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大国新动能:谁会是下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4-04 14:47:01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成都、西安、武汉各有优势,“但从区域的角度来说,成都更有优势一些。”

每经编辑 余蕊均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官远星

“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但我已经看到了它快速发展的基因。我认为,不出十年,这里一定能建成中国高科技的中心。”看着矗立眼前的成都科学城,满头白发、拄着拐杖的美国圣克拉拉市政府理事长约翰(John Longwell)显得有些激动,言语间充满肯定。

3月31日,包括约翰在内的美国硅谷代表团一行到访成都科学城,开启为期5天的成都之行。这被外界视为成都加速对接硅谷之举,意在通过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成都科学城效果图

事实上,不止成都,刚刚过去的三月,全国多地科技创新热情高涨,其背后离不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潮”的兴起。

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和湖北的代表委员们分别提出了在成都、武汉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此前,在西安市两会上,也有当地代表委员提出西安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

截至目前,正式获批建设的包括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和北京怀柔。按照规划,到 2020 年,我国将“初步建成若干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也意味着,入局者名单有望扩围。

面对新一轮“争夺战”和“创建潮”,中国科技战略研究院产业科技发展研究所所长刘峰认为,这是一好事,“大家都愿意来做,能够体现科学中心的作用,这对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实力以及创新都有促进作用。”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学中心的布局考量或将类似自贸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等,或将仍会考虑东、中、西部的协同发展。

“创建潮”开启 “争夺战”涌动

今年全国两会以来,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开的讨论持续火热。

就在上周,武汉方面透露,申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方案已初步成型并上报国家部委。而包括成都、西安、深圳等城市也有意申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究竟是什么?和此前的科学类中心有何不同?

按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中的表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成为原始创新和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的源头,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基础平台。”

《规划》中还提出,2020年,要“初步建成若干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前,北京、上海、安徽合肥已明确入选。

在刘峰看来,上述三地各具优势。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北京是高校及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地方,其特点就是以知识创造为主,原创性科技成果突出;上海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高校资源也很丰富,其特点是国际化、金融、贸易,有利于吸引全球的资本和人才,共同参与创新活动;合肥有中科大,有很强大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同时地处国家中部地区、长江经济腹地,具有技术及产业转化的市场空间。

不过,他也提醒,在建设过程中,各地应突出自身特色,“错位发展,不要雷同。”同时,还要开放发展,“建立全球化的创新网络。”

从公开信息来看,包括争创城市在内,各地在创新点上已有所侧重。    

如上海张江将聚焦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物质等领域;合肥主要面向能源科学、材料、信息等;北京围绕先进光源、物质科学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自由电子激光等。

武汉确定的主打方向是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光电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成都则期望以核科学、航空航天、网络安全等为主攻领域,推进国防基础科学研究和尖端技术原始创新。

“大家都愿意来做,能够体现科学中心的作用,这对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实力以及创新都有促进作用。”面对眼下兴起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潮,刘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这是一件好事。”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国家战略创新与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吕本富也认为,原始创新是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家科学中心被赋予的职能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第一步应该是提升中国在世界科技领域的地位,第二步才是强调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问题。”

会否呈现“东中西”鼎立之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加入这场创建争夺战的城市中包括中部、西部城市,加上已经入选的东部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布局未来是否也会呈现“东中西”鼎立之态呢?

对此,吕本富表示,现在我国的科研力量主要在北京和上海,而目前合肥的入选会使布局更均衡一些。“科学中心的布局会跟区域布局有一定联系。”他说,“我觉得也会考虑东、中、西部的一个协调。”

不久前,第三批自贸区挂牌,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扩展的“1+3+7”格局正式形成。而据媒体报道,今年“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有望扩容增加20~30个城市,业内专家认为,未来我国制造业或将形成东部转向高端装备制造、中部产业升级、西部优势产业突破的“新三极”格局。

不过,吕本富也指出,地域布局也并非必然,“因为科学中心和制造业还不一样。地域有一些联系,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应该是科研基础和人才基础。”

从目前来看,在多个创建城市中,谁更有望突出重围呢?

在刘峰看来,要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先这座城市的科技底子和基础要比较雄厚,在人才和技术方面有优势,同时,要有一定经济基础,“毕竟科技中心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再者,从区域上来看,要处于一定的核心及领导地位,具有将大型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

“成都、西安、武汉在以上三个方面都还是比较强的。”刘峰表示,“只是相对于北京和上海来说经济体量不大,人才相对来说偏少。”

刘峰表示,成都倘若成功,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都有好处。

吕本富则认为,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成都、西安、武汉各有优势,“但从区域的角度来说,成都更有优势一些。”

他提到,科学中心和科技中心的差别,在于前者重原始创新,后者更加偏向技术,“建设科学中心对科技中心的建造是有利的,一个地方的原始创新会对这个地方的长期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吕本富还提醒,从原始创新到最终的经济转化链条环节比较多,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不要急于求成。(实习生谢孟欢对本文亦有贡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成都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