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陈耀:加速城市群培育 可承载我国六成以上经济总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1-06 00:56:5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每经记者 胡健

元旦期间,央视报道称,北上广一线城市上班族的平均通勤时间均超过40分钟,堵车成为浪费时间的最主要原因。大城市病在中国已经成为热点话题。但另一面,很多三、四线城市正陷入楼市高库存泥潭,大量空城涌出。

这看似对立的问题需要顶层设计出招。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底重启,此次会议对我国下一阶段城市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认为,城市工作直接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此次会议的召开体现了中央对于目前城市工作中一系列问题的重视。而农民工市民化主战场在中小城市。

那么,我国城市建设中主要面临哪些问题?会议重点提出的城市群发展模式遇到哪些瓶颈?城镇常住人口市民化应怎样有效推进?对此,陈耀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

遵循城市发展规律

NBD:在您看来,目前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陈耀:目前暴露出来的最基本问题,是我们没有按照城市发展的自身规律来推进城市化建设,破坏历史风貌,城市建设无序,规划赶不上变化,不能贯彻到底,缺乏法律效力。

首先要让人们重视城市发展规律,认识到城市化是一个长期自然的过程,而不是说每年要提高多少个百分点。

NBD:您认为针对这个问题,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有什么解决思路?

陈耀:此次会议强调了遵循规律和五大统筹,包括空间规模、产业规划、建设管理、改革体制,文化、生产、生活生态,政府社会市民等方面。这么多的概念就是要系统地、综合地去考虑城市的方方面面,而不是某一方面的规划问题。

虽然有这么多统筹,但还是有侧重点,尤其是把市民的主体作用突出出来。现在城市要突出市民的地位,城市化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市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未来,城市化的建设要突显市民的参与和监督管理。

NBD:此次会议决定把城市群作为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主体形态去推进,原因是什么?

陈耀:刚才讲的侧重点里面,城市群是一个。城市群的培育重点也非常明显。未来,沿海三大城市群主要做优化工作,因为它们已经比较成熟,重点在中西部,中原、长江中游、成渝、关中、东北地区要形成五大城市群。

至于推进的原因,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应该说城市群的贡献最大。城市群的人口、经济总量往往占到一个国家的60%到80%。城市群是承载人口、产业、经济的主要载体。国际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城市群的竞争上。因此,我国应把城市群作为主导形态发展。

构建合理城市群

NBD:我国目前在推行这种发展模式时,出现哪些问题?国际上有经验可以借鉴吗?

陈耀:现在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城市群缺乏协同发展。城市群内部不同行政主体各自为政,资源重复配置,有些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大中小城市没有形成合理体系。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为城市群未来如何协同一体化发展探路。

我国的城市群概念就包括协同机制等,很多也是向国外学习的。在国外大城市圈里,其周边的中小城市会有一个城市联盟,以联盟的形式使各个城市圈内的成员协调行动,这是基本经验。

NBD:此次会议提出把常住人口市民化作为主要任务,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陈耀: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跟户籍人口城市化率现在还差十六七个百分点。就是说,到2020年大概有1亿没有融入城市的农民工要实现市民化。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这里涉及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推进的成本。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摊,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政府要拿一部分,个人要拿一部分,社会企业也要拿一部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展快慢取决于资金的到位程度。

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为什么不能放开户口政策,因为很多公共服务承载率是有限的。未来,农民工市民化主要是在中小城市,而不是这种特大城市。

NBD:这样看的话,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是否是根据城市规模确定工作思路?

陈耀:当然,今后要形成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中、小、城镇的合理体系。现在最基层的小城镇基础建设非常薄弱,社会配套、公共服务这方面的配套投入不够。所以,其吸纳的人口相对有限。

今后在资金分配上,要注意向基层倾斜,增加这些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同时要进行一些机制的改革。现在有些镇人口规模达到六七十万。对于它们,是不是该设镇级市或者副县级城市?按城市规模进行调整,比如道路建设、人均用地、土地建设用地、道路宽度等配套。过去小城镇要求主干道不能超过8米,现在人口这么多,还按照这个标准就不行了。

(实习生蓝笛对本文亦有贡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