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衢:未来的银行是小康型的银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9-28 11:24:38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衢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从2003年到2020年的资产速度看到,银行业的增长速度最低的年份是增长13%,如果按照12%~15%做一个测算,到2020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会达到350万亿元~400万亿元。

每经编辑 姚祥云

9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7中国商业银行价值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价值经营为主题,聚焦中小银行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路径。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衢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从2003年到2020年的资产速度看到,银行业的增长速度最低的年份是增长13%,如果按照12%~15%做一个测算,到2020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会达到350万亿元~400万亿元。

张衢认为,未来的银行是一种小康型的银行,它的内涵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它的市场是走向全球化。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衢

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早上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与中小银行和各位金融界的同事们分享银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今天我讲的是中国银行业在21世纪以来发生的一些重大的变化,以及未来趋势。

今天讲的是两个题目,一是21世纪以来,中国中小银行和中国银行业发生了哪些业务的变化,二是预测到2020年,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空间有多大。

邓小平同志讲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当然是整个金融的核心和主体,因为银行业资产占了金融资产的89.87%。21世纪以来,中国银行业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呢?

第一,中国银行业的重大资产在21世纪以来一直是高歌猛进,飞速地增长。

从2003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在2016年达到了224.3亿元,这个增长速度使我们成为了最亮丽的风景线,最显著的标志是中国的四大银行成为全球的四大银行,我们已经鹤立鸡群。从全球来看,美国银行刚刚蹒跚地走出危机,而欧洲还在困境中。

这是全球银行家杂志公布的100家大银行排名,中国银行业上榜数量不断增长,而美国、德国、日本等相继在下降。去年有119家中国的银行进入了1000强,17家进入100名。

第二,中小银行的发展非常快。大银行总资产占比每年以平均1到2个百分点的数量在下降,而中小银行在不断增长。2001年到2017年6月间,五大银行总资产占比从60%已经下降到37.4%。这种增长跟国家支持中小银行的发展政策是直接相关的。

到今年6月份,银行业总资产当中,从数字上面我们看到,中小银行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大银行。这种发展构成了中国银行业的特色,以中小银行为主。欧美银行当中,前五大银行一般都占了50%以上,中小银行的发展构成了中国银行业的显著特征,也使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方式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仅仅对几家银行的监管和大量的中小银行的监管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样的发展当然也带来难题,今年以来,银监会开展银行业的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整顿,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当中,银行业过度的资产扩张,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资产构成当中,表外业务的飞速发展造成一定的畸形。比如说城商行的资产当中,有一半银行的贷款低于40%,有三成银行低于30%,股份制银行当中三成低于40%。我们如果对标大银行,贷款占50%以上。中小银行的发展当中,有偏离主流的倾向,所以整顿是必须的,一定会到来。

第三,我们看一下中国银行业的存款结构,对公存款的比重在大幅度增长。2001年,中国银行业对公存款的比重占了48.6%,而到了今天已经达到57.5%。对公存款的比重已经成为了主体,占了一多半。从现在的统计看,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在个人账户上开的,本质来说也是经营性的存款;如果把这一块挪到经营性存款中,对公存款占三分之二以上。

这个变化代表了一种趋势。第一个原因,对公的储蓄率在上升,第二个原因,个人的存款向投资理财市场,转化为金融机构往来的存款,第三个是信贷不断的扩张造成的。

中小银行已经成为对公业务的主体,对公存款的主体。我们从这条曲线当中可以看到,2010年以来,中小银行的对公业务已经从39.8%上升到64.4%,中小银行的对公业务已经占到整个对公存款的主体,这也代表了一个非常重大的趋势,预示着未来银行业的风险将集中在对公上面。

现在来说,我们很大一块私人的负债都可以通过理财产品转出去,如果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使对公企业的存款也流向理财市场的时候,这才会真正影响中国银行业的稳定性。

第四,中国银行业的贷款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个人的贷款已经占了很大的比重。在上世纪90年代,对个人的业务基本为零,2010年的个人业务不到10%左右。如果按照这样的比例,可见对个人住户的贷款在不断上升,主要的贷款业务是按揭业务。

