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构建产业扶贫“新生态” 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07 00:36:01

今年的全国两会,刘永好一共带来了6个提案,除了产业扶贫、技术人员培养以外,刘永好的提案还涉及表彰优秀企业家激发活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规模集约化养猪、冷链物流等。

每经编辑 赵天宇    

每经记者 赵天宇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在产业优化升级的进程中,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不可或缺。近年来,农业、农村的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的产业扶贫、农业技术人员培养也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长期关注的议题。

今年的全国两会,刘永好一共带来了6个提案,除了产业扶贫、技术人员培养以外,刘永好的提案还涉及表彰优秀企业家激发活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规模集约化养猪、冷链物流等。刘永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的提案围绕三个方面,第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第二,脱贫攻坚战;第三,民营企业的进步和成长。”

近年来,我国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不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刘永好提出,在农业部的支持下,新希望集团计划用5年时间,联合一批优势涉农企业,为社会培养10万新农民、农技员,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刘永好还建议各级政府能够因地制宜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针对产业扶贫的土地、财政、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有三农产业经验的龙头企业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去。

鼓励农业类毕业生重返三农

NBD:在您看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哪些因素的支持?

刘永好:我觉得要实施现代农业,首先是靠政策,现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在2020年基本上形成现代农业的框架,2035年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50年要实现农业的彻底现代化,乡村振兴。国家政策逐步出来了,决心已下了,这是第一。第二要靠投资。现在政府、财政、金融机构也愿意积极的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给相应的专项的资金来支持。

最重要的,第三件事要靠人。现代农业、乡村振兴是靠人去做的,不是靠机器做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NBD:那么农村的人才分布目前呈现出怎样的特征,问题在哪儿?

刘永好:最近这一年时间,我走访了四川的凉山、仪陇、乐山等地,还有黑龙江、山东、河南的一些地方。通过这些调研,我发现,农村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小、散、乱的格局还是存在的。

比如年轻人、中青年人纷纷入城务工,导致农村就剩下一些老年人、小孩,或者是一些因病不能劳动的人。这样问题就来了,在农村,现代农业靠谁去做呢?是靠这些中老年人去做吗?显然不现实。

现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年轻人进城了,农村年轻人少了,另外一方面,国家数十年来花了大量的力气建了很多农业的院校,各个省都有农学院,中专也有,职业技术学院也有,但是国家正规的这些农学院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多数转行了,真正在农村从事三农工作的并不多。为什么呢?因为产业相对收入低、相对规模小,这些大学生觉得不如到城里去,收入又高、条件又好,这是个历史的过程,现状就是这样。

农村要搞现代农业,必须有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民必须懂现代农业的基础知识,比方说农业机械的操作,怎么通过物联网、互联网技术进行销售或者运营管理,新型的防病、治病技术等。而现阶段很多的农业生产还是延用了小、散、乱的格局,往往是“爷爷咋做我咋做”。如果要实现“科学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要靠什么人呢?靠中老年人肯定不行,要靠年轻人,动员年轻大学生回乡务农是一方面,我们还要在农村培养一大批新型的职业,叫新型职业农民,或者农业技术员。

NBD:对此,您今年带来了怎样的提案?

刘永好:今年我有6个提案,其中一个提案是《关于建议国家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人才的提案》。我在提案中,一是建议国家研究、制订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农业类大中专毕业生重返三农领域。对回归农业和坚守农业的人才进行专项补贴、提升工资待遇、减免相关税赋等综合支持,让这些农业专业大中专毕业生能够留得下来、扎根农村。

第二,建议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制订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农民、农技员的培养计划。

第三,建议国家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将之定为百年大计,并动员、集合社会力量,尤其发动一批涉农企业共同参与新农民、农技员的培养、培训。

在农业部的支持下,新希望集团计划用5年时间,联合一批优势涉农企业,为社会培养10万新农民、农技员,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表明,企业的参与,既能让培训覆盖面更广,也能让教学与实战相结合,还能对新农民的创业项目或产品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对接和支持,效果突出、意义重大。建议对积极承接培训任务,自办新农民、农技员培训基地的优势企业,结合所培训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给予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专项支持,以及用地及证照审批等综合性支持。

农民不脱贫企业可以暂不分红

NBD:农村的扶贫也是三农领域长期以来的重点话题。对于精准扶贫,您探索出了怎样的新模式?

