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出港海试 “国之重器”自主化进程不断推进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6-09 11:26:00

6月8日下午,由中国交建投资建造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出港海试。离港后,其动力系统和推进系统等将首次接受海洋环境的考验,向着成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迈出关键一步。

每经记者 张晓庆 江苏启东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张海妮    

6月8日,“天鲲号”出港海试 每经记者 张晓庆/摄

6月8日下午,由中国交建投资建造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出港海试,与诸多高考考生一样,迎来其“船生”的大考。

当日16时许,伴随着鸣笛声,这艘140米长、27.8米宽的巨无霸缓缓驶离位于江苏启东的船厂码头,将经由长江口北角开往浙江花鸟山海域进行为期3天的海试。

离港后,其动力系统和推进系统等将首次接受海洋环境的考验,向着成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迈出关键一步。据中交天津航道局(以下简称天航局)方面介绍,“天鲲号”计划于6月11日前结束试航,并于当天19时前返航至船厂码头。

6月7日(海试的前一天),谈及此次海试的心情,“天鲲号”监造组组长王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多少有点忐忑,这是‘上战场’,不是‘上舞台’。不过各项工作都稳扎稳打,我对此次海试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对于交付时间,王健表示,预计将在今年8月交付投产,交船之后,将调遣至施工工地现场进行挖泥试验。 

“造岛神器”迎海试大考

据介绍,“天鲲号”的总装机功率为25843千瓦,绞刀功率达到6600千瓦,最大挖掘深度可达35米,能以每小时6000立方米的速度将海沙、岩石及海水混合物输送到最远15000米的地方,远程输送能力居世界第一。

“天鲲号”监造组船体工程师孔凡震此前向媒体打比方称,“天鲲号”挖掘填满一座“水立方”,只需要短短6天半的时间。因此,该船也被网友形象地称为" 造岛神器”、“地球编辑器”,与大飞机、航母并列“央企十大国之重器”称号。

对于海试的意义,孔凡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前是理论设计或者实验室的模型设计等,但建成后有没有达到设计指标,需要接受动态的实践检验,船舶的许多设备仍然需要通过试航来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据悉,此次海试将全面检测并验证船舶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否满足需求。试航期间,“天鲲号”面临多项考验,如航速测定、停船试验、回转试验、抛锚试验、操舵装置试验、船舶动力系统功能试验及其他辅助系统功能试验。除了航行时需要进行慢车、停车、全回转、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紧急动作外,还要对雷达、电罗经、磁罗经等助航辅助设备进行调试校正。

孔凡震向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介绍,海试除了有监造人员,还有船东、第三方检验机构的验船师等人员在场,对船舶的主要航海性能进行认证。试航结束后,“天鲲号”将进行航行试验意见整改,并继续进行疏浚设备调试,为后期挖泥试验做准备。

据了解,一般绞吸船的建造主要有五大节点:开工、下水、码头系泊试验、海试、交付。这也意味着,若此次海试顺利,“天鲲号”距离成为真正的疏浚利器仅“一步之遥”。而事实上,“天鲲号”跨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诸多可能意想不到的挑战。

2017年11月3日,“天鲲号”在江苏启东顺利下水。记者了解到,从“下水”到“海试”的7个月时间内,“天鲲号”先后完成全船液压管系安装,船舶舾装涂装工作,构建分布全船电力系统,柔性钢桩台车轨道的加工,钢桩台车安装,主辅钢桩安装及倒桩试验,气动减震系统安装调试,推进系统调试及全船动力系统安装调试等各种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完成船舶倾斜试验,为保障本次海试做足准备。

从一张图纸到一个成型的装备,“天鲲号”已经历经8年。作为该船的全程参与者,“以船为家”已经成了王健的工作常态。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健头戴安全帽,刚刚从船上下来,其坦言,下水后“天鲲号”也遇到过大大小小许多问题。

王健举例道,桥架钢丝绳滑轮组偏角的国际标准一般为1.2°,“天鲲号”下水后,偏角达到了3.4°,如果不做调整的话,钢丝绳可能三四个月就磨损了,因此团队迅速着手解决。 

国轮国造 打破垄断

据了解,国外大型绞吸挖泥船设计建造有三大形式:一是以荷兰IHC公司为代表的设计建造一体形式;二是以德国VOSTA公司为代表的自已设计委托建造的形式;三是以比利时扬德奴疏浚公司为代表的船东联合船舶设计公司研发设计再委托建造的形式。

与挖泥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王健回忆道,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上世纪80年代),国内绝大多数的挖泥船都是从荷兰和日本进口的,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世纪交替的时候,我国的疏浚装备走向以国产化为主的道路。

值得骄傲的是,进入21世纪,中国疏浚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打破了发达国家的垄断。舱容13500立方米耙吸挖泥船“新海虎”、舱容超18000立方米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程”轮、现役亚洲第一的绞吸式挖泥船“天鲸号”,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天鲲号”等一批大国重器应运而生。

对于目前我国挖泥船的发展水平,王健骄傲地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现在已经排名世界第三,在荷兰、比利时之后。”

他表示,作为填海造岛的利器,“天鲲号”在“天鲸号”的基础上,多项指标实现超越,比如全球首创在重型自航绞吸船配置钢桩台车/三缆定位双定位系统。

记者了解到,“天鲲号”所采用油缸式缓冲柔性重型钢桩台车系统,可适应3米高的波浪;三缆定位系统海况适应性更高,可适应4米高的波浪。

此外,7日,记者登船时注意到,在船体上层居住区域和主船体甲板之间,有多个气囊进行隔离。这是“天鲲号”首创的气动减震装置,148只柔性气囊将上建和船体隔离,挖泥时充满气体,有效过滤船体工作状态下的震动。

王健介绍道,“天鲸号”很多设备比如钢桩、台车系统都是进口的,而“天鲲号”挖泥专用设备等都已经实现国产化,进口设备量大幅减少。最重要的,“天鲲号”是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及自行建造的,这在本质上已经不一样。

8日,“天鲲号”监造组聘请的来自比利时的外方监理Francisco Perez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亚洲最大的绞吸船,“天鲲号”已经位列世界前五。对于船东、建造人员等来说,这都是项非常大的挑战,其中遇到的难题不是只在中国会遇到,在欧洲也是一样的。

从整船进口到国外设计、国内建造,再到国内自主设计建造,我国的疏浚装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天鲲号”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自主设计建造重型自航绞吸船的空白,大幅提升我国填海造陆、航道疏浚、港口建设等领域能力。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天鲲号 海试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