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昨天成功的法宝,今天失败的缘由,聪明人的窘境是,就算把每件事做对了仍可能颗粒无收

券商中国 2017-12-23 19:37:57

过往的成功会绑架我们,总是驱使我们把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向那个曾经取得过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而对于市场悄然改变的许多细节却视而不见,结果就是,取得的成功越大,能够供我们运用的资源就越丰富,周遭的价值观念就越要求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越是接受不了自己会犯错的现实。这是一种正向的反馈,一种巨大的惯性,似乎没有什么人能够拒绝。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果要求不高的话,这一年的A股市场仍然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牛市”。

因为漂亮50展现了从未有过的强劲势头,有一批大市值蓝筹股接连创出了历史新高。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75%的股票全年录得下跌,有的跌幅超过了50%,甚至跌破了2015年股灾的最低点。

对多数人而言,赚了指数亏了钱。于是,有股民聊侃,在熊市赚到的钱,在牛市赔光了。

在这个无比残酷的“牛市”中,很多“聪明人”都没有赚到钱。

因为,去年那种通过“挖掘成长股”而赚到快钱与大钱的投资理念,今年却让他们吃尽苦头。

而那些大智如愚的价值投资者们,一直咬定青山不放松,去年还被人嘲笑不懂A股特色,今年却赚得盆满钵满。

聪明人的滑铁卢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邮基金的任泽松可能是2017年最失意的一位基金经理了。这一年来,他似乎跟“黑天鹅”结下不解之缘。从年初的乐视网到年末的宣亚国际,任泽松可谓流年不利,饱受摧残。

曾几何时,任大侠一度被誉为继王亚伟同学之后的新一任“公募一哥”,连续几年创造出来的业绩神话,投资界无人能望其项背。据说2015年股灾期间,国家队的救市行动,他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就是这样一位聪明绝顶的投资高手,今年却被某些媒体反复数落、嘲笑甚至谩骂,让人感叹世态炎凉。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任泽松今年做错了什么呢?

如果说他一贯坚持投资于成长股的理念与2017年市场市场资金转向低估值蓝筹股的趋势格格不入导致了业绩下滑,那么,在这之前,任大侠令人惊叹不已的巨大成功,不正是得益于这种投资理念与方法吗?

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由于投资者将任大侠的投资能力神化了,他们希望看到的是,既然是“一哥”,那么就应该是投资上的“超人”,就可以随时根据市场风格的变化来切换自己的投资模式。

然而,对于体量庞大的基金来说,这种灵活转换的节拍如何把握,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更不用说随时避开那些无法预知的“黑天鹅”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与拥抱新兴产业的任泽松相比,那些坚持只投资低估值蓝筹股的基金经理们,则一扫多年来的郁闷而扬眉吐气。

比如说,几年前奔私的前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应该是今年这种市场格局下最得意的投资者之一吧。

读过邱国鹭《投资中最简单的事》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坚定到固执的价值投资者,在这本2014年出版的书中,他表达了对低估值蓝筹股的热爱和对成长股的怀疑。

现在看来,市场的发展印证了他绝大部分的预判,如果他一直坚持他的理念,我想今年肯定是大获全胜的了。

然而,回到2014年前的A股市场,邱国鹭却是一位颇为失意的价值投资者,很少有人会去关注邱国鹭的价值投资主张,更不用说是认同了。

彼时令人仰视的投资偶像正是现在陷入泥潭的任泽松。

我还记得有位投资界的大佬谈及这两个人的时候说,他与两人都很熟悉,对任泽松的成长股投资逻辑极为推崇,而对邱国鹭的价值投资理念则颇为不屑,认为此人书呆子气,固执迂腐,食洋不化,不懂中国国情。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境况之逆转,判若云泥。

那么,邱国鹭又做对了什么?

他只不过坚持了自己一直相信的东西。

这到底是运气还是实力?是因为一种投资理念最终战胜了另一种投资理念?或者说,那些成功者做的都是对的,而失败者却是彻头彻尾地做错了?

