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全球3例“二次感染” 病毒学专家:疫苗仍是最佳希望 需研究个人再次感染频率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8-26 15:17:27

全球已有3例康复者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继中国香港之后,欧洲也出现了“二次感染者”,这对当前的疫苗研发有影响吗?专家在采访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然免疫力无法杜绝二次感染,疫苗仍是最佳希望。

每经记者 余佩颖    每经编辑 高涵    

8月25日,国际医学杂志《临床传染病》发表了一篇出自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香港一名33岁的男子在4月份新冠肺炎康复后再次感染了新冠病毒,这是世界上首个被证实的二次感染病例。

之后,有媒体曝出,荷兰和比利时也各自报告了患者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

“二次感染者”的出现是个案还是普遍情况?为何会发生?“二次感染”的发生又为当前疫情防控和疫苗研发带来怎样的提示?

“我要再次强调,自然感染后(形成的)免疫力并不能阻止一个人再次感染,而且这位(香港)患者在第二次感染时根本没有生病(无症状)。因此,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过度解读这一观察结果。”全球领先的基因组分析公司Genomics Plc的首席科学官杰弗里·巴雷特(Jeffrey Barrett)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他还曾任英国维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的项目主任。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新冠疫苗仍是抗疫成功的关键

“无论是达到由自然感染形成,或接种疫苗形成的群体免疫状态,新冠病毒仍可能继续在人群中传播。对再次感染患者的进一步研究将阐明保护性相关因素,这对疫苗设计很重要。”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如是写道。

在上述病例中,这名33岁的男性患者,他于今年3月底确诊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复出院,8月初经英国到西班牙,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再度确诊。但是,这位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且该患者返回香港再度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

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在感染第二种病毒之前,他是健康的,也发现他在二次感染后并无症状,这也显示二次感染症状可能比较没有这么严重。

“我不希望人们为此感到害怕,我们需要让人们明白,如果他们感染了,即使只是轻度感染,他们(的身体)也会产生免疫反应。”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专家玛丽亚·凡·克赫韦(Maria Van Kerkhove)说道,她表示她也正在研究这一病例。

患者感染后形成的免疫反应可以为身体提供保护,即使这种保护无法完全杜绝再次感染的可能,但是它也在“保护身体”,例如这位香港患者确诊再次感染但当时并无症状出现。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杜启泓认为,此次出现的二次感染病例,说明确诊新冠肺炎即使康复后,可能也并非“一世免疫”,新冠病毒或许会像流感病毒等一样,长期在人群中存在。他还表示,二次感染病例的出现也会对疫苗的研究有所启示。

在研究中,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还提到,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可能也需要考虑接种疫苗。

截至8月25日,据世界卫生组织追踪,全球共有173款在研新冠疫苗,其中31款处于临床试验,进展最快的已经处于临床试验的最后阶段。那么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能否确保接种者不会二次感染呢?

“与自然感染相比,疫苗诱导的免疫力有多强目前也很难预测。但考虑到我上面所说的自然免疫力因暴露情况不同而各异,我们有理由希望疫苗会比最弱的自然免疫力效果更好,即便它不一定优于最强的自然免疫力。”巴雷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道。“换言之,疫苗仍然是我们击败新冠肺炎大流行病的最大希望。”

个人二次感染的频率有待研究

据香港大学的上述研究,在第二次检查中,最初没有检测到这位33岁的男性患者拥有新冠病毒抗体。“但是残留的低效价抗体可能已控制了部分病毒。”研究者这样写道。

6月,重庆医科大学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后体内抗体水平会迅速下降。此外,无症状感染者的免疫反应弱于有症状感染者。感染新冠病毒的无症状个体,抗体可能只能持续两到三个月。

由此,这位患者可能是第一次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在四个半月间已经下降到难以检测的水平,而首度感染后未形成抗体也并非毫无可能。抗体未明确检测到,这是否是这位男性患者二次感染的原因?

“这当然是有可能的。这名男子第一次感染后,症状看起来相对较轻,这可能是他没有产生强抗体的原因。”巴雷特向记者说道。“第二次感染(的可能性)也有可能与免疫力(状况)相一致:免疫个体再次接触到病毒,他们会有多少人核酸检测(PCR检测)将呈阳性,即使他们并没有生病(无症状),我们对此知之甚少。“

过往研究显示,大多数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都会产生中和抗体,这些抗体能够给身体提供一定保护。什么因素会决定感染者能否产生抗体呢?

“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有证据表明,暴露的剂量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对抗体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巴雷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道。

在巴雷特看来,香港大学报告的这起“二次感染”病例最为重要的一点启示是,个人被感染两次的频率是多少(无论他们第一次是否产生了抗体)。“这项新的研究并没有真正告诉我们任何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因为它只显示了有关一位患者的数据。研究经常接触病毒的群体可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如医护人员。”巴雷特详细说道。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二次感染 解读 疫苗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