刘永好:我们在四川省昭觉县喜德县做精准扶贫。怎么做法呢?我们实行1+1+1+N的模式。首先是龙头企业带动,地方政府及村集体参与,还有银行和其他愿意参与扶贫事业的体系来参与。N就是N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组建了适度规模化的养猪场,按照规范现代的养殖模式进行养殖;国家给农民朋友的专项扶贫基金,就当做农民的入股分红。公司做了一定的投入,金融机构和政府也给予一定支持,这样组建了一个扶贫的工厂。我们计划在四川凉山州这样的扶贫工厂要建上百个,这是第一个。

NBD:未来几年您有什么样的规划,希望达到怎样的效果?

刘永好:我们希望在几年的时间内,在凉山及其周边地区投资20亿元,要养超过60万头猪。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在凉山乃至于四川,帮助一万个建卡贫困户脱贫。解决的办法就是,第一,国家和地方援助的资金,做成股本金;第二,我们的企业自己也投一定的资金来建猪厂,同时由我们按照新的模式来进行运营,饲料、种猪、市场销售等等按照产业模式来做。第三,我们赚了钱以后给贫困户分红,前几年赚的钱,我们集团投资的这部分钱不参与分红。至于今后再看,看农民脱贫与否,农民脱贫了我们适度的分红,假如没有脱贫我们不会分红。

我们计划招收一部分当地的农民,到工厂里面当员工,这样的话他既有工资收入,又有分红的收入,是可持续的、长期的,这就是一个产业扶贫项目。

我想,优势企业特别是涉农的企业,把我们的产业链的体系带到这个地方去,去帮助这个地方农民的脱贫致富,同时政府给支持,让贫困地区农民来参与,村集体也参与,这种模式看起来是不错的。我们今年之内可能要建大概十几个这样的工厂,在凉山州及其周边地区计划可能要建差不多100个,这就是我们的精准扶贫的一种模式。

NBD:产业扶贫的提出和项目规划,您的初衷是什么?

刘永好:我走访了好几个地方,发现精准扶贫国家给了好多扶贫基金,农民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房子修的也很好。但是给了一些补贴,农民当年的收入还可以,第二年第三年第五年怎么样,会不会返贫呢?这是个大问题了。所以我们提出了产业扶贫,希望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希望国家鼓励支持这种产业扶贫的模式,把政府的支持,企业产业的投资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能够保证农民的收益,能够保证今年、明年、后年可持续的脱贫。为了这件事,我写了个提案,《关于构建产业扶贫“新生态”的提案》,这是我今年提案的由来。我们有实践,有调研,而且正在这么做。

NBD:在提案中,您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刘永好:我在提案中建议,一是国家还有各级政府能够因地制宜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针对产业扶贫的土地、财政、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有三农产业经验的龙头企业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去。以新希望集团在四川仪陇的扶贫实践为例,通过生猪代养模式,贫困户用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入股养猪合作社,2017年人均分红3400多元,同时其还可在猪场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通过“企业投入+政府支持”,让贫困人口实现了“造血”式脱贫。

二是建议国家出台针对性强的支持举措,鼓励和引导以“扶智”为抓手,集合社会力量,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着力为贫困地区培育一批脱贫致富的本土“新生代”。

三是建议加强对扶贫优秀企业的宣传和表彰,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扶贫的积极性,激发企业家对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产业扶贫的良好社会氛围。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刘永好 提案 全国两会 农业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