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场景汇-首页

每经网首页 > 场景汇-首页 > 正文

“丹望医疗”完成1.2亿元融资,“替身试药”前景几何?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0-14 18:44:48

今日(10月14日),类器官技术实验、研发的精准医疗服务平台“丹望医疗”宣布完成1.2亿人民币A轮融资,由国方资本领投,德联资本、昆仑资本跟投,上一轮投资方凯风创投、领衔健康基金持续追加投资,这是该公司在一年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

每经记者 姚亚楠  唐如钰    每经编辑 叶峰    

今日(10月14日),类器官技术实验、研发的精准医疗服务平台“丹望医疗”宣布完成1.2亿人民币A轮融资,由国方资本领投,德联资本、昆仑资本跟投,上一轮投资方凯风创投、领衔健康基金持续追加投资,这是该公司在一年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

近年来,随着癌症等疾病患病率的提升及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医疗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精准医疗行业增长迅速,预计到2024年该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356亿元。如此,其作为大朝阳医疗赛道的子领域亦备受资本关注。

昆仑资本董事总经理朱贺就向记者强调称,创新生命科学工具是制药与诊断行业的长期驱动力。

“替身试药”技术获关注

据悉,丹望医疗是一家将类器官技术用于临床转化,包括对疾病的诊疗、新药筛选、肿瘤标志物开发与鉴定,为临床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的精准医疗服务平台。

“类器官技术”是指利用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进行体外三维(3D)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组织类似物,其可以最大程度模拟体内组织结构及功能并能够长期稳定传代培养,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科学家陆续培养出肠道、肝、胃、肺、前列腺等各种类器官,该项技术于2017年被《Nature Methods》评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年度技术。

与肿瘤药物实验筛选常用的2D细胞和人源化老鼠相比,类器官技术更具备稳定性、模拟目标组织特征程度高、筛选规模大等特征。虽然,该技术目前在学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也是当下疾病研究、新药开发领域备受瞩目的工具模型。

该公司创始人华国强公开表示,“类器官作为患者 ‘替身’,建立一个肿瘤类器官模型就相当于在实验室复制了一个肿瘤患者,结合临床数据和药物敏感性数据,可以真正做到 ‘实验室患者 (Patient in the lab)’的复制建立。类器官模型能够解决目前临床和药物研究的很多痛点和瓶颈。丹望医疗正在布局建立高标准的 ‘实验室患者’类器官库,希望依托多样化的 ‘实验室患者’群体,发挥类器官模型在新药靶点发现和验证、转化研究、类器官临床试验(organoid trial)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精准医疗细分赛道,商业挖掘进行时

目前,类器官技术主要被应用于精准医疗领域,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达千亿美元,每年将以15%的速率增长。在我国,精准医疗已被列入“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项目,国家计划在2030年前对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如此,该领域亦吸引了大量生物医药企业和资本入局。从市场偏好来看,近年来基因测序、抗体药物研究等赛道成为了资本布局的重点领域,且融资案例多、涉及金额规模大等特点。

朱贺就向记者表示,“昆仑资本看好创新生命科学工具为制药与诊断行业带来的长期驱动力。类器官作为新兴的体外评估平台,在通量、成本、效果上相比于现有方法学具有优效潜力,近年来在多个科研与临床项目中得到验证。随着药物与诊断方法研发数据的数量级跃迁,工业界期待更好的实验平台来满足验证需求,类器官是我们心目中理想的‘lab on a chip’模型”。

凯风创投管理合伙人黄昕同样认为,类器官是近年最受关注的新兴生命科学技术,其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无论是在临床应用,还是在药物开发领域,类器官技术都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记者注意到,目前类器官的商业化主要集中于临床患者用药检测及新药研发服务两方面。丹望医疗创始人、总经理李俊强即指出,肿瘤类器官不仅能替代患者进行药物测试,更重要的是其本身带有的遗传基因大数据信息,能促进新靶点的发现和后续新药的研发。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3.7%;因癌症死亡人数300万,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30%。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树滨教授近日在公开演讲中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治疗药物及方案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并非每位患者都能从药物治疗中获益,肿瘤的精准诊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类器官技术作为创新型技术可以指导患者的个体化精准用药,其作为个体化药敏检测技术服务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证明其与患者肿瘤用药结果的一致性。此外,类器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给出用药参考,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实现临床精准用药。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