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政在关注

每经网首页 > 政在关注 > 正文

社论︱关于134亿教育投资的若干细节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8-09 16:12:39

每经记者 师谈    每经编辑 沈鹏    

▲ 图片来源:摄图网

西安舆论场,提到教育话题,吐槽居多。

但也有例外。

最近,西安高新区冷不丁抛出“重磅炸弹”——斥资134亿元,一次性新建50所学校,投用节点确定明年8月,同时改扩建学校87所。如此手笔,放眼全国,亦少不了“瞠目结舌”!

不过,今日文章,粉巷君(:nbdfxcj)更想聊一聊新闻背后的若干细节问题。

134亿,财政压力不小,除创新筹资方式外,敢于重金投入的气魄,恐怕还来自于理念的革新——教育投入,未必“只赔不赚”!

简单说,学校数量剧增、质量提升,缓解资源公平化等问题,事关民生范畴;但同时,推动教育产业、改善营商环境、吸聚人气、促进消费等等,区域经济领域泛起的涟漪,亦不容小觑……

正所谓,有舍才有得!

教育这笔账,通过透视标志性的“134亿”,相信会有更多启示!

01

先说钱的事儿。

实际上,这134亿砸下去,有其相应背景。

去年,西安高新区拆除不少城中村,里面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一并拆除;加之其托管雁塔、长安、鄠邑、周至三区一县12个镇(街)后,教育服务面积大增——历史欠账是要还的,社会责任是要担的。

但循常理来说,地方政府面对这种情形,按部就班的操作居多。鲜少听说哪个区、县(开发区),教育领域一次性投入逾百亿。这是什么概念?举个例子,去年的西安市级财政教育支出,不过131个亿。

单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考虑,这无疑一次良心操作,老百姓更乐见其成。

唯一的疑虑是,西高新上半年财政收入堪堪61亿,且盘子越大,亟需花钱的地方往往越多,财政资金越紧张。

但疑虑归疑虑,事实已经证明,沿袭过往按部就班的思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官方与民众,对此应该都有深切体会。

▲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官网

在西安教育亟待破局的当下,政府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主动改革,加快创新——资金筹措方式,正是需要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粉巷君与参与决策过程的人士交流,高新区此次新建50所学校,全是公办,只是在投资方式上,采取了类似BT模式,政府财政先出一部分,然后吸引社会资金,捆绑起来一起干这件事儿。

过程肯定远比文字描述的要艰难!

据悉,西安高新区大概半年前已开始谋划此事。前期的规划布局、资金筹措、分工统筹,节奏非常紧。但更紧张的还在后面,50所学校一次性评估建设,赶明年9月1日全部建成投用,其节奏可想而知。

与自己较劲!

这种风格,相信大多数人与粉巷君一样,喜欢。

02

134亿砸下去,肯定是要寄望解决问题的。

眼下而言,西安教育的突出矛盾,未必是无学可上,可能更多在于,学校质量良莠不齐,教育资源不公平——说到底,还是好学校太少。

事实上,近年来,一系列见诸报端的教育乱象,多根源于此。

住某开发区的一位朋友讲,按学区划分,孩子的学校隐匿在曲里拐弯的城中村里。其携子前往了解,越走心越凉。如此一来,难免心理失衡。

包括招商引资而来的一些企业高管,粉巷君听闻,也不乏面临这种情况。

所以说,西安教育要破局,把好学校的数量做大是根本,不说个个向五大名校看齐,但也不能相差太悬殊。

砸钱是必须的!

拆除城中村学校、托管三区一县12个镇(街)后,高新区此番重金投入,新建50所、改扩建87所学校——这条新闻之所以让公众看的过瘾,恰恰是因为它抓住了主要矛盾,直指问题要害。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是光砸钱也不够!

西安公办背景的学校众多,强如高新一中,却凤毛麟角,问题出在哪?

坦白讲,不在于公办或民办的身份,核心还是机制问题——是否给足校长权力,负责制是否落实到位。哪个老师教学质量不行,能不能解聘他?好的老师,有没有权力招进来?工作量大的,能不能多发奖金?

民办学校普遍发展较好,因为有灵活机制做保障。

而大多公办学校,过去多年习惯吃大锅饭,某些权利相关方,迟迟不愿割肉。所以,问题说简单也简单,投入方面主动创新的同时,机制领域也要坚决改革。某种程度上,高新一中只是先行了一步。

据悉,包括高新区在内,西安已逐渐推行校长负责制、“一长多校”、教师交流轮岗、“名校+”工程等举措——好的运行机制,希望能够让更多学校、更多家长、更多孩子受益。

03

最后要说的是,千万不要因为投资巨大,就把教育当成负担。

事实上,在区域经济成长过程中,学校可以说是绝佳的动力引擎——高新区一口气新建50所、改扩建87学校,应该是看得比较透彻的。

带来数以千计的直接就业不说,新增的66390个学位背后,又将稳住多少人心,以及吸引多少人口、家庭落户,投资置业,消费消费?

况且,学生要吃饭吧,要购物吧,那么50所学校周边的小商业,教育相关的产业,是不是可以预见的迎来繁荣?

所以说,教育事关民生,但民生的事儿做好了,对吸聚人口、繁荣商业的作用,绝对不可小觑。就像开篇提到的,如果换个思路,于政府而言,教育投资,未必“只赔不赚”。

类似例子,再如上个月投用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当然这是由社会资本主导的,但15000张床位,在承担民生配套功能的同时,其引擎效应恐怕也不简单。

▲ 图片来源:高新区官微

教育与经济挂钩,表现在营商环境方面,或更为直观。

因为教育需求已发生变化,以前是有学上就行,现在对教学质量的要求逐年水涨船高。这种情形下,招商引资也好,抢人大战也罢,如果引进企业职员、新落户人口的子女教育,得不到好的保障,那必然是有问题的。

换句话说,学校,已经是营商环境的硬指标。

如此以来,这笔标志性的巨额教育账,就更好理解了——作为大西安经济“排头兵”,高新区若志存高远,欲谋求更大跨越,必须以教育大区作支撑的。

此前50所学校集体开工仪式上,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杲给出评价,“为全市加快学校建设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这是一个积极信号,“134亿”的背后逻辑,似乎已引发更多共鸣。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