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人物侧写

每经网首页 > 人物侧写 > 正文

【粉巷财经】乡党景俊海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14 16:45:54

每经记者 鸣人    每经编辑 刘琳    

2018年的第一周,各省重磅人事任命连连,其中两件涉及陕西:

一是前吉林省长,“东北汉子”刘国中当选为陕西省副省长、代省长;二是“陕西汉子”景俊海赴吉,“接”过刘国中的担子,任吉林省副省长、代省长。

命运仿佛特制了一根隐形接力棒,让两位理工男 “互换角色”,来到对方曾经的主场:一边是西部大开发,一边是东北振兴。两个梦想同样宏大,两个舞台同样宽广。

可以肯定的是,此次进入全新环境,对他们而言,也将是一次全新开始。

而对亟待发展的陕、吉两省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其呼唤着无数实干派官员,像现在,也像上世纪90年代他们中的一部分,在西高新工作时那样,带着“全新开始”的热情和干劲,点燃一方土地的熊熊梦想。

很多西安人至今常念及景俊海,不正是因为这点么?

 

这是一位“非典型”理工男

认识景俊海,是从西高新开始,多数人都记住了这张眉头经常紧锁,显露思考状的面孔。

26年前,当31岁的景俊海离开任教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来到西高新,彼时的后者,不过是一片不足20平方公里的农田与荒地。

从1991到2008,除2002年5月曾离开10个月,用景本人话说,“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光阴留在了高新区”,而高新区的回馈,亦是一段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黄金时代。

应当说,景的“出走象牙塔”,一开始便极富理想情怀,如其自述,“以科学的方法参与陕西发展”,因而使他有别于一般学者型官员,很快便进入角色,以善于思考、果敢坚决闻名西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安发展滞后人才流失严重,其中不乏后来名震天下者,如经济学家张维迎等。很多人为这种局面着急,景却认为不必担忧,“他们会成为西安的办事处!他们根在西安,能不回西安探亲吗?等他们回到西安,会把先进理念、信息带回来,总比我们封闭要好,比不发展,大家都贫穷要好!”

为帮助高新区累积人才优势,2004年,时任西高新管委会主任的景俊海带队,参加央视《绝对挑战》节目,摆开擂台招聘招商局副局长;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景还亲率大部队到北京“挖人”,目标直指“两会”的高端人才……

事后回顾,这些惊世之举颇有“千金买骨”的意味,在极具象征性的动作招引下,加之优厚政策,一批高精尖人才接踵而来,换来了高新区至今为周边艳羡的人才高地。

 

首个赴台宣传陕西的副省长

离开高新区,升任副省长后的景俊海,镜头前的个人风格依旧令人印象深刻。

譬如其2011年带团到台湾作经贸考察时,风趣自称,是首个出来对外宣传陕西的副省长。

充沛的精力与工作的高强度,是景俊海另一个鲜明标志。

一位曾与景俊海共事的人士向粉巷君(微信ID:nbdfxcj)提起一个细节:在副省长任上,景最多一天曾参与十几个活动,有次一口气会见五家外资企业,连翻译都忙晕了,开始对着老外说中文。

而众所周知的三星项目落户西安,同样与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首个争取该项目的陕西领导,其曾先后七次登门拜访三星高层……

长期这样的工作节奏,让他很少有个人时间。前述人士回忆,景俊海父亲去世后,景曾感慨道,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时间陪父亲出去转转,这成为他心中永久的遗憾。

旅游业是陕西支柱产业,但在当时,陕西旅游指标在全国排名却不乐观。上任第一年,分管旅游的景俊海就给游客道歉了。

华山

几名上海老人来陕旅游,因不怎么消费,受到旅游公司“经理”冷遇,一气之下给景俊海写了封投诉信。收到信后,景俊海即批示严查,待案件查明后,还写信向老人致歉。

在这一任上,景俊海提出,要“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管理水平”,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和环境质量;在外调研和推介时,也不忘搭建“新路子”,如其就曾建议陕澳合力打造旅游线路。

此外,其还积极推进陕西旅游创新产品业态。

就在2008年4月,从15日开始,景带了5个城市市长、11个县县长先后去了洛阳栾川、焦作、郑州、江苏天目湖、华西村学习经验。正是这次考察,成为陕西发展乡村旅游的开端。

在其努力下,陕西旅游的提速立竿见影:2008年,陕西旅游共接待境内外游客9100多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607亿元,同比增20.4%;而到了2012年,接待的游客已暴增至2.32亿人次,同比增26.1%,总收入翻升到1713亿元,比上年增长29.3%。

 

为何常常念及景俊海们?

从高新区管委会到省委宣传部,景俊海在陕西的每段履历,都有值得回味之处。

如其主政高新区时,美光和美国应用材料先后落户,对高新区乃至西安的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在副省长任上,力推文化旅游融合,在陕西旅游发展中得到了持续推进——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也是陕西首个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其任省委宣传部部长时,召集知名网友召开网民座谈会,开陕西网络问政先河,也是在2013年座谈会上,景俊海针对网友建议“管闲事的人少了”,表态将出台政策“礼敬好人”——2014年,“陕西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启动……

如此事例不胜枚举。也因这每到一个岗位的实干做派,当2015年景俊海赴中央任中宣部副部长时,许多乡党难掩不舍之情。且这种不舍,未因时间流逝而被冲淡。

如果说过去人们点赞景俊海,是因以景为代表的少数官员身上的创新、实干之风,实为许多本土官员所稀缺;但在大西安崛起,整个陕西为之精神抖擞的今天,人们对景俊海、段先念们的回顾,无疑多了一重对昨日的遗憾。

因为,这推动今日西安巨变的宝贵财富,过去的陕西亦曾拥有;换言之,若实干创新的风气当时便能充分扩散,理想陕西势必与今日有云泥之别。

好在,我们已经改变,过去的“小众”官员,正日渐主动地、被动地变为“大多数”。

在此情形下,今人对当年陕西“明星官员”的回想,与其说回想,不如说更饱含着对今天的肯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利于强化今日变革的共识,提醒对保守风气的警惕。

因此,景俊海、段先念们其实已不再是具体的个人,而成为一种实干主义的符号,当景远赴吉林,实际上他仍与故乡的土地发生着关联。诚如他自己曾说过的,今天来看极富象征色彩的一席话:将会为陕西省的发展努力直到退休。

期待他在新的舞台上书写华章,亦期望未来陕吉合作,为两省增添更多可能。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