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城市冷暖

每经网首页 > 城市冷暖 > 正文

【粉巷财经】西安需要什么样的农民?

2018-08-14 19:05:29

记者:沈三 秦风  编辑:刘琳

农民,在成为职业的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始终是一个沉重的符号。

从“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子”,到上世纪80年代罗中立一幅《父亲》震惊中国画坛,再到每年“一号文件”,永远是围绕“三农”问题。如何解决好农民的生活,一直是这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之一。

2018年3月18日,一个新的节日,在关中这片中国最早出现定居农业的土地上诞生——大西安农民节!

一个单纯的节日,当然无法直接让西安两百多万农村人口得到改善。

但它肯定不是一场秀!

从这届西安市领导班子的风格来看,无论“烟头革命”,抑或硬科技大会、西商大会,均体现出举重若轻同时深入病灶的效果。

关于农民节,这场活动的背后,又暗含着哪些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理念?

粉巷君(微信ID:nbdfxcj)很乐于在此与诸君探讨一番。

 

农民节上的新农民

农民并不缺少节日。

从清明、端午,到重阳、腊八,连中国人最重要的春节,均是依照农民的“作息”而设定。

然而,纵使有这么多节日,作为全中国最大的“自由劳动者”群体,日子依旧跟不上趟。

80年代包产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在此之后,从温饱到富裕的跨越,何其不易。

这一过程中,历史总是要不经意开开玩笑。

当年“七山二水一分田”、吃穿皆愁的浙江,农村已不仅家家小别墅,且要比着盖三层、四层、五层——尽管,一家可能只有三个人。

但沃野千里的关中,农民增收,依旧是政府每年必须着重强调的“重头戏”。

何以至此,理念使然。

因为穷,浙江义乌的农民祖祖辈辈以“鸡毛换糖”,补贴家用——虽然对其生活并未有太大改善,但积淀下的商业思维,在市场之门打开之后,迅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上最亮眼的人群之一。

而关中大地,乃至中国千千万万的乡村,安土重迁,勤俭致富,依旧是流淌在血液中的理念。

勤劳节俭,并不是不可以致富;而唯此,在当下,实实在在难以致富。五亩黄土一把锄,一头耕牛两头猪,每年的产值,传统耕作下,手指头都可以算清楚。但时代变了,开销何其多,收入何其少!

那么,3月18日,在高陵举办的西安第一届“农民节”带来了什么?

是22米长的农民画?是现场展示的农业“无人机”?还是无土栽培的绿色有机蔬菜?

这些,均是农民节要展示给大家的,也是要倡导的,未来农业的新方向;但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倡导了什么理念?

本次农民节,颁发了十个“十佳”奖,包括:“十佳杰出农民”“十佳美丽乡村”“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佳农家乐(民宿)”“十佳农业科技工作者”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十佳杰出农民”奖,无一不是在当地能够跳出农业基本产业形态,或通过经济作物(苗木)种植,或通过合作社,或通过工厂获得重大经济成就的人。

这些人,就是新时代需要的新农民!

因为,他们在获取财富的同时,必然让当地的农民,也脱离了传统农业形态,在他们的商业体系中,获得了更大的价值实现。

而他们正在践行的,正是解决农民问题的一条并不新颖但依旧需要去弘扬,去激励的道路。

 

新时代农民的问题是什么?

所有问题都必然是当下问题,更是历史问题。

当下,农民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一个最为根本的解释是:在全社会各领域深入参与到市场经济中的同时,农民,这个最古老的职业,在这一体系中已经难以获得有利地位——无论是资源还是能力,他们已经难以拿出理想的交易标的参与市场经济体系。

那么,历史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四十年,社会并未提供足够多的机会和条件,让千年以来,以土地为生的农民适应市场经济这一最基础的社会环境——这一切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于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看到,农民能够参与市场经济交换的标的,依旧只有农产品、种植技术、以体力为主的简单的建筑技能,以及可能会拥有的家乡的优美风景。

建筑技能为中国近30年提供了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但随着年龄的衰减,他们必然还要回到那方生养的土地;


优美风景确实为很多农民提供了致富新门路,旅游扶贫正是通过发掘这一资源,赋予当地农民在市场经济体系价值获取的能力;

而依托于土地的种植技术和农产品,虽然有“绿色”“生态”等各色高价值标签,但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的人们,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今天,依旧并不知道如何完成价值实现这一环节。

而这一环,恰恰是传统农耕文化中最为薄弱,甚至排斥的“经商”能力。

毋庸置疑,新时代需要新农民,正是能够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明白且能够让传统农民的资源和能力(包括绿色农产品、种植技术、各项手工技能、乡村风景)完成价值实现,而且是高价值实现的人。

 

如何诞生更多新农民?

事实上,新农民在中国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并不鲜见。

最早,他们是农村里“不务正业”,天南海北到处跑的“生意人”;后来,有些人成为“乡镇企业家”;现在,他们很多成为当地的“创业明星”。

无论叫什么,他们都是深厚的农村土地与广阔的市场经济之间的链接者。通过他们,农村的价值得以被重新实现,农民手中的资源和能力,得以在市场中获得一个更高的交换价值。

毫无疑问,未来农村的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这样的链接者。如何培育更多的新农民,应是未来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思路之一。

农民节的举行,激励作用是一方面;吸引阿里、京东等平台生态是一方面,诸如这次活动中的一系列项目签约,这些大企业在带动农村经济活动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而粉巷君更想强调的是,农民节,更是一场理念上的推动——事实上,时至今日,农村墙壁的宣传画中,农民依旧是白巾裹头,荷锄下地的形象。因而,国内第一个农民节的必要性也就显现无疑。

理念之外,培育新农民也可从创业扶植政策入手。

能够最终成为农民与市场之间链接者的,必然是对外界经济体系有一定了解,能够懂得如何提升价值,实现产品最终销售的人。

这类人,农村常年在外经商是其一;乡政干部因为经常接触外界信息,逐渐具备这类能力是其二;而在外打工多年,立志回乡的创业者,更逐渐成为新农民备选的主力军。

粉巷君(微信ID:nbdfxcj)认识一个本在北京工作的姑娘,因家庭变故,回乡种植苹果,通过其最擅长的微信运营渠道,创立品牌,将一盒9个苹果卖到100多元。随着销售的扩大,全村数百亩苹果园均成为她的种植基地,自己事业小成的同时,也带动了周围邻里的增收致富。

无疑,我们希望在农村看到越来越多的这样的案例。

事实上,飘在北上广深梦想回乡创业的人并不在少数,毕竟,生于斯,养于斯,老于斯,依旧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最终梦想。

然而,“北上广容不下肉体,三四线容不下灵魂”。容不下灵魂的,并非仅仅是工作环境、人文环境等等,对于一个创业者,更多还在于政务体系塑造的营商环境。

三四线如此,农村与乡镇,更可想而见。

在“店小二”精神推动下,西安的营商环境一年来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观。而在培育新农民的过程中,未尝不能从改造乡镇一级的营商环境,推动“店小二”精神开始。

责编 师安鹏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