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6-06-15 21:26:30
歌为影生,还是影为歌狂?或许就像“下雨天,音乐和巧克力最配”的广告词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依据可言。
每经编辑|每经记者 李菲菲
看到,听到,感受到——影像和音乐本就像是不可分割的双生儿,这种骨肉相连在资本的催化下也愈发显著。
当中国电影票房站上440亿元的高位,怎样的助力才会让票房再一次井喷?聪明的电影人找到了音乐。无数电影音乐在升华电影的基础上更是扮演起了票房幕后推手的角色。电影和音乐更像一对久未相见的恋人,在资本的鹊桥下紧紧相拥。
朴树为《后会无期》创作的主题曲《平凡之路》在一天内获得超过100万次收听,王菲为《匆匆那年》创作的同名主题曲MV在5天时间内播放量超过2000万次……主题曲对于电影营销的助力,在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中再次引发热议。
当主题曲成为电影商业营销的一部分,大牌歌手的站台自然不可或缺。细数热门电影,张靓颖成为演唱“标配”、谭维维为《X战警》献唱、王菲更是片方难求,“大咖”加持下的豪华阵容对票房的促进是否真的百试百灵?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小苹果》成为2014年度的第一神曲,但是以它作为宣传曲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票房成绩却只能算是平平;即便有五月天演唱主题曲,《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最终票房未能达到两亿;更惨淡的还有《触不可及》,在“天后”王菲的保驾护航下,其票房却仍旧止步于7600万。
歌为影生,还是影为歌狂?或许就像“下雨天,音乐和巧克力最配”的广告词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依据可言。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