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镁刻·上市房企董事长/总裁说中报(上)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9-02 23:00:18

受访者供图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下半年销售压力很大,企业要留有安全边界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年上半年,融创中国(01918,HK;昨日收盘价20港元)实现营业收入约958.2亿元,同比增长约23.9%;毛利率为20.8%,较上年同期减少2.1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约119.9亿元,同比增长9.4%;合同销售约3207.6亿元,同比增长约64.3%,超过2021年上半年百强房企平均增速(37.8%)约26.5个百分点。

“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是非常必要的,房地产的安全确实会影响金融和经济安全。”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孙宏斌表示,不管是房地产“三道红线”、银行“两道红线”,还是政府集中供地,政策都特别合理,对整个行业是好的,会降低风险也会带来洗牌,这都很正常。随着调控的深入进行,优秀企业的优势会慢慢展现出来。

“‘三道红线’其实还是比较合理的政策,给出了三年的宽限期,都是比较务实的指标,不是很难,对优秀企业的发展都是特别好的。不一定你是头部企业就一直是头部,资源就都向你那边倾斜。”

“最近很多企业压力都很大,但跟政策没有关系。”在孙宏斌看来,部分企业暴露的问题并非政策带来的,而是长期运营问题积累所产生的

孙宏斌表示,很多企业在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买了贵的地,发现一卖就亏钱然后就不卖了。如果2017年卖的地现在还没卖,那现在就亏很多钱了。“我就告诉他们,亏的要赶紧卖,卖了之后干新的事,你留着亏得更多。”

对于融创下一步的打算,孙宏斌表示,“下一步的策略就是让企业更安全。今年、明年融创还是主要把财务结构指标改善放在首位,未来三年对融资成本降低、负债率优化是非常有信心的。一方面是因为下半年市场压力大,融资和信贷市场、销售市场压力都很大,所以企业要给自己留有出安全边界,如果还拿很多地,对于降利率升评级不利。”

“现在的市场特别像2018年,整个信贷市场资金比较紧张,上半年销售比较好,贷款还相对比较难,但下半年贷款还是一样的难,销售市场大幅下滑。”孙宏斌表示,今年下半年的销售压力很大,预计下半年市场还是会比较惨烈的。

孙宏斌认为,在银行“两道红线”和房地产“三道红线”之下,整个市场规模肯定会减小。“如果要维持市场目前的量,资金肯定是有缺口的。所以我们判断整个市场规模下降是个必然过程,一方面因为资金平衡,另一方面部分房企会主动或被动退出市场。”

“公司要在三年内将融资成本从目前的8%左右降到5%以内,信用评级做到投资级。”孙宏斌表示,降负债率相对容易一些,不像降负债规模,可以通过增加自有资金来降低负债率,只有两个都降了才能把融资成本降下来。

“‘三道红线’对企业有负债总额的限制,并购市场基本不存在了。凡是出现问题的公司,都有大量的存量债,并购了其他公司,负债规模肯定会超。政策虽然没有对房企的负债总规模下降才是明确要求,但是对负债的上限是有要求的。”

“融创上半年拿地销售比例在30%左右,下半年目标是20%,全年权益拿地销售比将控制在30%以内。“孙宏斌表示,可能今年下半年土地市场的机会多一些,20%的比例看起来略微保守,但对于融创而言,现有的土地储备、布局结构都比较充沛。

绿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适应新环境,为中长期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年上半年,绿地控股(600606,SH;昨日收盘价4.6元)实现营业收入2827亿元,同比增长35%;利润总额158亿元,同比增长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92%:基本每股收益0.6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25%。

“上半年,在房地产调控不断加码、金融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公司围绕‘降负债、稳发展、促转型、强管理’的主线,总体实现了‘一增一降三提升’的‘半年红’成绩单,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绿地控股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表示。

截至6月底,绿地有息负债总额2869亿元,其中房地产业负债2058亿元,整体平均融资成本5.61%,保持低位,并呈下降趋势。有息负债总额较今年初再降349亿元。

自去年推进去杠杆计划以来,绿地有息负债额累计较高点已下降超过1013亿元;净负债率较高点累计下降68个百分点,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也延续了持续回落态势。进入下半年,绿地持续加快降负债、去杠杆步伐。

“预计到今年年底,有息负债总额力争再降300亿元以上。”张玉良表示,接下来绿地将继续统筹推进降负债,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力争提前实现“两条红线”达标转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打造“平台+合伙人”思维模式为核心,进一步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绿地控股将在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的前提下,全面冲刺‘全年红’业绩,实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张玉良表示。

