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公司

每经网首页 > 公司 > 正文

万科停牌前遭多家机构抢筹 安邦增持至7%

每经网 2015-12-23 00:15:00

看多背后,是万宝之间高调的攻防战。

每经编辑 白亚静 杜冉乐    

每经记者 白亚静 杜冉乐

“宝能系”步步紧逼,尤其是甩开了华润集团拿下万科大股东之位,让郁亮乃至退居幕后的王石不得不绝地反击,王石赴港求援,一场进攻与反击的“宝万大战”硝烟弥漫。

如今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在万科(000002,SZ)停盘前一段时间里,它遭遇了多家机构疯狂抢筹。

安邦+宝能>30%

港交所披露,安邦在万科停牌前,12月17日、12月18日分别增持万科A股股份1.05亿股,0.29万股,每股增持平均价分别为21.808元、23.551元,两次耗资总计22.98亿元。

至此,安邦持有万科A股股份升至7.01%。

此前,曾有市场认为安邦将与宝能系结成一致合伙人。该消息并没有得到双方确认,因此外界现仍将安邦视作一股中间力量。

不过,如果消息成真,万科也将面对发起要约收购的挑战。

据港交所披露,宝能系子公司钜盛华于12月15日再次买入1.184亿股万科股份,宝能系持有万科股份占比升至23.52%。这意味着,宝能系和安邦的总计持股量超过30%红线。

信息披露显示,这次增持,钜盛华的每股增持均价为19.728元,耗资约23.36亿元。

除了宝能系、安邦,港交所还披露信息称,万科企业(2202,HK)主要股东惠理集团于12月15日场内增持331万股,成交均价21.11港币,耗资6987.41万港币。此次增持后,持股量由4.77%增至5.03%。

上述信息显示,多家机构正在看多万科股价,尤其当它们的持股量超过5%这条线后,这些机构的投资已被锁定为长期投资,持股时间需要超过6个月,看多情绪更加明显。

万科独董辞职

看多背后,是万宝之间高调的攻防战。此刻,万科独董辞职也引发市场热议。

12月22日晚间,万科发布公告称,公司独立董事海闻以个人原因为由请辞。同时,海闻确认,与万科现任董事会并无不同意见。

这是近期又一名“高校独董”从上市公司辞职。海闻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院长。2014年起在万科担任独立董事,任期原本应到2017年3月。

万科表示,“根据《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及《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在下任独立董事填补因其辞职产生的空缺前,海闻先生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继续履行独立董事职责”。

这意味着,万科董事会提前出出现缺口。持有万科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即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

资料延伸:

郁亮:今天我们遇到的情况和敌意并购潮的表现是一样的

原本,外界一直传言,郁亮团队与王石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分歧,尤其是随着王石时代的万科老臣于去年底到今年以来频繁出走等,而新进者基本上是郁亮麾下的“战投帮”成员,以及一些青壮派精英,其中就包括上周五出席万科答谢会的万科成都区域总裁王海武及成都万科总经理沙骥。

不过,郁亮强调说,“尽管我跟王石主席在很多方面,比如做事习惯、语言表达,有不同的风格,但是在重大问题面前从来都是完全一致的。”

宝能系夺得万科第一大股东之外,仍在频繁举牌,郁亮对此说,至今他们都没有与其及管理团队等进行正常沟通与交流,所以万科不欢迎他们。

郁亮给出的理由有三点,其中之一就是回溯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敌意并购案,其典型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事先不跟公司董事会和管理者作良好的沟通;第二个是利用一些杠杆来做收购,博取利益。他强调说,“今天我们遇到的情况和敌意并购潮的表现是一样的。

在郁亮看来,以史为鉴,美国那一轮敌意并购大多数均未成功,无论是收购方,还是被收购方都没有成功,但更多的是投资者及相关金融机构受到了损害。作为管理者,有责任把风险告诉大家。

一位地产资深观察人士表示,首先,郁亮担心“宝能系”资金可持续性存疑,猛然增持后也可能迫于偿还资管计划或收益互换等结构化杠杆资金突然减持,影响股价稳健性,损害中小股东或债权人利益;其次,郁亮担忧万科股权均衡格局打破后,会偏离现有战略转型方向及良好局面,不符合所有股东利益。

编辑:隋丕宁 审核:刘雪梅 终审:蔡战波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万科 宝能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