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陕西自贸区空港功能区:“流动经济+自贸红利”千亿临空产业加速聚集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3-31 23:33:47

▲跨境体验店聚集的自贸大都汇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供图

世界正在快速运转,资源正在快速流动。在以供应链连接的世界格局下,人们正在形成一个普遍共识:谁控制了经济要素的流量入口,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导权,占领了竞争的制高点。

从“流动”思维来看,机场天然具有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效应,且这种集聚效应正是机场实现价值的潜在保证。

因此,机场往往被认为是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结点,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陕西自贸区空港新城功能区(以下简称空港功能区)虽然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144.18平方公里中仅占13.8平方公里,但作为陕西自贸区重要功能区之一,空港功能区也是陕西唯一的临空型自贸功能区,在众多光环和利好政策的加持下,不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营商环境便利化、金融资本国际化发展,依托“东展西拓”的地理优势和自贸不断释放的红利,正吸引众多临空产业加速向此聚集。

制度创新再“升级”

自贸区是试验田,而制度创新便是自贸区的核心。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委会主任贺键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自贸区的实质上是政府如何转变职能,如何制度创新、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问题。”

基于此,还在自贸区建设筹备阶段,空港新城招商部门便全面推行“一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超时默认、企业回访”制度,“空港铁军”坚持对企业“一对一”贴身保姆式服务,极大提高了新城对企业、项目的粘性。

同时,自陕西自贸区挂牌以来,以突出临空特色为主线,空港功能区紧密围绕“制度创新”这一核心目标大胆闯、大胆试,两年的探索颇有成效。

数据显示,空港功能区自成立以来,已完成10项创新案例上报评估,其中3项创新案例被省自贸办认定,1项创新案例已上报商务部。

其中,文勘前置制度已被商务部认可,并逐步推广,这是空港新城依据陕西独特的地貌特征自主创新的案例。其具体做法是,将原本在企业取得土地后进行的文物勘查前置,在土地招拍挂之前由空港新城相关部门进行文物勘探和文物挖掘,这样一来可为企业节省半年及以上的开工准备时间。

除此之外,飞机租赁港港联动、飞机维修创新监管模式、智慧机场、智慧旅检等极具临空特色的一批创新案例,更是将大胆试、大胆闯的自贸理念与区域发展进行了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了通关便利化,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促进空港新城在制度层面加快与国际接轨。

得益于制度创新所释放的红利,两年来,空港功能区的外资引进额较获批之前增长了5倍多,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客货集散创历史新高,2018年成为全国第七大客运机场,货邮吞吐量达31.26万吨,增速全国第一。

营商环境再“优化”

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快速形成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是自贸区诞生时就肩负的使命。

作为关中城市群的“航天门户”,空港功能区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也体现了作为门户的担当。

事实上,空港率先开启“3450”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其综合行政审批效能改革成效加速显现。两年来,空港功能区新登记企业数和个体工商户较获批之前分别增长84.5%和152.8%,呈现出高速高质的发展势头,同步推行的“34协同、主体默认、容缺受理”的创新模式也获得企业一致好评,实现了投资审批进一步压缩。

据了解,在“3450”改革之下,世界500强梅里众诚动物疫苗项目当初落户空港新城时,仅用时1天就拿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这种高效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精神,也曾令陕西梅里众诚动物保健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希民记忆犹新。

而这种令人欣慰的办事效率,川航项目报建负责人也感同身受。

原来,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中,川航项目报建负责人下午4时飞抵西安,因有急事需次日返回。空港新城相关审批部门连夜加班召开建审会,当晚10时就将审核通过的项目总平面图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送到了项目报建负责人手上。

其实,无论是500强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在这里没有孰轻孰重,皆为一视同仁。而这种“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招商引资”的意识,早已深植于每个“空港铁军”的心里。

通关环节再“瘦身”

对于“拼速度”的进出口企业来说,通关时长和便利程度直接和企业成本挂钩。通关便利化历来是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对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空港功能区来讲更是如此。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曾在其著作的文章中提到一组数据,对比中美通关便利化水平,发现二者差距较大,中国通关时间和成本分别是美国的8倍和2倍,所需文件数量是美国的2倍。

因此,如何缩减通关环节,提升通关便利化,是摆在国内自贸区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现问题便解决问题。事实上,国内自贸区在破解通关难、慢的问题上做了诸多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是97.39小时和12.29小时,截至2018年9月,我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降至56.86小时和6.83小时。

陕西自贸区空港功能区联合西安咸阳机场海关,积极推出自报自缴、先出关后汇总缴税、定制化通关服务等方便企业的措施,目前进出口通关时间比原来分别压缩35.2%、33.8%。

3月14日,韩国快运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开进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进行定期维修。这是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首例境外飞机进境维修业务。

事实上,这一业务的顺利启动离不开空港功能区和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在优化海关监管与服务、减少监管流程方面的多番尝试与探索。

“我们要进一步根据市场需求及不同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做监管服务的流程,为企业落地空港发展,作出贡献。”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关长李晋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他的想法。

