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蒋光祥:对私募的柔性监管趋紧是亡羊补牢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2-24 01:19:46

◎蒋光祥

对于两万多家备案私募的监管,失联公告制度显然只是预热。从春节前开始,基金业协会陆续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多个重磅文件。

有两个细节引人注目:一是取消书面或者电子版本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这让喜欢把这张纸向投资者有意无意夸张成“牌照”的某些私募失去了道具;二是限定时间段内没有产品备案的私募基金将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这条规定可能会让很多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都没考虑清楚的私募颇为头疼。

对大部分归属证券投资类型的私募来说,在年初接连熔断、股民纷纷离场的背景下,发行门槛为100万的私募产品谈何容易。

众所周知,中国的私募基金自备案制实施以来,用突飞猛进一词已经不足以形容,爆炸式发展让人紧张,而良莠不齐的现象也令人生畏,相信监管层也正是感受到了这种不安从而收紧政策。

有观点可能对此颇有怨言,认为又要回归凡事审批,回到一管就死的老路。但之前的不审批从未代表可以不监管。相反,不审批对监管的要求只会更高。

当前两万多家私募当中,借私募之名,私拉监管部门信用作为背书,面向不具备起码金融素养的投资者行非法集资之实的行为不在少数,尤其是中老年投资者,对所谓金融“牌照”并无分辨能力。证监会新闻发布会曾历数当前私募存在的五大问题:一是登记备案信息失真;二是资金募集行为违规;三是投资运作行为违规;四是公司管理失范;五是涉嫌违法犯罪。

这样的狂飙突进自然令人惶恐,也要求监管必须及时跟进。冒充协会的“官方代办机构”,一条龙代办私募管理人登记与备案,甚至已经成为一门刷爆朋友圈的“生意”,显然预示着此刻出手整顿行业秩序正当其时。

爆炸式的行业发展速度,让之前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暴露出力度不够、覆盖不广、手段不严的不足。暂行办法对私募基金的管理是柔性的,侧重于出现问题后的处理,重点并不在日常监管。这容易让矛盾和问题日积月累,一旦在外部经济形势的诱因下,风险大面积爆发,将为时已晚,很可能引发整个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到时候再出来收拾局面,要比今天关门整顿难上许多。

正因为如此,监管层不仅要对已经出现问题的私募进行处理,更要把可能出现问题的私募找出来,及早采取措施,避免矛盾恶化。当前的诸多措施正是对各私募基金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和投资者,以便及早采取行动。

不过,由于两万多家私募基金涉及范围太广,仅依靠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还远远不够。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金融办、工商、公安等也要发挥监督作用,与监管机构协调,做好服务和规范,更要对相关犯罪予以严厉打击。

(作者为公募基金从业人士)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