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又要“无中生有”?这很合肥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1-19 21:43:54

面对“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合肥的第二次“成名”之路,似乎还道阻且长。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746368

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有十五分钟的成名时间。对于如今的中国城市,这句话格外应景。

以近年来风生水起的“网红城市”长沙为例,白天橘子洲、晚上文和友,再排队喝一杯茶颜悦色,早已成为游客到长沙打卡的“标配”。去年,在“国潮”崛起的声浪中,长沙本土虎头局、茉墨点心局等中式糕点品牌再次踩准注意力经济“风口”,成为又一网红打卡“新物种”。如今的长沙,俨然练就“网红体质”,一举一动都能引来无数闪光灯。

另一束追光打在凭借“最牛风投城市”频频“破圈”的合肥身上。这座与长沙经济体量近似、但气质截然不同的城市,近期也有了向“网红”城市进发的苗头——根据《安徽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合肥将“高水平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合肥已经准备好迎接属于自己的“十五分钟”。

近年来,“建设国内国际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打造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城市”等表述,其实已多次写进合肥发展规划。然而,坊间的一种普遍声音是,合肥仍然存在“旅游资源品质不高”“有景点无景区”的问题。甚至有网友直言:“合肥发展旅游业,好比去广州看雪景、甘肃找海滩。”

面对“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合肥的第二次“成名”之路,似乎还道阻且长。

引力

合肥瞄准“旅游城市”,其实也算顺理成章。

自2011年“三分巢湖”、巢湖成为合肥内湖后,合肥全新的“大湖名城”旅游品牌呼之欲出。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165703

当时,合肥提出,发展文化特色旅游业,将为合肥带来全新的营销理念和高端的城市综合业态,推动合肥服务业转型升级,使合肥走向“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这一时期,合肥发力家电业刚实现“首战告捷”——2010年,合肥家电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一改过去合肥缺少支柱产业的困境。此役不仅令合肥“风投”形象崭露头角,也意味着,合肥开始具备改变“大县城”面貌,提升城市宜居度、改善市民生活品质的基础。

而后10年时间内,合肥三次产业结构发生扭转,从2011年5.7:55.1:39.2调整至2020年的3.3:35.6:61.1,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3倍的增长,推动合肥迈过GDP万亿台阶。

其中,旅游贡献不可小觑:国内游客从2011年4459万人次增长至2019年14606.23万人次,与邻省南京接待国内外游客14682万人次几乎持平。

在此期间,合肥的“转身”主要得益于对外交通体系的加速织密。

自2008年开通首条时速250公里合宁铁路后,合肥开始搭上高铁时代的快车。过去十年间,先后开通的合蚌高铁、合福高铁以及合武、合宁铁路,共同搭建起合肥高铁网十字骨架;而后密集开通的商合杭、合安高铁进一步推动合肥“米字形”高铁网络基本成型。在普铁时代交通优势并不明显的合肥,开始积累起与南京、杭州不分伯仲的交通实力。

新一轮规划中,合肥不仅被《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为全国19个综合铁路枢纽之一,也被安徽定位为“全省的外部集散中心”。

但“枢纽”不断成型的另一面是,合肥存在沦为“过路”城市的风险。

高铁时代迅速升格为城市地标的合肥火车南站,常被调侃“合肥最好玩的是火车南站”——如知乎网友所说,“到了南站你就拥有了江浙沪鲁豫鄂大半的江山,南下北上东进西行去哪都有大把好玩的地方……”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与隔壁省会南京相比,在类似的游客体量下,是差距显著的旅游消费数据——2019年,合肥国内旅游收入为2036.43亿元,而南京则实现2784.95亿元收入,合肥旅游收入仅为南京的73.1%。

时机

一个重要原因是,合肥在旅游资源上存在先天不足。

10年前发力旅游时,合肥就意识到,“旅游资源相对缺乏、禀赋不高,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够健全,产业竞争力较弱、缺乏大项目”等一系列问题,构成合肥旅游业诸多“短腿”。去年,在调研合肥旅游时,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再次强调:“让群众有更多可去、爱去的地方,对合肥来说,此事越来越重要而急迫,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从基础情况来看,合肥传统旅游资源优势并不突出。以5A级景区为例,据统计,作为旅游大省,安徽到2020年底共有12个5A级景区、213个4A级景区,其中,合肥仅肥西三河古镇一个5A级景区、26个4A级景区,与之相比,同省旅游大市黄山两项指标分别为3个、23个,数量与合肥大体相当,但质量更高出一筹。

