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国巨轮驶入美国百年小城,当地老船员看傻眼:它占了整条河!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5-17 22:02:19

每经编辑 陶玥阳

在美国东南部的乔治亚州,有一个港口城市,名叫萨凡纳(Savannah)。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城市非常陌生,但是,这座建于1733年的城市被美国《旅行&休闲Travel+Leisure》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旅行目的地城市”,以及“最佳生活质量及旅行体验旅游目的地”。



就在最近,一个庞然大物突然出现在萨凡纳河上,成为当地的一个大事件。

5月11日,美国乔治亚州萨凡纳港迎来了,一艘名为“中远发展”(COSCO Development)的货轮抵达萨凡纳港,当地市民纷纷来到河边围观,惊呼“活久见”!

“它占了整条河!”

据美联社报道,这次“中远发展”的美国东海岸之旅,标志着美国港口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它占了整个一条河!”上世纪60年代担任高级船员的安德鲁·埃文斯向他的妻子惊呼道,船慢慢驶来,甲板上堆满的集装箱远远高过了岸上的树木。埃文斯说:“这是我所服役过的最大的船,那艘船能放下10艘船,也许更多。”

报道称,这艘“中远发展”货轮从船首到船尾长1201英尺(约合366米),比“杰拉尔德·福特”号航空母舰还要长。该货轮可搭载1.3万个20英尺(约合6米)长的集装箱。它比去年夏天驶抵萨凡纳港的上一艘破纪录的巨轮的负载量还大出30%。

▲ 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这艘大型集装箱船由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所有,也是去年巴拿马运河完成大规模扩建后通过该运河的最大船只。尽管多年来,这个港口一直期待超级轮船来港,但在没有大规模改善基础设施的情况下,美国的港口仍将难以接纳这样的巨轮。2015年,政府投资9.73亿美元加深萨凡纳航道,这项工程预计耗时5年才完工。

▲ 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在河道深度不够的情况下,为了顺利通过,“中远发展”货轮必须赶在5月11日上午河水涨潮时经过萨凡纳河。最终该船只停靠在了萨凡纳港口。

5月12日,运载着5500个集装箱的“中远发展”巨轮停靠萨凡纳港,这一数量创下乔治亚州的历史纪录。据乔治亚港口管理局(Georgia Ports Authority)官方消息,当天,乔治亚州州长内森·迪尔(NathanDeal)出席了“中远发展”巨轮的欢迎仪式。

▲乔治亚港口管理局官网

佐治亚州港务局执行董事格里夫·林奇说,该货轮的集装箱甲板的满载程度约为80%。林奇说:“大型货轮相继来港,将在未来成为一种常态。”

中国已经成为海洋大国

目前,中国的高铁、火箭、卫星逐渐替代袜子、玩具、代工手机等,成为中国制造的新标志。而中国也在悄悄地成为海上大国,这体现在中国的集装箱运输量、造船产能、港口数量及吞吐量等多个方面。

据英国《金融时报》今年1月报道,航运咨询公司德鲁里(Drewry)的数据显示,中国航运公司的集装箱运输量已经超过任何国家。2015年,中国前五大航运公司共计控制了全球前20大航运公司经手的集装箱运输的18%,第二名是丹麦,后者拥有世界最大集装箱航运集团马士基航运(Maersk Line)。

▲图片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据《经济参考报》今年3月报道,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总体保持世界领先,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6%、65.2%和43.9%,其中完工量居第二位,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均位居第一。

从集装箱港口的数量来看,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截至2015年,在全球前50大集装箱港口中,近三分之二都或多或少有中国的投资,而2010年时的比例只有五分之一左右。

▲图片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根据海事与贸易数据专门机构劳氏情报(Lloyd’s List Intelligence)的数据,这些港口经手的集装箱数量占全球的比例已从2010年的42%上升至67%。如果只计算由中国港口运营商直接经手的集装箱数量,中国的优势水平会有所降低,但仍很显著。

德鲁里的数据显示,在全球前十大港口运营商中,中国企业经手的集装箱数量占总量的39%,几乎是第二名国家港口运营商的两倍。

▲2016世界集装箱港口前10名(数据来源:劳氏新闻)

繁荣背后的烦恼

从港口、船坞到辽阔的大洋,中国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但在一片繁荣的背后,我们也有诸多的烦恼需要正视。

2016年以来,全球造船业冷酷异常。韩国造船业遭遇“断崖式下跌”,韩国最大航运企业韩进海运破产,日本造船业复兴之路也漫漫无期。大环境不佳,中国也必然受到影响。

▲2008年6月以来BDI(波罗的海干散货运指数,衡量航运业景气度的指标)走势

去年全年,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无一独善其身,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造船完工量为353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6%;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1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2.6%;手持船舶订单量99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9%。

行业低迷,一些知名造船企业,如熔盛重工、明德重工的造船业务均深陷泥潭。

造船业本应是“去产能”的重要阵地,但如今“僵尸”船企“僵而不死”,与化解过剩产能的矛盾越发突出。我国此前通过淘汰、消化、整合、转移过剩产能,已将2012年的8000万载重吨的产能削减至2015年底的6500万载重吨,然而仍然存在无效产能。业内估计,我国至少还需要去除近2000万载重吨的造船产能。

航运企业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根据兴业证券的统计,国内航运上市公司在2016年的整体净利润亏损54亿元,其中中远海控一家就亏损了99亿元。尽管这一状况在今年一季度得以好转(盈利16亿元),但相比规模庞大的营收,效率还远远不够,靠天吃饭的尴尬局面仍未完全打破。

每经编辑 王嘉琦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国巨轮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