失败的投资者败在哪里?是因为他们足够愚蠢无法适应市场格局的变化,还是他们缺乏自律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其实都不是。也许他们正是严格按照这些年来市场风格转换的节拍,按照他们对A股市场独有运行的理解,他们把每件事都做对,然而,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没有任何人是可以驾驭所有风格类型股票的超人,巴菲特不是,芒格不是,乔治·索罗斯也不是。所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不是绝顶聪明的股神,只不过,比他们聪明得多的投资者,反而死得更快,这样就只剩下他们了。

过往的历史经验又反复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对一件事过早地下结论,放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尺度上去看,那些仅仅以一年的投资成败论英雄的做法,常常禁不起时间的检验。

昨天成功的法宝,今天失败的缘由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运用大量的典型材料构建起一个“失败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之上,深入分析了为什么了不起的经理人员所做出的可靠决策,却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最终衰落。他描绘出这样一幅图景,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创新者的两难困境:管理层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和强有力的决策,对企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也正是这些决策可能会成为他们失去领先地位的原因。

这部原本是探讨企业颠覆性创新的名著,却引起了我对于股票投资理念与方法的思考。

如果一个投资者在过往的投资过程中通过建立起自己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并获得了巨大的投资收益,一般来讲,他们会形成很难摆脱的路径依赖,即便是当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时,除非有强劲外力的介入,否则,他不会轻易放弃过往的投资逻辑,而建立起新的投资框架来迅速适应市场新趋势,最后,他有可能败于自己“过于完美”的局限性。

那些在投资中一败涂地的人通常都是“老司机”,他们的性格决定了无法正确地处理“心理否认”。他们过往对某种投资模式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对它倾注了心血和金钱。投入的越多,一贯性原理就越会促使他们不停地幻想:“现在它必须成功,如果我再投入一点,它就会成功。”

很多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优秀企业在面对新的市场变革与技术改进时,无法保持他们的领先地位,股票投资者似乎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也会遇到这种问题。

过往的成功会绑架他们,总是驱使他们把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向那个曾经取得过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而对于市场悄然改变的许多细节却视而不见,结果就是,取得的成功越大,能够供他们运用的资源就越丰富,周遭的价值观念就越要求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他们就越是接受不了自己会犯错的现实。这是一种正向的反馈,一种巨大的惯性,似乎没有什么人能够拒绝。

然而,这是一个急剧变化的股市,每一波行情最初都是由一种不起眼的事物点燃的,小的、新的趋势变化往往会改变大的、成熟的既有趋势,很少人能迅速顺应趋势的要求,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成熟固然重要,但是保持好奇、活力和对于小的趋势的关注也至关重要。

从更高的层次上看,不断改进自己的投资框架,需要发现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延展生命的广度。

成熟如巴菲特与芒格这样的人,其实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自己的投资框架不变,芒格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他不断用新的知识与思考完善自己,而他事实上也改变了巴菲特。

这样的思维习惯塑造了他与巴菲特之间的合作模式,芒格经常扮演一个“讨厌的说不者”的角色。他改变了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儿学到的“只买便宜货”的局限,而转向关注高品质的好公司。

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投资领域,“一招鲜吃遍天”肯定只是“个案”而非“规律”,因为没有一种投资方式在所有的年份都有效,而人们总是习惯于以一年或者更短的时间为周期去评价一种投资方法的优劣。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头脑里一般来说只有一套投资逻辑,当这套逻辑在过往的投资中越是有效,他就越是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做出改变。也可以说,过往的成功越是辉煌,未来的失败有可能越是惨烈。

投资者的两难境地是:一方面你的能力圈决定了你擅长做什么,另一方面,你又被别人的成功所鼓动,试图跳出能力圈去获得更多的成功。

芒格告诫投资者,每个人都有他的能力圈。要扩大那个能力圈是非常困难的。他举了个有趣的例子,如果他不得不靠当音乐家来谋生——假设音乐是衡量文明的标准,那么他不知道必须把标准降到多低,他才能够有演出的机会。所以你们必须弄清楚自己有什么本领,如果你们要玩那些别人玩得很好而自己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们注定会一败涂地。

