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度

每经网首页 > 深度 > 正文

城市年度生态大考,谁拔尖,谁垫底?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5-28 23:17:04

扣除沙尘影响后,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17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100%,243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74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50%-80%,3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低于50%。51%的超标天数,PM2.5都是污染物中的“罪魁祸首”。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杨欢

111.thumb_head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六普到七普,十年间全国人口增加了7205余万人,千万人口城市名单也在不断“刷新”。

在以往城市人口吸附能力的比拼中,经济指标往往备受重视,而随着大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张,生态环境在人口竞争力中的权重正在上升。

巍峨的群山,纵横的河流,广袤的草原,肥沃的农田,辽阔的海洋,构成了我们美好的、赖以生存的家园。每年,生态环境部会发布生态环境的“体检报告”。

5月26日,《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下称《公报》)对外公布,从各项指标上看,相比2019年,2020年的大气、淡水等领域的生态环境都有所好转。

不过,正如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所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成效还不稳固,生态环保仍然任重道远。”

空气质量:135个城市超标

图片来源:摄图网

抬头能否见蓝天,呼吸能否无雾霾,这是普通人对生态环境最为直接的感受。

2020年全国空气质量如何?

据《公报》显示,扣除沙尘影响后,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注:含直辖市、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盟,以下简称337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

20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59.9%,13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

337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

其中,17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100%,243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74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50%-80%,3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低于50%。51%的超标天数,PM2.5都是污染物中的“罪魁祸首”。

全国尚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城市PM2.5浓度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臭氧浓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时有发生。柏仇勇表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

从区域上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3.5%,PM2.5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

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2%,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

汾渭平原11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0.6%,PM2.5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

168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排名也充分显示出上述地区差异,排名后20位的城市,集中在山东(5个)、山西(5个)、河南(4个)、河北(5个)、陕西(2个)五省,多数分布在黄河下游流域。

翻看2018年、2019年的环境公报,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垫底的城市,始终都是这几个。

梳理近三年的“垫底排行榜”,乐观地看,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城市的进步。

比如河北保定,虽然一直在榜单中,不过倒数位数逐年提高;比如河南郑州、陕西西安,过去是榜单常客,2020年的空气质量不再是倒数20名的序列。

淡水环境:铜川、沧州、邢台垫底

图片来源:摄图网

城市水质如何?地下水是否适合使用?山川河流还清澈否?《公报》给出了我国淡水环境方面的数据。

全国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为83.4%,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6%。全国地下水水质不同程度超标。

铜川、沧州、邢台等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

对比空气质量城市排名来看,河北邢台、山东滨州、山西临汾、河南鹤壁、山东聊城,这五座城市无论是空气质量还是地表水质,都排名倒数,大气、淡水生态环境较差。

论我国河流、海洋水质情况,柏仇勇表示,全国近岸海域有8个海湾春、夏、秋三期监测均出现劣四类水质;重点流域水生态状况和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总体上仍不乐观,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升。

从上表可以看出,西北诸河、浙闽片河流、长江流域、西南诸河和珠江流域水质为优,黄河流域、松花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水质良好,辽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为轻度污染。

日前,黄河流域途径的河南、山东两省,签订了一则“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这两个毗邻省份约定,以黄河干流水质变化为补偿依据,若水质全年均值达到Ⅲ类标准,两省互不补偿;水质下降一级,河南给山东6000万元补偿资金;水质上升一级,山东给河南6000万元。

这是黄河流域第一份省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此后河南与陕西、山西也将签署类似协议。按照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的要求,沿黄九省(区),邻近省(区)都将签订相应的生态补偿协议,构建黄河上中下游齐治、干支流共治、左右岸同治的格局。

机构预测:13个省市实现碳达峰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能源消费方面,《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比2019年增长2.2%。相比2019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0.1%。

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0.6%,原油消费量增长3.3%,天然气消费量增长7.2%,电力消费量增长3.1%。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相比2019年下降了0.9个百分点。

自2016年以来,年能源消费总量共上升了3.2亿吨,煤炭依旧是消费量主力。

根据时间表,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当前,有省市陆续向外披露已启动或正在编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总体而言,各区域的碳达峰路径,主要涉及到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不过,不同发展程度、资源禀赋的地区也有独有的特性。

据能源基金会近日披露的一项较为乐观的考察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已有13个省市实现碳达峰,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等,这些城市的碳排放量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约40%。