时任合肥旅游局局长桑林兵曾指出,“旅游就是要无中生有,没有资源,我们就靠创意驱动。”但招商引资超前且干练的合肥,在旅游项目的引进上却显得动作缓慢。

2009年,合肥市重要领导率队考察芜湖方特乐园后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据媒体报道,会上曾提到一个细节,“这个如今风光无限的好项目,多年之前刚来安徽时,最初曾想到合肥安家落户。但令人扼腕的是,由于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使该项目最终转向芜湖,在合肥招商史上留下了一段遗憾”。

同年,一个比肩芜湖方特的“合肥卡通动漫主题公园”项目被写入新一轮规划当中,在当年合肥市高新区与浙江中南集团签署的一份“拟建动漫主题公园”框架性协议中,更初步拟定项目“最早于2010年初开工”。但项目并未能如期启动。2015年,当地媒体再次宣称“有望今年开建”,此后就鲜有消息传出。

对于迟迟没有动工,合肥高新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早在2010年就曾对外解释,是因为“各方都很谨慎”,也由此“可能造成工程稍微慢于市民的预期”。

相比于当时,旅游业对于眼下的合肥更为重要。随着合肥GDP突破万亿门槛,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升级。虞爱华曾指出,未来合肥要让“创新愉快”更愉快、“养人的地方”更养人,力争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枢纽、老百姓美好生活的新天地。再提旅游业发展,解决的正是美好生活品质提升的难题。

新的机遇亦浮出水面。

美团报告显示,旅游业正愈发呈现出“本地化”的特征,一方面,游客愈加“居民化”,旅游者不仅“玩当地人的景点”、更要过“当地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居民同样“游客化”,本地出游愈加成为消费品的补充。

图片来源:长沙发布

对此,虞爱华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就要不断研究和解决群众节假日“哪里去”的问题,“多一处旅游场所,就会少一处麻将场馆”。

特色

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显示,凡是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必定是旅游大市;凡是创新发达之城,同样也是旅游目的地城市。以创新为标签的旧金山,旅游业发展水平同样居于美国前列——数据显示,2015年,旧金山接待海外访客高达3632万人,位居全美第五;受访率高达9.5%。

其背后的逻辑是,发达的文旅产业为聚集创新人群和提升城市活力提供了一个宽松活跃的氛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遍布旧金山的各类文化艺术场所和设施加速建设形成,为创意人群提供了绝佳的活动平台。到上个世纪末,旧金山各类艺术团体达到200多个。

对于眼下的中国城市,城市创新与旅游业发展尤其密不可分。以长沙为例,在当地发达的文旅环境影响下,孕育出超级文和友等现象级创新产品,又反过来推动城市文旅产业的发展。

城市文化特色、创新开放风气,缺一不可。而要让二者发生聚变、成为城市旅游业的名片,关键在于找到与城市文化特色最合适的创新表达方式。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分析称,随着商业进入新一轮演进周期,在传统人、货、场循环的商业逻辑中,人的数字化已经撬动了一场全方位的裂变。以人为中心的连接向更加分布式进化,场景不断以局部创新、边缘突破的姿态在各个领域涌现。每个细分领域都将形成一个全新的场景,个性化、特色化将是城市吸引人、留住人的重要因素。

而对于眼下的合肥,在创新氛围优势之下,更需要精准定位城市文化、并发挥到极致。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长刘思敏看来,就合肥现有的文旅资源来看,缺乏特色、发展不到位仍是主要问题。比如,与长沙相比,李鸿章故居的吸引力不比橘子洲头、岳麓书院,新打造的以“罍文化”为核心的罍街等文化街区,又不如长沙文娱形象深入人心。对于走向全国乃至更远的雄心,现有资源似乎尚不足以支撑。

合肥罍街 图片来源:合肥发布

但比起大多数城市来说,合肥有一定优势——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合肥已经开始形成鲜明的“科里科气”的城市品牌。

刘思敏认为,对于城市发展旅游业来说,品牌“有比没有好”,但尚不能看到“科创”品牌对合肥旅游发展的直接作用。一如科创企业必须面对的创新“死亡谷”,从产业层面的“科创”思维到旅游层面的“科创”特质,或许也正是合肥当下发展旅游业最需要弥合的鸿沟。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