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幼儿成扫黑摸排对象?扫黑别成“自黑”!

新华每日电讯 2019-05-29 10:00:09

“高级黑舆情”背后,有形式主义之弊。煞有介事地排查咿呀学语的幼儿是否涉黑涉恶,比较合理的推测是,当地在落实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要求时,习惯了“纸上来纸上去”的套路——上级部门负责发表格,各个单位负责填表格,双方都把“留痕”等同于落实。

无锡某家幼儿园摸排扫黑除恶情况的报告,引发网民争议。该幼儿园老师报告称,“通过对本班35名幼儿进行排查,未发现有幼儿有涉黑涉恶情况”。当地综治办回应网民质疑时称,将幼儿园纳入扫黑除恶覆盖范围,是为排查辖区内所有学校是否存在校园欺凌等情况。

扫黑除恶无死角,校园也应是战场。校园欺凌现象频发,一些省份将中小学生欺凌防治纳入公安机关牵头的“护校安园”“护苗行动”“扫黑除恶”等校园安全治理工作或有必要,但扫黑除恶是否应该“从幼儿园抓起”,应以中央精神为准,否则很容易制造“高级黑舆情”。

▲网上被大量转发的《无锡市新光幼儿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摸排表》。

“高级黑舆情”背后,有形式主义之弊。煞有介事地排查咿呀学语的幼儿是否涉黑涉恶,比较合理的推测是,当地在落实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要求时,习惯了“纸上来纸上去”的套路——上级部门负责发表格,各个单位负责填表格,双方都把“留痕”等同于落实。一些地方把扫黑除恶简化为刷标语、拉横幅,同样是形式主义作祟。

“高级黑舆情”背后,还有扫黑除恶随意化之忧。当前扫黑除恶声势很大,但个别地方和部门似乎把专项斗争当成了“筐”。无论是此前一些地方将医生、失独家庭列为重点扫黑对象,还是此次排查幼儿是否涉黑涉恶,都在舆论场收到了“扫黑除恶要谨防跑偏”的警示。扫黑除恶不能随处点火,要把火力对准民众有普遍共识的“毒瘤”。

▲此前,贵阳一幼儿园悬挂扫黑横幅也曾引发争议。图片来源:新华社

最近,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扫黑办主任在山西专题调研时强调,扫黑除恶进入下半场要注意6个苗头性问题,其中就包括“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和“随意定性、乱贴标签”。由此可见,中央对扫黑除恶中可能引发“高级黑舆情”的问题,早已有所觉察。

扫黑除恶是一项有利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好事,也是一项错综复杂、任重道远的工作。要将好事做好,就必须把小事做实、做细,不能用形式主义、文牍主义敷衍了事;同时,还要保持扫黑除恶的严肃性、规范性,不随意扩大打击范围。如此,才能避免“高级黑舆情”,让专项斗争具备更广泛的民意基础。(见报题为《扫黑除恶要避免制造“高级黑舆情”》)

媒体声音

@界面:这种形式主义的危害是多重的。基层把有限的精力耗费到了无意义的工作中,普遍撒网敷衍任务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对重点对象的关注。连幼儿园都去摸排的工作人员,显然对“涉黑涉恶”没有给予严肃的理解和基本的重视,当然也就无法指望他们去认真锁定对象。(敬一山)

@钱江晚报:错把保护对象当做打击对象,大概还和有些部门和单位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有关。对于一些地方来说,不管有没有开展实质性行动,也不管有没有取得实际成效,先把气氛搞起来,把声势造出来,把成绩吹出来,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魏英杰)

@新京报:本来是为了给公众打造安全感的扫黑除恶,如果被个别执行者搞成了令人不安的事情,这不啻为制造新的不安全因素,最终也走向了初衷的反面,这需要被警惕。无论如何,我们也希望,类似的“黑色幽默”,不要再出现了。(与归)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 易艳刚

责编 赵庆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幼儿 扫黑 摸排 自黑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