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数十家公司齐刷刷停牌,真有重大事项还是燃眉太急?

证券时报网 2018-02-07 22:05:58

自从美股上周五闪崩开始,搅的A股近期也是“坐立不安”,部分个股更是出现连续下跌,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公司选择停牌避风。面对着大面积停牌潮,有网友开始调侃:或许以后判断某只个股是不是好股票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个条件——会否随意停牌。

近日,美股暴跌引发全球股市动荡,其中上证指数本周以来累计下跌4.41%,深证成指累计下跌6.21%,去年表现强势的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也未能幸免,本周以来累计下跌3.81%和5.17%。

个股股价连续下跌之下,少数上市公司再度“机智”地选择停牌避风。

逾30家公司“临时停牌”

记者统计发现,本周一,累计55家公司启动停牌,其中超过30家公司属于“临时停牌”。

对于为何“临时停牌”,有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因公司股票连续下跌,公司控股股东质押的部分股份已触及或可能触及平仓线,可能存在平仓风险……公司控股股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追加担保物等方式降低触发平仓风险的可能……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避免公司股票价格异常波动,公司股票自2018年2月5日(星期一)开市起停牌。”

部分公司则以“筹划收购资产”为理由启动“临时停牌”。其中,一公司就提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企业100%股权。因该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避免公司股票价格异常波动,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星期一开市起停牌。”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当中少部分公司均提到“该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并表示“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另外还有部分公司称因“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而临停。某公司就提到“公司与实际控制人等正在筹划签订战略协议的重大事项,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避免公司股票价格异常波动,公司股票申请临停。”

上市公司的“燃眉之急”

有市场分析指出,上市公司扎堆公告“临时停牌”似乎越演越烈,特别是在市场较为动荡的阶段,少数公司都寄望用临停等措施去“解决”股价连连下跌的“燃眉之急”。

这其中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ST海润。自1月31日以来,*ST海润股价连续4个交易日跌停,并且公司股价已经连续3个交易日低于股票面值。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在本所仅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通过本所交易系统连续120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实现的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500万股,或者连续20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将由本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面对股价连续低于股票面值引发的退市风险,公司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2月6日,公司发布筹划重大事项的停牌公告,称“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可以看出,部分停牌公司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其实是“防范股价下跌”。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他山之石

对于少数公司出现的停牌乱象,东北证券分析师付立春分析指出,临停乱象不断,中小股民损失不小,A 股市场上“随意停、笼统说、停时长”的“老毛病”由来已久。A 股市场的停牌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停牌时机、时长、原因等应更全面、更明确。

作为信息披露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上市公司停复牌直接关系到信息披露公平、交易效率等市场核心问题。随着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不断融合,具有明显特色的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的停复牌制度中的合理内容值得我们借鉴。

对于停复牌问题的基本原则,联交所规定“为保障投资者或维持一个有秩序的市场,无论是否应上市公司的要求,联交所均可在其认为适当的情况及条件下,随时暂停任何证券的买卖”。在这基本原则之下,联交所对于上市公司信披充分性的把握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就是在面对不确定信息时,更倾向于要求公司充分披露有关事项的不确定性及风险,而不会等待相关信息全部确定后再要求公司披露。

可以看出,在成熟市场当中,监管者主要解决的是信息披露到何种程度就被认为是充分,进而让市场恢复交易,倾向于将信息不确定的风险交由市场本身来解决。

对于停复牌制度的完善建议,付立春表示,内地交易所应该建立申请停牌前管理细则,此外,还应对上市公司停牌中的行为进行监控,对不规范甚至长期恶意停牌进行严厉的处罚。

来源:证券时报网(ID:wwwstcncom) 记者:吴少龙

以上内容为每经App出于传递信息的目的进行转载,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编 王晓波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停牌 重大事项 A股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