展望下半年,张玉良表示,外部环境虽然错综复杂,但有利的条件也不少。“中国仍然处于深度城镇化进程当中,房地产市场总量仍然保持了较大规模,在分化的市场中,一些地区的市场空间仍然较大;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补短板、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市场空间仍然较大。”

今年上半年,绿地共获取34个项目,新增土地面积323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699万平方米,总货值约1000亿元。其中住宅比重持续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按计容建面计算,80%为住宅;按货值计算,超五成位于一二线城市。

“下半年,房地产业继续精准施策,狠抓销售去化、保交付保供应、切实提升产品力、审慎开展投资,实现高质量发展;基建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完善管控体系,提高质量效益,提升产业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张玉良表示,同时将进一步推动金融、消费等其他综合产业创新转型发展,扩大业务规模,提高经营水平,形成发展亮点。

张玉良表示,一方面,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企业发展从依靠行业高速扩张红利,转变到依靠创新产品供给、打造精良品质、提升服务水平上来,全方位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与行业变革趋势相适应,优化精简组织架构和团队结构,不断提升内在动力、活力和竞争力。“在确保在降负债的同时,下半年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并为明年及中长期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稳固的基础。”

中国奥园集团董事会主席郭梓文:强化区域深耕和精细化管理,加速旧改转化

每经记者 黄婉银 每经编辑 魏文艺

2021年上半年,中国奥园(03883,HK;昨日收盘价4.84港元)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至325亿元,核心净利润28.7亿元,核心净利率为8.8%;总借贷规模降至1113亿元,降低幅度为3%,整体负债规模稳步降低,管理层有信心2021年末降幅可达到10%至15%。

“业绩稳步提升得益于今年以来疫情防控的有序推进,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

中国奥园集团董事会主席郭梓文表示,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基调下,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房地产企业也由规模扩张转变为有质量增长。“中国奥园积极调整,不断强化区域深耕和精细化管理,有信心完成全年1500亿元的销售目标。”

根据奥园财报,今年前7月,中国奥园实现合约销售金额为772亿元,同比增长28%。2021年全年,中国奥园的可售货值在2200亿元,前三季度的供货占全年的3/4,供货节奏比以往更加均衡。截至2021年6月底,奥园的全口径已售未结的合同销售约2062亿元。

今年初,奥园总部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调整的目标是顺应经济新常态和配合奥园战略发展目标,从追求规模发展转向全面高质量发展。

此次架构调整后,奥园地产开发业务将从原先的集团总部-二级集团-区域总部-城市公司的四级管控,调整为集团总部-区域-城市公司三级管控,或集团总部-城市公司两级管控。地产开发业务由集团总部直接强管控,减少管理层级,发挥整体效能,集中优势资源、集中核心人才。

“今年我们完成组织架构的优化,成立幸福人居(房地产业务)与悦康生活(非房业务)两大板块,深化相互之间的协同发展;全面整合房地产板块,推进管控扁平化,强化大运营及精益化管控。”郭梓文如是说。

在土地方面,奥园今年在加速城市更新项目的转化。据郭梓文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奥园城市更新实现转化货值135亿元,预计全年转化货值约400亿元,预计在2021年~2024年将转化可售货值2420亿元。

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国奥园拥有逾70个不同阶段的城市更新项目,预计提供可售货值约7543亿元,大湾区内城市更新可售货值占比达到99%。

也因此,奥园在购地策略上保持审慎的态度,继续发挥收并购、城市更新等传统优势,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

降杠杆同样是奥园的重点任务之一。在“三道红线”指标方面,中国奥园净负债率从去年底的82.7%降至80.7%,实现稳中有降;现金短债比维持1.3,现金流动性充裕;剔除预收账款资产负债率为78.5%。

郭梓文表示,上半年奥园继续贯彻审慎的资金管理,提前铺排再融资,先后发行三笔合共7.38亿美元优先票据,完成两轮合共逾21亿港元三年期境外银团贷款,并成功发行18.2亿元境内公司债。

强化区域深耕和精细化管理是中国奥园上半年的关键词。

郭梓文指出,今后将继续加强区域深耕,夯实大运营管控,向管理要效益,并深化“一业为主、纵向发展”的战略,加快幸福人居与悦康生活的双向赋能,发挥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万科总裁祝九胜:地价占比不断提升,新业务需找新解题方法

每经记者 黄婉银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年上半年,万科A(000002,SZ;昨日收盘价21.2元)实现营业收入1671.1亿元,同比增长14.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0.5亿元,同比下降11.7%;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544.3亿元,同比增长10.6%;净负债率20.2%,连续20年低于40%;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69.7%。