另外,占据全国碳排放总量约40%的10个省市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碳达峰,包括广东、浙江、重庆等。还有7个省市的碳排放还在继续增长,占排放总量约20%,包括内蒙古、宁夏等。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六普到七普,十年间全国人口增加了7205余万人,千万人口城市名单也在不断“刷新”。 在以往城市人口吸附能力的比拼中,经济指标往往备受重视,而随着大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张,生态环境在人口竞争力中的权重正在上升。 巍峨的群山,纵横的河流,广袤的草原,肥沃的农田,辽阔的海洋,构成了我们美好的、赖以生存的家园。每年,生态环境部会发布生态环境的“体检报告”。 5月26日,《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下称《公报》)对外公布,从各项指标上看,相比2019年,2020年的大气、淡水等领域的生态环境都有所好转。 不过,正如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所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成效还不稳固,生态环保仍然任重道远。” 空气质量:135个城市超标 图片来源:摄图网 抬头能否见蓝天,呼吸能否无雾霾,这是普通人对生态环境最为直接的感受。 2020年全国空气质量如何? 据《公报》显示,扣除沙尘影响后,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注:含直辖市、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盟,以下简称337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 20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59.9%,13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 337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 其中,17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100%,243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74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50%-80%,3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低于50%。51%的超标天数,PM2.5都是污染物中的“罪魁祸首”。 全国尚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城市PM2.5浓度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臭氧浓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时有发生。柏仇勇表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 从区域上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3.5%,PM2.5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 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2%,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 汾渭平原11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0.6%,PM2.5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 168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排名也充分显示出上述地区差异,排名后20位的城市,集中在山东(5个)、山西(5个)、河南(4个)、河北(5个)、陕西(2个)五省,多数分布在黄河下游流域。 翻看2018年、2019年的环境公报,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垫底的城市,始终都是这几个。 梳理近三年的“垫底排行榜”,乐观地看,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城市的进步。 比如河北保定,虽然一直在榜单中,不过倒数位数逐年提高;比如河南郑州、陕西西安,过去是榜单常客,2020年的空气质量不再是倒数20名的序列。 淡水环境:铜川、沧州、邢台垫底 图片来源:摄图网 城市水质如何?地下水是否适合使用?山川河流还清澈否?《公报》给出了我国淡水环境方面的数据。 全国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为83.4%,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6%。全国地下水水质不同程度超标。 铜川、沧州、邢台等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 对比空气质量城市排名来看,河北邢台、山东滨州、山西临汾、河南鹤壁、山东聊城,这五座城市无论是空气质量还是地表水质,都排名倒数,大气、淡水生态环境较差。 论我国河流、海洋水质情况,柏仇勇表示,全国近岸海域有8个海湾春、夏、秋三期监测均出现劣四类水质;重点流域水生态状况和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总体上仍不乐观,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升。 从上表可以看出,西北诸河、浙闽片河流、长江流域、西南诸河和珠江流域水质为优,黄河流域、松花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水质良好,辽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为轻度污染。 日前,黄河流域途径的河南、山东两省,签订了一则“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这两个毗邻省份约定,以黄河干流水质变化为补偿依据,若水质全年均值达到Ⅲ类标准,两省互不补偿;水质下降一级,河南给山东6000万元补偿资金;水质上升一级,山东给河南6000万元。 这是黄河流域第一份省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此后河南与陕西、山西也将签署类似协议。按照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的要求,沿黄九省(区),邻近省(区)都将签订相应的生态补偿协议,构建黄河上中下游齐治、干支流共治、左右岸同治的格局。 机构预测:13个省市实现碳达峰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能源消费方面,《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比2019年增长2.2%。相比2019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0.1%。 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0.6%,原油消费量增长3.3%,天然气消费量增长7.2%,电力消费量增长3.1%。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相比2019年下降了0.9个百分点。 自2016年以来,年能源消费总量共上升了3.2亿吨,煤炭依旧是消费量主力。 根据时间表,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当前,有省市陆续向外披露已启动或正在编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总体而言,各区域的碳达峰路径,主要涉及到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不过,不同发展程度、资源禀赋的地区也有独有的特性。 据能源基金会近日披露的一项较为乐观的考察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已有13个省市实现碳达峰,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等,这些城市的碳排放量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约40%。 另外,占据全国碳排放总量约40%的10个省市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碳达峰,包括广东、浙江、重庆等。还有7个省市的碳排放还在继续增长,占排放总量约20%,包括内蒙古、宁夏等。
城市生态 空气质量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