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IPO被否八大原因找到了!IPO堰塞湖前移,有券商把立项门槛抬高到净利5000万

证券时报·e公司 2017-12-24 21:08:51

随着IPO新环境和“新生态”的出现,各市场参与主体面临激荡。一方面,就拟IPO公司而言,新股发行路径开始出现“分道而走”的趋势;另一方面,“新生态”正在对券商保荐机构提出更高要求,“堰塞湖或将前移至券商”成为业内新预判,在此情况下,有券商将项目的立项门槛提高至净利润5000万。

Upload_1514120783041.thumb_head

CFP图

随着12月最后交易周的到来,今年新股发行也将画上句号。自新一届大发审委履新以来,首发申请通过率明显降低。

对于企业不能顺利过会,有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八点:

持续获利能力存疑,过度依赖关联交易,业务运行不规范,财务会计不规范,商业模式合法性,同业竞争问题,募集资金运用,历史沿革等重大问题的合法合规等。

此外,e公司记者同时从多处获悉,随着IPO新环境和“新生态”的出现,各市场参与主体面临激荡。

一方面,就拟IPO公司而言,新股发行路径开始出现“分道而走”的趋势;另一方面,“新生态”正在对券商保荐机构提出更高要求,“堰塞湖或将前移至券商”成为业内新预判,在此情况下,有券商将项目的立项门槛提高至净利润5000万。

拟IPO企业分道走

“在我们接触的客户中,已经明显分化成两类情况:一类公司自信资质和基本面较好,在堰塞湖逐步消解的情况下,开始加速推进IPO进程;另一类公司则觉得自己资质不太好,或内控等方面存在问题,所以抓紧时间加速‘治病’、完善公司治理。”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A股资本市场华北区领导合伙人童传江对e公司记者表示。

“自信公司”加速推进IPO,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是新股发行“堰塞湖”的逐渐疏解。

根据wind统计数据,2017年以来,A股新股发行维持稳步推进,截至12月23日,本年共有429家新股发行,融资金额2255亿元。而根据德勤预计,今年或将有436只新股融资2304亿元,相比于2016年的227只新股和融资1504亿元而言,均出现了大幅度提升。

“两项指标的大幅回升,说明新股发行保持了常态化。”童传江就此对e公司记者表示,但这种大幅提升并非盲目,整体来看,2017年中小IPO在增加,大企业IPO反而减少了。“根据我们统计,2017年前五大大宗IPO包括中国银河、财通证券、华能水电、浙商证券和中原证券,没有50亿元以上的极大规模新股发行,5家公司合计融资规模为177亿元;而2016年上海银行一家公司的IPO融资额便为107亿元。”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日前也指出,2017年来,证监会继续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进一步优化股票发行审核流程,不断提高审核效率。IPO审核周期大幅缩短,IPO堰塞湖得以有效缓解。

但这并非意味着所有拟IPO企业都能顺利上市。根据德勤统计,截至2017年12月15日,今年以来在发审会上被否的企业已经达到78家,否决率高达16.7%。加上待表决、暂缓表决、取消审核等情况,发审会通过率约为8成。

童传江分析,企业不能顺利过会通常由于八个方面的原因:持续获利能力存疑,过度依赖关联交易,业务运行不规范,财务会计不规范,商业模式合法性,同业竞争问题,募集资金运用,历史沿革等重大问题的合法合规等。“企业IPO中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从今年没有过会的企业情况来看,行业周期问题、企业业务问题、内控不规范等都有所囊括,拟IPO企业应该合理判断行业风险、竞争态势和内控制度。”

实际上,部分“不自信公司”已经开启了“治病”之旅,多数存在相关问题的拟IPO排队企业已经出现撤退潮。2017年12月11日,碧桂园曾发布公告,碧桂园物业议决撤回在上交所建议分拆独立上市的申请,部分已排队2-3年临近“上会”的企业很多也变得谨慎起来,甚至部分企业开始想办法暂缓IPO进程。

有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审核从严有利于实现优质企业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水平。“A股市场正在实现返璞归真,实现有质量的IPO。”

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华北区领导合伙人林国恩指出,未来中国的IPO市场,被取消发行的公司占比有望逐步减少,这一点从香港新股发行的趋势中,就可以看到端倪。“就香港上市申请情况来看,今年包括转板上市在内的上市申请宗数和申请人自行撤回申请个案都出现回升,但是申请被拒和被发回数量出现大幅下降。其中,2017年前11个月,申请被拒公司家数为8家,较去年同期的13家相比,下降幅度为38%。申请被拒同比减少,说明上市公司对交易所规则更为了解了。“

配套制度有待跟进

而在IPO“新生态”下,除了拟IPO企业之外,各参与主体实际上都在面临激荡。某券商投行人士介绍,目前不少券商都已经提高项目的立项门槛,一些大券商更是将立项门槛提高至净利润5000万。同时在“中端”环节,此前保荐机构盲目抢进度、卡位置的作法也会面临改变。

“以前堰塞湖在证监会,以后堰塞湖或会前置到券商环节。只有正确选择推荐优质企业、切实发挥看门人的作用、正确引导企业看待发行上市,才能压缩保荐机构的压力,避免给自己找麻烦。”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堰塞湖消除、以及发行常态化的继续,下一步的发行节奏会趋于平稳。

其中德勤预计,明年配套发行数量和融资额预计稳中有降,其预计全年料发行约320-380只新股,融资额则为1700到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目前已经通过发审会的20余家企业正在轮候上市,按照2017年审批和发行速度,有望在2018年1月完全消化。