“我们认为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变化,我们的发展思维也需要相应地调整。过多地追求规模、速度为导向的线性思维恐怕难以为继,我们不会把规模和速度当成唯一的目标来看待。我们会在规模和效益之间、在短期和长期之间、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权衡。”在谈到长周期的增长逻辑时,万科总裁祝九胜表示,万科多年以来都坚持长期主义,行稳致远是万科的基调,稳字当头是万科当前的应对。

祝九胜称,从2018年就提出来“活下去”,在万科的认知里面,“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办一家企业,要对广大利益相关方担起责任,因此首先将确保经营安全。特别是规模超过5000亿以后,经营安全的重要性变得更为突出。

从今年房企的中期业绩报告可以看出,谁都没有逃过利润下降或大幅收窄的定律,万科也没有例外,祝九胜也直面解释了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一是销售规模增长有限,二是毛利率的下降稍快,三是转型业务的效果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祝九胜坦言,新业务都需要找到新的解题方法,但挑战和风险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如果能找到解题方式,从中长期来看就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2021年是行业管理红利时代的开启之年,在行业环境和竞争规则深刻变化之际,万科也保持了一贯健康的财务状况和良好的抗风险能力。

上半年,万科回归并保持“绿档”,各项指标均符合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要求——持有货币现金1952.2亿元,扣除预售监管资金和受限资金的现金短债比为1.67倍;净负债率20.2%,连续20年低于40%;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69.7%。截至6月底,万科综合融资成本4.27%,同比下降32个基点(bps)。

祝九胜表示,万科一直是稳健为主,胆子小,因此长期账面上的现金一直比较多。“‘三道红线’净负债率这一项指标,我们20年来在同行中都是最低的,都是在40%以下,平均在20%以下,这是我们一贯的风格。”

这种做法,不如激进风格阶段性对股东的回报多。万科认为,保障长期活下去,保障经营安全,可能比短期的回报更优先。

在祝九胜看来,对于万科而言,应该去做一些有利于整个行业的事。无论什么样的同行,都有过不同的接触和合作,万科的项目如果按照个数来算,大约七成是合作的,按金额来计算,大概八成有合作。“合作就像行稳致远一样,也是我们的基本考虑。当然,合作的效果是要靠客户来检验的,如何避免给客户、给股东惹了麻烦,或者说带来不良的、不可承受的影响,这是我们要特别防范的问题。”

金科股份董事长周达:不以规模增速为导向,降负债底线是保持“绿档”

每经记者 陈利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年上半年,金科股份(000656,SZ;昨日收盘价5.11元)实现合同销售约1025亿元,同比增长约18.0%;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0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实现销售回款约997亿元,回款比例高达97%。实现营业收入约439.7亿元,同比增约45.1%;公司房地产业务毛利率19.01%;归母净利润约37.1亿元,同比增2.5%。

“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主基调一直很明确,就是一个‘稳’字: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这一基调是持续的,是一惯的,而且是坚定的。”金科股份董事长周达表示,在新的行业发展之下,“未来,地产行业不管是土地还是金融还是人才等各项资源,都会越来越朝着优秀稳健、综合实力强的企业进行倾斜。”

为了更好地顺应行业和政策的变化,金科股份从上半年就开始着手对总体经营策略进行调整,不把规模增速作为最主要的目标导向。周达表示,“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将坚持‘一稳二降三提升’的总体经营策略,这是适应行业发展的阶段性选择,也是公司把握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主动权作出的战略性判断、战略性布局和战略性抉择。”

不过,周达也强调,“稳健发展并不是完全不要规模,而是根据阶段性的宏观环节和自身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规模增速。”在他看来,要做到降负债和降库存,不能简单做加减法,而是在保证现金流安全前提下,要进一步优化负债的融资来源结构、期限结构和成本结构;降负债的底线就是公司要持续保持“绿档”;降库存也并不是意味着牺牲利润,而是要开拓思路、多措并举,在保证一定利润的条件下降库存。

从今年房企的中期业绩报告可以看出,谁都没有逃过利润下降或收窄的定律,金科也同样承压。

在周达看来,净利润增速放缓的原因:一是整个行业的毛利率下行,二是近几年与其他房企之间的合资合作相对比较多,三是去年同期公司规模净利润基数相对较高。

“对于行业毛利率,我们认为未来会保持在20%~25%,这是行业的整体水平。”周达表示,金科的毛利率能维持在行业的整体水平以上。

“总体来讲,要提高毛利率可以总结为拿好项目、建好项目、做好服务、精细管理四个方面。”对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周达表示,金科作了相应的谋划和安排,首先是拿好项目,希望通过1+6多元拿地模式进一步夯实,通过多元拿地渠道获取更多的毛利率有保障的项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