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科学家武桂珍:新发传染病“几乎每年都有” 进一步加强生物安全支撑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07 22:21:56

武桂珍建议,既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监管,强化公众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对生物新技术的监管,避免误用滥用,同时还要加强生物安全的支撑,完善应急物资战略储备,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在“卡脖子”问题上取得突破。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杨欢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发酵,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目前已超过4853万例,疫苗研发备受瞩目。

11月7日,在第三届进博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论坛”现场,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科学家武桂珍表示,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新冠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已于6月底揭盲,III期临床即将结束。

针对“该疫苗会不会对其他地区疫情不起作用”的疑虑,武桂珍表示,“可以负责任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验证了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的受试者,他的血清可以和国际多株流行株产生交叉中和保护。包括来自北京的(毒)株、来自俄罗斯的(毒)株等,它都能够产生交叉中和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即将结束

从2019年冬天到2020年秋天,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再度把各方关注焦点拉到了传染病防控问题上。

武桂珍表示,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新发传染病近40种,“几乎每年都有”。她引用比尔·盖茨早前在埃博拉爆发后的演讲,提醒着病毒的“杀伤力”,强调防控重大新发突传染病疫情关系“人民健康、社会安定”,更“关乎国家安全”。

全球新发传染病不断涌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余蕊均 摄

作为应对传染病、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廉价的、最公平的一种手段,疫苗在整个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不容置疑。记者从进博会现场获悉,包括强生、武田等在内的多家知名药企都带来了有望于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的新冠疫苗的积极进展。

武桂珍在总结中国对世界抗疫做出的贡献时特别提到,除了拿到样本24小时内完成全基因测序、成功研发出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诊断试剂、成功分离新冠病毒,更重要的是,“第一时间与全球分享”。

她列出了两个详细时间:1月12日,在GISAID与全球分享全基因组序列新冠病毒的电镜照片;1月21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也全部分享。“有了这些,很多企业就可以去生产诊断试剂。”

据悉,由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新冠灭活疫苗III期临床试验即将结束,武桂珍表示,通过验证,受试者的血清可以与不同来源毒株产生交叉中和保护,这些毒株来自英国、奥地利、俄罗斯、武汉、常德、北京新发地、重庆、青岛等地。

冷链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

武汉疫情后,我国已先后出现了8次零星的疫情反弹,从4月初的绥芬河到10月下旬的喀什。武桂珍表示,尽管国内控制得很好,但传染病不是说“消灭”就能“消灭”的,常态化防控阶段,“最大的威胁来自输入”。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冠病毒,武桂珍带队开展了环境、动物、分子等多方面溯源工作。比如,丹麦发现水貂携带的变异新冠病毒可传人,宣布捕杀全国(丹麦)水貂,她的团队也做了实验,发现它确实是非常敏感的动物;在北京新发地疫情溯源中,在三文鱼口腔咽部及体表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特别有意义的是,我们一直在研究海鲜到底在病毒传播中发挥什么作用,所以这次非常成功的就是在青岛疫情中,从鳕鱼外包装上分离到病毒。”她进一步解释说,两个团队同时分离了活病毒,确定其能在冷链外包装的物理环境下长时间存活。武桂珍同时强调,海鲜本身并不传染。

根据她提供的信息,冷链传播新冠的模式为“生产包装环节—冷链运输—装卸以及零售环节—装卸工人/商贩—散发集聚性疫情”。

新冠病毒环境耐受力研究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余蕊均 摄

从全局层面看,生物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此次疫情大考更加凸显了“查漏补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武桂珍建议,既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监管,强化公众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对生物新技术的监管,避免误用滥用,同时还要加强生物安全的支撑,完善应急物资战略储备,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在“卡脖子”问题上取得突破。

一项具体内容是,目前全国有超过40个P3实验室投入使用,但P4实验室屈指可数,需要加快布局和建设一批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冠疫情 疫苗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