芒格坦承,他们看准的次数很少,平均来说,每年可能只有一两次。所以说,并没有一套万试万灵、可以用来判断所有市场趋势的方法。连巴菲特与芒格这类“神一样的存在”都做不到,普通投资者就基本上只能靠运气了。

芒格说他只是寻找那些不用动脑筋也知道能赚钱的机会。正如巴菲特经常说的,我们跨不过七英尺高的栏,我们寻找的是那些一英尺高的、对面有丰厚回报的栏。所以,投资中成功的诀窍是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而不是去解决难题。

芒格说他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因为,只要几次决定便能造就成功的投资生涯。

有性格的人才能拿着现金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

可见,聪明与智慧从来就不是一个概念,比如说,聪明是“啥都知道”,智慧则是“啥都知道,但啥都不做”。

一年过去了,同样身处A股市场,有人赚了大钱,有人赔了老本,面对收益率的巨大落差,要做到心平气和是非常困难的。

精明如索罗斯这样的大师,也有这样的前车之鉴。2000年互联网疯狂那阵子,他因为无法忍受其他人从科网股上赚到大钱而自己没有赚到,也去跟风买网络股,结果亏得一塌糊涂。而在同样的时间,巴菲特也没有赚到互联网公司的钱,区别在于,他们根本就不在意别人赚了这种钱。

关注别人赚钱比你更快的想法是一种致命的罪行。妒忌真的是一种愚蠢的罪行,因为它是仅有的一种你不可能得到任何乐趣的罪行。它只会让你痛苦不堪,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乐趣。你为什么要妒忌呢?

所以,满足于你已经拥有的:。这里是一句真话,如果你已经衣食无忧了,而别人的财富增长速度比你更快,比如说,在投资高风险的股票上赚了钱,那又怎样呢?总是会有人的财富增长速度比你快。这并不可悲,就此失去心理平衡才最可悲。

聪明不是投资成功的首要因素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灰犀牛”这个词语比较火,它是指那些显而易见而又常常被忽视的大概率风险。投资股票,如果说黑天鹅是不可预知的意外,灰犀牛却总是让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杀伤力却更为惊人。

芒格一般会先注意应该避免什么,也就是说,先弄清楚应该别做什么事情,然后才会考虑接下来要采取的行动。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生意场上,芒格避开了“棋盘”上那些无益的部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有利可图的区域,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有人曾经要求芒格用一个词来总结自己投资成功的原因,他想都没想就说是“理性”,我读过他关于他对于理性的解释,其实,更像是另一个词——耐心!

我们从来没有从巴菲特或者芒格的口中听到过“聪明”对于投资而言到底有多大的好处。

查理·芒格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考习惯,那就是“逆向思维”,凡事都要反过来想想。比如说,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他首先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大做强,他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芒格最关心的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在股市投资上都失败了。

芒格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一句农夫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可以永远不去那里啦。

芒格一直强调,他们赚钱靠的是记住浅显的道理而不是掌握深奥的秘籍。他从来不去试图成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持续地试图别变成蠢货,久而久之,这种人便能获得非常大的优势。

怎样才能培养那种毫不焦躁地持有股票的性情?光靠性格是不行的。你需要在很长的时间内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你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去弄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如果你能够长期保持这种心态,你关注现实的能力将会逐渐得到提高。如果你没有这种心态,那么即使你有很高的智商,也注定会失败。

寻找投资中的普世智慧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做对了所有的事情,结果投资还是失败了,往往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自信心被彻底击溃,然后全盘否定自己过往的投资逻辑;二是照搬成功者的经验,跳出能力圈去追逐别人的投资逻辑。