但随着IPO的常态化,不少其他层面的配套跟进问题也成为业内关注的方面。童传江认为,这种配套制度至少应该包括保持市场稳定、防止大起大落、加大长期资金入市、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进出机制等多个方面。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记者:王小伟

责编 余冬梅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CFP图 随着12月最后交易周的到来,今年新股发行也将画上句号。自新一届大发审委履新以来,首发申请通过率明显降低。 对于企业不能顺利过会,有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八点: 持续获利能力存疑,过度依赖关联交易,业务运行不规范,财务会计不规范,商业模式合法性,同业竞争问题,募集资金运用,历史沿革等重大问题的合法合规等。 此外,e公司记者同时从多处获悉,随着IPO新环境和“新生态”的出现,各市场参与主体面临激荡。 一方面,就拟IPO公司而言,新股发行路径开始出现“分道而走”的趋势;另一方面,“新生态”正在对券商保荐机构提出更高要求,“堰塞湖或将前移至券商”成为业内新预判,在此情况下,有券商将项目的立项门槛提高至净利润5000万。 拟IPO企业分道走 “在我们接触的客户中,已经明显分化成两类情况:一类公司自信资质和基本面较好,在堰塞湖逐步消解的情况下,开始加速推进IPO进程;另一类公司则觉得自己资质不太好,或内控等方面存在问题,所以抓紧时间加速‘治病’、完善公司治理。”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A股资本市场华北区领导合伙人童传江对e公司记者表示。 “自信公司”加速推进IPO,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是新股发行“堰塞湖”的逐渐疏解。 根据wind统计数据,2017年以来,A股新股发行维持稳步推进,截至12月23日,本年共有429家新股发行,融资金额2255亿元。而根据德勤预计,今年或将有436只新股融资2304亿元,相比于2016年的227只新股和融资1504亿元而言,均出现了大幅度提升。 “两项指标的大幅回升,说明新股发行保持了常态化。”童传江就此对e公司记者表示,但这种大幅提升并非盲目,整体来看,2017年中小IPO在增加,大企业IPO反而减少了。“根据我们统计,2017年前五大大宗IPO包括中国银河、财通证券、华能水电、浙商证券和中原证券,没有50亿元以上的极大规模新股发行,5家公司合计融资规模为177亿元;而2016年上海银行一家公司的IPO融资额便为107亿元。”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日前也指出,2017年来,证监会继续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进一步优化股票发行审核流程,不断提高审核效率。IPO审核周期大幅缩短,IPO堰塞湖得以有效缓解。 但这并非意味着所有拟IPO企业都能顺利上市。根据德勤统计,截至2017年12月15日,今年以来在发审会上被否的企业已经达到78家,否决率高达16.7%。加上待表决、暂缓表决、取消审核等情况,发审会通过率约为8成。 童传江分析,企业不能顺利过会通常由于八个方面的原因:持续获利能力存疑,过度依赖关联交易,业务运行不规范,财务会计不规范,商业模式合法性,同业竞争问题,募集资金运用,历史沿革等重大问题的合法合规等。“企业IPO中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从今年没有过会的企业情况来看,行业周期问题、企业业务问题、内控不规范等都有所囊括,拟IPO企业应该合理判断行业风险、竞争态势和内控制度。” 实际上,部分“不自信公司”已经开启了“治病”之旅,多数存在相关问题的拟IPO排队企业已经出现撤退潮。2017年12月11日,碧桂园曾发布公告,碧桂园物业议决撤回在上交所建议分拆独立上市的申请,部分已排队2-3年临近“上会”的企业很多也变得谨慎起来,甚至部分企业开始想办法暂缓IPO进程。 有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审核从严有利于实现优质企业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水平。“A股市场正在实现返璞归真,实现有质量的IPO。” 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华北区领导合伙人林国恩指出,未来中国的IPO市场,被取消发行的公司占比有望逐步减少,这一点从香港新股发行的趋势中,就可以看到端倪。“就香港上市申请情况来看,今年包括转板上市在内的上市申请宗数和申请人自行撤回申请个案都出现回升,但是申请被拒和被发回数量出现大幅下降。其中,2017年前11个月,申请被拒公司家数为8家,较去年同期的13家相比,下降幅度为38%。申请被拒同比减少,说明上市公司对交易所规则更为了解了。“ 配套制度有待跟进 而在IPO“新生态”下,除了拟IPO企业之外,各参与主体实际上都在面临激荡。某券商投行人士介绍,目前不少券商都已经提高项目的立项门槛,一些大券商更是将立项门槛提高至净利润5000万。同时在“中端”环节,此前保荐机构盲目抢进度、卡位置的作法也会面临改变。 “以前堰塞湖在证监会,以后堰塞湖或会前置到券商环节。只有正确选择推荐优质企业、切实发挥看门人的作用、正确引导企业看待发行上市,才能压缩保荐机构的压力,避免给自己找麻烦。”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堰塞湖消除、以及发行常态化的继续,下一步的发行节奏会趋于平稳。 其中德勤预计,明年配套发行数量和融资额预计稳中有降,其预计全年料发行约320-380只新股,融资额则为1700到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目前已经通过发审会的20余家企业正在轮候上市,按照2017年审批和发行速度,有望在2018年1月完全消化。 但随着IPO的常态化,不少其他层面的配套跟进问题也成为业内关注的方面。童传江认为,这种配套制度至少应该包括保持市场稳定、防止大起大落、加大长期资金入市、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进出机制等多个方面。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记者:王小伟
IPO 堰塞湖 被否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