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访 | 黄茂兴:自贸区概念为什么降温?缺人才、同质化严重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1-17 17:23:30

1月10日,由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打造的《中国自由贸易港探索与启航》《“一带一路”与中国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战略》两部科研著作正式出版。记者专访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教授,在他看来,目前自贸区的建设存在五方面的问题,包括宣传脱节、产业配套体系不健全、缺少懂得国际业务规则的专业人才、自贸区内外联动不够以及同质化严重。

每经编辑 李婷    

本文转自:中国自贸试验区

每经记者 李婷 每经编辑 杨欢

眼下,自由贸易港成为热门大IP。

最新的消息显示,辽宁省政府已正式将大连申报自由贸易港方案上报国务院。福建福州也提出,申报自由贸易港,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除了自贸区所在地区加紧步伐以外,有些不在自贸区的省份也不甘示弱的参与进来,比如山东青岛,有媒体报道,山东省也在积极争取在青岛港创建自由贸易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十多个省市提出了研究、探索申报自由贸易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由贸易港被定义为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在各地政府争相申报的同时,究竟自由港和自贸区究竟有多大的差别?自由贸易港能够为当地带来多少积极效应?目前自贸区的建设存在什么问题?带着诸多疑问,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微信公众号:zmsyqbd)近日专访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教授。

就在前不久,他所在的团队刚刚发布了中国自由贸易港探索与启航——全面开放新格局下的新坐标》、《“一带一路”与中国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战略》两部自贸区科研成果,对于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这一字之差,他有着自己的理解。

三个基本条件

自贸君:截至目前广州、上海、福建等省市都提出建设自由贸易港,十九大报告也提到,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在您看来,目前国内对自由港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国际上的是否一致?

黄茂兴:自由港可以说是当前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自由贸易试验区过去可能更多地强调试验,处于一个摸索阶段,而目前的自由港完全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来建设的。

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建设自由港。对此我的理解是,因为毕竟它是目前国际上最高水平、最高规则的对外开放政策和战略,会更加慎重,必须达到境内关外、人员货物信息进出自由以及免收关税这三个基本条件。不像原来的自贸试验区,试验可以允许成功,也可以允许失败。

目前国内各个地方对自由港的理解还是有点偏差。我认为,对自由港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是要与国际接轨,而不是每个地方按照自己的理解各搞各的,这是不行的。

自贸君:那您觉得我们目前这几个自贸区,相对来说哪个更具备建设条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黄茂兴:我认为上海的条件最成熟。

第一,因为上海是首批自贸试验区试点,在国内开了先河,而自由港是在自贸试验区基础上的升级,相比其他地区,上海在这方面已经具备了先天优势。

第二,上海在过去几年在对标国际高水平投资贸易方面做出了探路,为全国提供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第三,上海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政务资源转变、实施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建设自由港的条件。

第四,自由港的建设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发达的陆海空交通物流体系,而上海发达的陆海空一体化的交通集散体系相比与其他地区更有先天优势。

还有一点,从产业布局上看,2016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70%,相比之下,其他自贸区还有一定的差距。

最大短缺是人才

自贸君:一旦自由港建立起来,会带来哪些不一样的变化?

黄茂兴:首先,它有助于本地区实现打造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其次,可以使对外开放的水平和活力达到最高,可以极大提高开放型经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拓展了本地区经济的腹地空间,其所影响的腹地空间范围更大,它辐射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会比原来的自贸试验区强大很多。

第四,带动整个离岸经济的发展,加速一个地方的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也就说地方经济的整个产业质量更高了。

还有一个就是带动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使得这一地区对国际化高端人才来说更有吸引力。

以福建来说,假如福建建成了自由港,便会产生人才聚集效应。而事实上,不论是北上广,还是西部一些地区,最大的短缺还是人才。

各地同质化严重

自贸君:各地自贸区的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您怎么看?

黄茂兴:从自贸区概念一开始十分火爆,大家都充满期待,到现在热度有些降温。我觉得有主要几个问题:

第一,在宣传方面存在一些脱节,一些企业误会自贸区就是免税等等类似的误区,在这方面必须要把自贸区的政策进一步宣讲到位。

第二个,产业的配套体系还不健全,企业来到自贸区希望能够是降低成本、赚大钱,找到商机,比如一家服装企业,在自贸区找不到下游的材料、配料供应,那只能离开。

第三个,还缺懂得国际业务规则的商务、管理、技术人才。而人才的瓶颈并不仅仅是福建自贸区的问题,上海自贸区也有,对于各地而言,都是最大的困惑。

第四个问题是在带动腹地发展方面,自贸区区内跟区外的联动不够,在实现自贸区内外的联动方面还需要拓展。

第五个方面,同质化太严重,各地仍然需要差异化发展。

营商环境存差距

自贸君:作为第二批自贸试验区,福建自贸区挂牌即将三年,对台一直是福建自贸区的重要特色。在过去三年,福建自贸区做了哪些有益探索,未来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

黄茂兴:福建自贸区三年在制度创新层面成效明显,总体上完成了中央给福建的试验任务。

第一个方面,通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总共推出了11批创新举措,总共有285项,其中有103项是在全国首创。

第二,这些创新成果和经验,不仅带动了福建的经济发展,也为全国的政务职能转变、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经验。比如福建推出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厦门的一照一码,都在全国开了先河,反映了改革带来的活力。

第三个在对台方面,福建在对接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养老保障、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方面更加拓宽。两岸人员的往来也更加便捷,台车入闽、签证制度等方面更加便利。金融方面,比如自贸区所创的征信查询系统,体现了两岸在金融合作方面取得的突破,两岸商品往来程序、流程和时间都大大缩短。

自贸君:有观点称福建在对台产业转移方面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这点您怎么看?

黄茂兴:这个是事实,上世纪八十年代台商登陆大陆都是去福建,上世纪末开始,台商基本上是往珠三角和长三角移动。

客观原因上看,过去几年,福建在营商环境方面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此外,产业链等方面还不够健全,配套体系不够完善,无法降低生产成本。不过,也需要看到,福建在这方面也一直进行改善。

福建有华侨优势

自贸君: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对福建自贸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有怎样的建言?

黄茂兴:福建自贸区迎来了多区叠加的机遇,比如“一带一路”海丝核心区和自贸区。在利用这两个机遇方面有以下几点:

第一,利用“一带一路”这一国家重大倡议,积极拓展东南亚、欧洲、南美、非洲的海外市场。

第二,福建有一千多万海外华人华侨聚集在东南亚,所以应该聚焦东南亚,加强跟东南亚国家在产业、科技、人文、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第三,“一带一路”跟自贸区融合发展还体现在跟中西部等腹地城市的合作,福建的离岸经济区不仅要覆盖两个三角洲,还要向西走,积极拓展中西部,比如我们的欧洲班列,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极大地拓展了福建地腹地空间 。

第四 ,要加快福建地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等。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发挥我们的人文优势,比如我们的华侨优势,还有一些文化的交往,比如海事文化电影节。“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五通,有一个是民心相通,人文交流在这方面做了很大贡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自贸区 问题 同质化 人才 自由港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