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抢人大战下的企业招聘:享受城市红利,但不自乱阵脚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6-28 11:00:23

6月27日,中小微企业日服务博览会暨第三届HRS成都市企业人力资源峰会举办。与会的一些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表示,地方政府以住房、奖励、落户等政策橄榄枝争抢人才,企业非常欢迎,既吸引了人才聚集也相应降低了用工成本。但企业招工也要把握住自己的节奏,不能依赖城市的优惠政策。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杨欢

最近一年多以来,中国已经有60多座城市开启了“抢人大战”,仅今年前5个月,就有超过35座城市发布了40多次人才吸引政策。

一时间,“抢人”成了最热的话题。不过,对于企业而言,“抢人大战”一直都在进行。作为人才发挥作用的主战场,企业之间的“抢人”更像一场马拉松,从企业成立之初,招人、用人、留人、培养人都是持续让雇主们头疼的问题。

6月27日,中小微企业日服务博览会暨第三届HRS成都市企业人力资源峰会举办。与会的一些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地方政府以住房、奖励、落户等政策橄榄枝争抢人才,企业非常欢迎,既吸引了人才聚集也相应降低了用工成本。但他们同时也提到,企业招工也要把握住自己的节奏,不能依赖城市的优惠政策。

人才大战的“利好”与“滞后”

西安拿出38亿元专项资金吸引人才,合肥拿出20亿元;成都出台人才新政12条,长沙出台22条;南京发放人才住房补贴,成都推出免费的“人才驿站”……“招人”本是企业的事,这一年来,却成了各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

城市抢人的原因不难理解。从宏观数据来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保持在9亿以上,全国就业人员大约7.7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约4.2亿人,农民工总量约2.8亿人。去年,我国实现GDP83万亿。以GDP除以劳动人口,我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只是欧美国家的1/6。

“我们的劳动力,从数量上看,不少,但劳动力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智联招聘资深招聘顾问郝建说,加上近期中美贸易摩擦暴露出核心研发能力等短板,我国的人才素质提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于是,为了抢占更多优质劳动力,抢先布局产业,“抢人大战”在60多座城市间爆发,在所难免。

在郝建看来,这样的人才争夺战,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来说“肯定是利好”,如果政府出台了相关福利、政策,这个地区的企业也可以享受这样的政策,吸引人才。

但是,根据他的观察,地方政策的出台对企业的影响有一定滞后性。郝建曾观察过一个城市,出台人才新政后,想要享受政策的人需要手填好几张表格,待工作人员录入后还要进行一层又一层的审核,“政策从出台到实施需要一个过程,总体而言,效率有待提高。”

在大部分的政府政策中,户口、房子、补贴是共同的“三板斧”,同质化比较严重。对此,郝建建议,企业不能等着城市给你招引什么样的人才,而是应该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把企业的用人需求反馈给政府。郝健认为,“不能因为政府的抢人大战,打乱了自己的招聘节奏和用才计划。企业要利用政府的政策、影响政府的政策,精准地去吸引缺乏的人才。”

“跨行业”与“跨地域”的招聘变化

方便面“死”于哪些对手,不是另一个方便面品牌,而是外卖,一个电话就把各式各样的饭菜送到。连累口香糖销量萎靡的,或许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智能手机,消费者在排队等待结账时,痴迷于手机而无视了收银台附近的口香糖。如今,跨行业之间的争夺越来越激烈。

智联招聘日前最新发布的《2018春季人才流动报告》显示,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程度不断深入,跨行业人才流动现象显著,行业之间的流动变得越来越模糊。

一些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也注意到,银行、车企都在大量招聘互联网的工作者。他们分析,因为银行、车企这些企业,拥有大量的用户和数据,但是缺乏互联网的运营体系。智联招聘的上述报告显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成为各大行业的主流供给。需求量前十的行业中,他们在九个行业中占比较高,这也体现了不管是房地产行业还是教育培训行业,抑或是金融、贸易等传统行业,都在互联网化的浪潮下对具有互联网思维、技能的人才形成持续的需求。

除了越来越频繁的“跨行业”流动趋势,如今的人才招聘也呈现出“跨地域”的变化。

当猎聘全国能力提升经理、西南区政府事业部总监曹婧和她的团队到硅谷举行招聘会时,她发现在他们抵达的前一天,贵州省在硅谷的招聘会刚刚结束;而当他们离开后,杭州市也将在硅谷举办一场招聘会;当曹婧团队来到加拿大温哥华,又遇到马云带队阿里巴巴跨洋挖人。

曾经,人才跨地域流动不畅,被认为是最为严峻问题之一。但是在郝建和曹婧看来,随着新的产业分工协作、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更新,人才能够顺畅的“跨地域”流动成为新的招聘趋势。

郝建补充说:“从现在一些现象来看,雇主和用工之间越来越形成一种软关系。比如共享经济、远程教育,基于互联网平台,劳动关系产生了变化,从传统的雇佣关系到以项目为基础的工作关系,跨地域都可以实现分工合作,这可能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