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悲痛!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郑哲敏逝世,共和国又失去一位两院院士,曾称“愿望是富国强民”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8-25 15:25:31

每经编辑 毕陆名

8月25日,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郑哲敏,1924年10月2日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浙江宁波。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学士学位。1949年和1952年分别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哲敏早年从事热应力、振动与水弹性力学、地震工程力学方面的研究,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1964年“爆炸成型机理及应用”获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一等奖,1982年“流体弹塑性模型及其在核爆与穿甲方面的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0年“爆炸处理水下软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

郑哲敏曾先后师从钱伟长和钱学森,钱伟长称其“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郑哲敏也不负期望,继承了两位老师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一生倡导并身体力行“做第一流的工作”。他曾说:“我从过去走到现在,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路线。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富国强民的愿望。”

此外,2013年,中国青年报曾在以《郑哲敏:一定要干“出汗”的活儿》为题的报道中写道:1月17日,在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奖的前一天,两院院士郑哲敏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拎着包来中科院力学所上班了。他的学生、力学所前所长洪友士研究员带着歉意向郑老解释:明天因为要开会,不能去看郑老领奖了。

郑哲敏摆了摆手说:“这有什么?不就是颁奖嘛。”

随后,他打开位于三楼走廊尽头办公室的大门,如同50多年来一样,只要人在办公室,大门就从来不关。所里的人只要有问题有想法,就直接拿把椅子来和他探讨。聊着聊着,椅子就落在他的办公室里。久而久之,七八把各式各样的椅子成了一道风景。

“这叫‘有进无出’。”郑哲敏说。

不关门不仅仅是郑哲敏的个人“爱好”,他还倡导整个力学所都开着门做科研、随时争辩。这让力学所一直保持着自由讨论和交流的氛围。

力学所副所长戴兰宏研究员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自己刚到力学所读研究生,有一次郑老与青年学生座谈时就说,“有些研究人员,经常一来就把办公室的门关上,这样不好,大家最好都把门打开,便于交流。”

在那次座谈会上,郑哲敏的另一番话对戴兰宏影响更深,这也是郑哲敏平日里反复强调的:科学研究必须和实际结合,要么是瞄准国家重大需要的关键科学问题,要么是在学科上非常前沿和值得研究的问题。

“科学家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郑哲敏经常这样教导学生,“选题不能是不痛不痒的、可做可不做的,那是没有意义的。”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爆炸力学,就是为了国家的需求而设立的。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