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6-09-05 02:20:30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G20力推便利化协定 有望降低15%全球贸易成本
◎每经记者 周程程 峰会现场报道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规模达1.76万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以上投资流入发达经济体,6年来首次超过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外资规模。
事实上,正是由于8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日趋碎片化。在这种背景下,外界对G20峰会达成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关键成果颇为关注。
9月4日,在G20现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就贸易、投资等议题,对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进行了专访。
须推动降低全球贸易成本
NBD:您觉得,G20该如何破除全球贸易投资的壁垒?在全球贸易疲弱的背景下,多边贸易体制该如何推进,G20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龙永图:G20作为整个全球经济体层次最高的领导人峰会,应该说由于全体成员的贸易占到全球80%以上,所以,他们对贸易规则的态度,对于全球贸易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大家都知道前两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达成了一个贸易便利化的协议,这是世界贸易组织在多哈回合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但是很遗憾,目前这个贸易便利化的协议还没有获得通过,这就使得全球贸易在便利化问题上卡住了口。
这次G20就是呼吁一定要通过这一贸易便利化协议,一旦通过,全球贸易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成本大概能下降15%,而降低贸易成本是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出现了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过去几十年来,全球贸易的发展一直是高于全球GDP增长的速度,而最近3年来,全球贸易增速反而低于GDP增速。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要解决这个问题,贸易成本必须要降下来,同时要提高贸易企业的竞争力。
针对这一点,如果G20能有所推动的话,那么对多边贸易体制将是非常大的支持,也会成为本次G20在贸易问题上很大的亮点。
NBD:您曾提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向新兴国家倾斜。而本次峰会有望达成的五项成果中,也提到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为什么您会提出这样一个意见?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会发展怎样的作用?怎样帮助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呢?
龙永图:过去我们很多企业倾向于将资本投向发达国家市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而现在怎样改善新兴国家投资环境就变得更重要,要让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环境更加透明,而不是“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使外来投资者无所适从,所以本次G20峰会特别强调投资政策透明度、预见性和稳定性的问题,这一点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他们作为外来投资的接受体,极为重要。
中国现在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都是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如果新兴市场国家可以改善投资环境,必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进行,所以也事关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程度,所以投资环境透明度问题具有多重考量。
中国要作全球贸易重要推手
NBD:本届会议上,《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备受关注。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他们也有一些顾虑,就是走出去以后投资利益如何才能得到保障,这是否需要有一个政策层面的框架性东西去进行保障?
龙永图:这样一个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希望可以成为未来全球投资规则的框架。有了这样一些原则后,全球投资便会有大的系统性规则。过去几十年中,世贸组织制定了大量的贸易规则,但是在投资规则方面没有太大的进展,所以如果随着中美、中欧等许多国家的投资协定谈判取得进展和最后通过,那么对全球投资规则的建立会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贡献。
NBD:中国过去30年的贸易体量和位置都有了巨大的增长,那么中国就贸易和投资领域而言,在G20当中担任了什么样的角色?
龙永图: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二大贸易进口国,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不管贸易还是投资,中国的影响力都举足轻重,而且对中国也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中国在制定全球新的贸易和投资规则方面,应该起到重要推手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中国,更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每经记者专访“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讨论专家组成员陈龙:中国普惠金融“弯道超车”在于融合场景应用
◎每经记者 施娜 峰会现场报道
作为普惠金融领域的首个国际性共同纲领,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将在G20杭州峰会期间公布。该原则由多国共同制定,蚂蚁金服作为企业代表之一,参与了该原则制定期间的讨论和建议。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讨论专家组成员之一、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
陈龙表示,《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已正式提交G20杭州峰会审议,如顺利通过将成为全球各国制定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政策的指南。制定该原则的初心在于推动普惠金融在全世界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时代,是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为数字普惠金融拟定原则
“所谓的数字普惠金融,就是我们常理解的‘互联网+’普惠金融。”陈龙表示,“‘数字普惠金融’”这个词有点学术化,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在不知不觉中,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是很多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如我们每天用的移动支付,它很‘普’、很‘惠’,也很可靠,大家愿意用它。”
根据世界银行2015年发布的《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数》显示,目前全球仍有20亿人没有银行账号;仅有10%的人有信用卡;有贷款需求的人,仅有21%的人能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服务;72%的成年人缺乏金融知识;传统征信体系中,有信贷记录的人不足25%;农村贷款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
陈龙表示,G20有个组织叫“全球普惠金融伙伴”,宗旨就是推动普惠金融。所以,推动普惠金融一直是G20的目标。这次G20峰会在中国召开,中国也正好是全球普惠金融伙伴的轮值主席。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生逢其时,很多国家意识到它的巨大价值,很愿意去推动。
据了解,《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包含8项原则,66条行动建议,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
具体的8项原则分别为: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框架;扩展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采取尽责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重视消费者数字技术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监测数字普惠金融进展。
陈龙表示,这些原则是从现有的经验和逻辑里面总结出来的普适规律,从政策、监管、基础设施、消费者保护和教育等角度,希望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让“中国经验”走出去
在20世纪70年代,具有可持续商业模式的现代小额贷款机构先后在孟加拉、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出现,其中以尤努斯教授创办的格莱珉银行最为成功。但格莱珉银行背后也有其局限性,即难以复制,其在孟加拉国以外的复制品大多都不如它自身成功。由于小额信贷模式的风控手段非常属地化和非标准化,它的推广规模会受到局限。
此外,据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等机构对全球几百家小额信贷机构的调查显示,小额信贷机构要想实现财务可持续,其年化贷款利率平均需在26%左右。其最终的结果是,尽管在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上尽力做到了“普惠”,但物美价廉的金融服务依然没有真正惠及贫困群体。近几年来,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普惠金融插上了翅膀,“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昭示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
2015年底,我国发布的《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 2020年)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使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陈龙表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值得骄傲的。因为在金融方面,中国并不算是领先,但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却得到很多国家认可。中国之所以能实现普惠金融“弯道超车”,原因在于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拥有独特性,即实现了真实场景中的广泛运用,而融合的场景运用,又反过来推动技术的飞速发展。
根据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惠及超过4.5亿老百姓;为大量原本难以接触金融网点的农民、农民工、中老年、残障人士等提供了安全、便利、易用的金融服务;中国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水平5年增长5.5倍,远超传统普惠金融。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出典:《尚书·五子之歌》。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释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扎扎实实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
我们将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力度,在2020年前实现现行标准下57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7亿多人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将继续为全球反贫困作出贡献。我们将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在做大发展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让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获得感。
习近平
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摘要)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