我们比较一下西方,美国银行的贷款当中,个人贷款占三分之二,公司贷款三分之一,比较这个数字,能够明确看到,中国贷款越来越走向市场化。

第五,三年以来银行业利润增势疲软,进入下行期,未来三年估计这个状态不会有大的变化。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银行业的总体利润在上升,但是它的增长幅度曲线一直在下降。当然,跟实体经济比,我们的银行业的利润还是不错的,25家上市银行A股利润占到了46%,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从内涵来说,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2012年不良率爆发,开始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我们看一下平均资本利润率及平均资产利润率,都在明显的下滑,从最高期的20.4%,已经下降到13.38%,这个下降幅度是比较大的。说明这个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一般来说,十年上升十年下降,五年上升五年下降,从现在的情况看,我们如果从2013年开始出现大幅度的下滑,我估计这个趋势要消化还有两年。

第六,资产质量连续三年下滑,压力非常大。2003年到2016年,整体的不良资产率在下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从2008、2009年下降到底部以后,又开始往上走了。

银行的拨备率和贷款拨备率都在下降,不过从2017年整体的情况来看,我自己判断2017年开始有所起色。

第七,我们从中、西方的比较当中看到,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连年攀升,资本实力明显增强,美欧总的资产基本在盘整的过程当中。我国银行业大步走向全球,而欧美由于经济危机的困难,基本尚处于收缩全球业务的过程当中。我国银行业务在走向综合化、复杂化的进程,开展多元化的混业经营中,欧美银行在精简。

我国的银行从这几年开始,为金融和经济转型付出代价,而西方的银行在为前些年来的违规经营和经营风险危机付出沉重的代价,中西方银行都处于一个经营的转折期,但是转折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中西方银行的比较当中可以看到,我们的硬实力是比较强的,银行业的总资产在全球银行业居于一个上等的地位,但是我们的软实力还具有明显的差距。我们的金融博弈不够,西方是金融强国,而我们还是制造业的强国。中国属于经济强国,但够不上金融的强国,金融的总量跟西方来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另外,金融市场的能力不足,受制于市场的发育阶段。我们的金融业务多样性,银行业务的总资产占到金融总资产的90%左右,说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非常薄弱。我们强在国内,强在基本业务,但是我们弱在发展中市场,我们弱在高端客户和深层次客户,我们弱在市场的短板和全球市场,我们的业务还有明显的局限性。

这张表是中外两个巨头,中国的工商银行和西方的摩根大通的比较,我们从一系列的比较当中看到,工商银行的排位绝大多数排在全球的第一位,和摩根大同相比,处于若干倍的状态,这个数字说明中国银行业还是处于强势。

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决定银行业发展大概是两大因素,一是市场,二是政府。从政府来说,政府决定的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进程决定着银行业的市场边界,比如国家推行一带一路,我们的金融就跟着出去了。再一个,金融监管方式决定市场化进步,银行业也是由财富总量和所有者结构所决定的。

未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银行并不是像别人所说的要关了,从发展趋势看,M2和银行资产都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这个比例关系大体上可以看到,每年的增量和GDP的关系,每年的新增GDP当中都有24.43%转化为银行的存款。按照这样的比例计算,到2020年,每年新增的GDP在15万亿元到24万亿元之间,四年会增加70亿元到80亿元,未来会达到200万亿元新增的GDP规模。

总资产我们测算一下,从2003年到2020年的资产速度看到,银行业的增长速度最低的年份是增长13%,我就按照12%到15%做一个测算,到2020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会达到350万亿元将近400万亿元。

未来的银行是一种小康型的银行,它的内涵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它的市场是走向全球化。

未来的银行业主要是解决发展问题,我们的改革基本到位了,我们和国外商业银行或者跟西方商业银行最大的区别不是在于体制,而是在于我们的生产力。我们还处于一个不完全的市场经济状态,经济发展还是缺位的,未来我们主要是解决一个发展问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衢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