正视现实,即使你并不喜欢它——尤其当你不喜欢它的时候。

投资中的常胜将军为何如此之少,正在于坚持自我的人通常陷入固步自封,而心态开放者往往流于人云亦云。

如何寻找“自我”与“开放”的平衡点?查理·芒格给出的建议是终身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能力圈。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多种学科,掌握多种思维的方式,遇事遇人能够从多重角度去进行思考。同时,对于一件事情的判断不仅仅从已知的方向出发,还能够反其道而行之,接受不同的思路。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永无止境。

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寻找自己的能力圈,而且还要集中精力去认识自己的边界,尤为重要的事情是,要不断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边界。

想要在投资上取得持续成功,理性、耐心、求知欲缺一不可,要有稳重的性格,理性的思考,耐心的等待,以及不断进步的求知欲。要有完备的逻辑和理性去找出高品质的公司,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它出现。

是否存在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颠扑不破的成功真理呢?读遍所有投资高手的经验之谈,你找不到有人真正到达过这样的真理彼岸,最优秀的人也只是在无限逼近这个境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任泽松今年一败涂地,也不能就此全盘否定他之前建立起来的那套成长股的投资逻辑的合理成分,也不可断言未来他没有翻盘的机会,更不必要求他今后应该照搬邱国鹭的那一套理论。他需要的或许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投资理念与方法,以及一点好运气。毕竟,对于投资的短期结果来说,随机性是最后的裁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同理,这么多年来,A股市场“复制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者们,也只是在2017年才真正“站起来了”。早期的“中巴”们,多数经受不住低估值蓝筹股长时间的昏迷状态而作鸟兽散了,有的改弦易辙不再坚持,有的实在熬不过来被迫解散了私募基金,成了“先烈”,坚持下来的投资者才守得云开见月明。而这到底是方法论的胜利还是“风水轮流转”使然,需要时间去检验,没有谁敢保证这种趋势的持续性,所以,邱国鹭们仍需对未来的失败保持警惕。

君不见,在任泽松当红的那几年,模仿他的公募与私募多如过江之鲫,彼时彼刻,有几人听得进邱国鹭?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头脑中储存两套投资逻辑,当风口继续在成长股上时,用任泽松的那一套,当风口转向低估值蓝筹股的时候,用邱国鹭的那一套,那样岂不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吗?

其实,这么多年来,散户都是这样干的。只是,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去区分何时该信任泽松,何时该信邱国鹭。

要做到每一步都踩在鼓点上,除非你能够干净地切掉人性。

多年前读到一个段子:某人得到《葵花宝典》,翻开第一页,赫然写着:欲练神功,必先自宫!某人练功心切,赶紧照做:挥刀自宫!疼呀!好不容易伤好了,马上接着看《葵花宝典》,翻开第二页:即使自宫,未必成功!悔呀!急忙翻翻翻,直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不必自宫,也可成功!抓狂!

有时候,生活远比这个段子更富悲情色彩:年初,有位朋友问我买什么股票,我建议买入中国平安,长线持有吧。朋友照做。

过了三个月,他满脸轻蔑地找到我抱怨:这个股太慢了,34块买的,三个月过去了还是34块,一分钱都没有赚到,您就不能推荐一只跑得快一点的?

我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推荐中国平安这种没有惊喜的“慢牛”实在没有技术含量,买蓝筹股还用得着你这种“老司机”推荐吗?要是今天再不推个“快马”,怎么能弥补我心里深不见底的愧疚呀。

于是,为了证明自己也是有专业水平的,大爷我闭上眼睛说起某哥们隆重推荐过一匹“既有业绩又有成长还有故事”的“快马”,朋友听后两眼放光,赶紧挥刀割了平安,换上了这匹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快马”。

后来,这只“快马”确实跑得挺快的,仅用了半个月时间,股价就跌掉了一半!

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再也见不到他在朋友圈为程大爷的文章点赞了。

来源: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ID:quanshangcn

责编 郭鑫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成功的法宝 聪明人 投资者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