当流动经济遇上自贸红利,催生出的是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蓬勃发展,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正积极顺应和放大这种发展,让所有参与临空经济的企业获得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多的便利。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跨境体验店聚集的自贸大都汇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供图 世界正在快速运转,资源正在快速流动。在以供应链连接的世界格局下,人们正在形成一个普遍共识:谁控制了经济要素的流量入口,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导权,占领了竞争的制高点。 从“流动”思维来看,机场天然具有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效应,且这种集聚效应正是机场实现价值的潜在保证。 因此,机场往往被认为是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结点,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陕西自贸区空港新城功能区(以下简称空港功能区)虽然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144.18平方公里中仅占13.8平方公里,但作为陕西自贸区重要功能区之一,空港功能区也是陕西唯一的临空型自贸功能区,在众多光环和利好政策的加持下,不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营商环境便利化、金融资本国际化发展,依托“东展西拓”的地理优势和自贸不断释放的红利,正吸引众多临空产业加速向此聚集。 制度创新再“升级” 自贸区是试验田,而制度创新便是自贸区的核心。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委会主任贺键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自贸区的实质上是政府如何转变职能,如何制度创新、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问题。” 基于此,还在自贸区建设筹备阶段,空港新城招商部门便全面推行“一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超时默认、企业回访”制度,“空港铁军”坚持对企业“一对一”贴身保姆式服务,极大提高了新城对企业、项目的粘性。 同时,自陕西自贸区挂牌以来,以突出临空特色为主线,空港功能区紧密围绕“制度创新”这一核心目标大胆闯、大胆试,两年的探索颇有成效。 数据显示,空港功能区自成立以来,已完成10项创新案例上报评估,其中3项创新案例被省自贸办认定,1项创新案例已上报商务部。 其中,文勘前置制度已被商务部认可,并逐步推广,这是空港新城依据陕西独特的地貌特征自主创新的案例。其具体做法是,将原本在企业取得土地后进行的文物勘查前置,在土地招拍挂之前由空港新城相关部门进行文物勘探和文物挖掘,这样一来可为企业节省半年及以上的开工准备时间。 除此之外,飞机租赁港港联动、飞机维修创新监管模式、智慧机场、智慧旅检等极具临空特色的一批创新案例,更是将大胆试、大胆闯的自贸理念与区域发展进行了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了通关便利化,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促进空港新城在制度层面加快与国际接轨。 得益于制度创新所释放的红利,两年来,空港功能区的外资引进额较获批之前增长了5倍多,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客货集散创历史新高,2018年成为全国第七大客运机场,货邮吞吐量达31.26万吨,增速全国第一。 营商环境再“优化” 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快速形成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是自贸区诞生时就肩负的使命。 作为关中城市群的“航天门户”,空港功能区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也体现了作为门户的担当。 事实上,空港率先开启“3450”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其综合行政审批效能改革成效加速显现。两年来,空港功能区新登记企业数和个体工商户较获批之前分别增长84.5%和152.8%,呈现出高速高质的发展势头,同步推行的“34协同、主体默认、容缺受理”的创新模式也获得企业一致好评,实现了投资审批进一步压缩。 据了解,在“3450”改革之下,世界500强梅里众诚动物疫苗项目当初落户空港新城时,仅用时1天就拿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这种高效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精神,也曾令陕西梅里众诚动物保健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希民记忆犹新。 而这种令人欣慰的办事效率,川航项目报建负责人也感同身受。 原来,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中,川航项目报建负责人下午4时飞抵西安,因有急事需次日返回。空港新城相关审批部门连夜加班召开建审会,当晚10时就将审核通过的项目总平面图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送到了项目报建负责人手上。 其实,无论是500强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在这里没有孰轻孰重,皆为一视同仁。而这种“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招商引资”的意识,早已深植于每个“空港铁军”的心里。 通关环节再“瘦身” 对于“拼速度”的进出口企业来说,通关时长和便利程度直接和企业成本挂钩。通关便利化历来是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对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空港功能区来讲更是如此。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曾在其著作的文章中提到一组数据,对比中美通关便利化水平,发现二者差距较大,中国通关时间和成本分别是美国的8倍和2倍,所需文件数量是美国的2倍。 因此,如何缩减通关环节,提升通关便利化,是摆在国内自贸区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现问题便解决问题。事实上,国内自贸区在破解通关难、慢的问题上做了诸多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是97.39小时和12.29小时,截至2018年9月,我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降至56.86小时和6.83小时。 陕西自贸区空港功能区联合西安咸阳机场海关,积极推出自报自缴、先出关后汇总缴税、定制化通关服务等方便企业的措施,目前进出口通关时间比原来分别压缩35.2%、33.8%。 3月14日,韩国快运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开进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进行定期维修。这是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首例境外飞机进境维修业务。 事实上,这一业务的顺利启动离不开空港功能区和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在优化海关监管与服务、减少监管流程方面的多番尝试与探索。 “我们要进一步根据市场需求及不同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做监管服务的流程,为企业落地空港发展,作出贡献。”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关长李晋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他的想法。 当流动经济遇上自贸红利,催生出的是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蓬勃发展,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正积极顺应和放大这种发展,让所有参与临空经济的企业获得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多的便利。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