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陈龙:中国普惠金融“弯道超车” 在于融合场景应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9-05 02:20:30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施娜    

◎每经记者 施娜 峰会现场报道

作为普惠金融领域的首个国际性共同纲领,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将在G20杭州峰会期间公布。该原则由多国共同制定,蚂蚁金服作为企业代表之一,参与了该原则制定期间的讨论和建议。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讨论专家组成员之一、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

陈龙表示,《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已正式提交G20杭州峰会审议,如顺利通过将成为全球各国制定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政策的指南。制定该原则的初心在于推动普惠金融在全世界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时代,是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为数字普惠金融拟定原则

“所谓的数字普惠金融,就是我们常理解的‘互联网+’普惠金融。”陈龙表示,“‘数字普惠金融’”这个词有点学术化,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在不知不觉中,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是很多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如我们每天用的移动支付,它很‘普’、很‘惠’,也很可靠,大家愿意用它。”

根据世界银行2015年发布的《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数》显示,目前全球仍有20亿人没有银行账号;仅有10%的人有信用卡;有贷款需求的人,仅有21%的人能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服务;72%的成年人缺乏金融知识;传统征信体系中,有信贷记录的人不足25%;农村贷款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

陈龙表示,G20有个组织叫“全球普惠金融伙伴”,宗旨就是推动普惠金融。所以,推动普惠金融一直是G20的目标。这次G20峰会在中国召开,中国也正好是全球普惠金融伙伴的轮值主席。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生逢其时,很多国家意识到它的巨大价值,很愿意去推动。

据了解,《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包含8项原则,66条行动建议,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

具体的8项原则分别为: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框架;扩展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采取尽责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重视消费者数字技术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监测数字普惠金融进展。

陈龙表示,这些原则是从现有的经验和逻辑里面总结出来的普适规律,从政策、监管、基础设施、消费者保护和教育等角度,希望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让“中国经验”走出去

在20世纪70年代,具有可持续商业模式的现代小额贷款机构先后在孟加拉、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出现,其中以尤努斯教授创办的格莱珉银行最为成功。但格莱珉银行背后也有其局限性,即难以复制,其在孟加拉国以外的复制品大多都不如它自身成功。由于小额信贷模式的风控手段非常属地化和非标准化,它的推广规模会受到局限。

此外,据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等机构对全球几百家小额信贷机构的调查显示,小额信贷机构要想实现财务可持续,其年化贷款利率平均需在26%左右。其最终的结果是,尽管在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上尽力做到了“普惠”,但物美价廉的金融服务依然没有真正惠及贫困群体。近几年来,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普惠金融插上了翅膀,“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昭示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

2015年底,我国发布的《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 2020年)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使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陈龙表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值得骄傲的。因为在金融方面,中国并不算是领先,但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却得到很多国家认可。中国之所以能实现普惠金融“弯道超车”,原因在于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拥有独特性,即实现了真实场景中的广泛运用,而融合的场景运用,又反过来推动技术的飞速发展。

根据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惠及超过4.5亿老百姓;为大量原本难以接触金融网点的农民、农民工、中老年、残障人士等提供了安全、便利、易用的金融服务;中国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水平5年增长5.5倍,远超传统普惠金融。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