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常纪文:三个“最严格”盯环保 公众参与可破监管难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1-05 22:27:0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当下是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时候,污染物排放总量拐点期到来之前往往是矛盾很尖锐、问题很复杂的时期。三个最严格说明中央层面已经设定限制,今后凡是污染性、资源浪费型产业一律不准上马,这也是创新经济,加强科技含量的要求。同时,必须用最严格管理来打消一些人的念头。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记者 李彪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生态环境部分所占篇幅较大,亮点颇多,全篇共四次出现“最严格”,其中,三次落在生态环保领域,分别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那么,如何让生态环境约束变硬,“十三五”环保产业面临哪些发展机遇,环保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布局?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近日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

三个“最严格”划“红线”

NBD:《建议》提到“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对此,您怎么看?

常纪文:这个判断是国家有关部门研究的结果。需强化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资源利用既要满足于当前的需求,还需要满足后代使用,实际上,当前来看,包括石油、铁矿等资源都需要依靠进口,所以资源约束趋紧。

对于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近几年,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正处于历史高位,复合型污染的特征更加明显,蓝天与雾霾天交替出现,环境质量状况非常复杂。

到“十三五”末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拐点可能全面到来。今后五年是环境与发展矛盾的凸显期、环境标准与要求提高期,遇上了经济下行期,过关越坎的难度更大。

NBD:今后五年的生态环境领域的目标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一目标如何实现?

常纪文:当前来看,比较严重的是大气、水等污染问题,目前是水环境保护和大气环境保护的战略相持期,虽然环境治理和环境承载压力大,但恶化趋势放缓,“十三五”末期可能会出现好转。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中国正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环保问题,特别是农村环保问题。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集中处理,能够解决一些环境问题,同时加上工业污染的治理,达到双管齐下解决污染问题的目的。

NBD:中央强调,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同时提出了三个“最严格”,这释放出何种信号?

常纪文:《建议》中确实提到了三个最严格,这说明这三方面的问题最严重,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当前水污染问题较严重,水污染必定又会影响到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同时,土地扩张很厉害,环境保护问题也较突出。

当下是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时候,污染物排放总量拐点期到来之前往往是矛盾很尖锐、问题很复杂的时期。三个最严格说明中央层面已经设定限制,今后凡是污染性、资源浪费型产业一律不准上马,这也是创新经济,加强科技含量的要求。同时,必须用最严格管理来打消一些人的念头。

环保基建迎“爆发期”

NBD:《建议》在环保领域的亮点颇多,未来推进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常纪文:通过“多规合一”等措施,推进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开发利用;实行省以下环境监测和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巩固属地的环境监管责任制度,形成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监管、上级部门监察相结合的环境保护监管监察新模式,既保障环境执法的效果,又遏制地方保护主义。

但是,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议不要走入死胡同,想通过垂直管理来达到目的,往往是治标不治本。

建议还是加强社会的参与和牵制,把各种监管和企业的开发利用行为置于人们的参与和监督之中,这样,很多违法问题就会在发生之前解决。在垂直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开社会参与和监督,制定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用人民群众有序的参与和监督来解决监管的不足,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NBD:您对“十三五”环保产业发展有什么预期?

常纪文:“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涉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多方面。生态环保需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结合,同时生活条件上也应该干净、卫生、安全,对环保产业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同时,二胎政策的出台,将激活环保市场。

目前,全国有3万~4万家环保企业,大型企业可以做一些高端的环保产品和服务,小型环保企业应该走到城镇、农村环保市场中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李彪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生态环境部分所占篇幅较大,亮点颇多,全篇共四次出现“最严格”,其中,三次落在生态环保领域,分别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那么,如何让生态环境约束变硬,“十三五”环保产业面临哪些发展机遇,环保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布局?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近日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 三个“最严格”划“红线” NBD:《建议》提到“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对此,您怎么看? 常纪文:这个判断是国家有关部门研究的结果。需强化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资源利用既要满足于当前的需求,还需要满足后代使用,实际上,当前来看,包括石油、铁矿等资源都需要依靠进口,所以资源约束趋紧。 对于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近几年,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正处于历史高位,复合型污染的特征更加明显,蓝天与雾霾天交替出现,环境质量状况非常复杂。 到“十三五”末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拐点可能全面到来。今后五年是环境与发展矛盾的凸显期、环境标准与要求提高期,遇上了经济下行期,过关越坎的难度更大。 NBD:今后五年的生态环境领域的目标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一目标如何实现? 常纪文:当前来看,比较严重的是大气、水等污染问题,目前是水环境保护和大气环境保护的战略相持期,虽然环境治理和环境承载压力大,但恶化趋势放缓,“十三五”末期可能会出现好转。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中国正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环保问题,特别是农村环保问题。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集中处理,能够解决一些环境问题,同时加上工业污染的治理,达到双管齐下解决污染问题的目的。 NBD:中央强调,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同时提出了三个“最严格”,这释放出何种信号? 常纪文:《建议》中确实提到了三个最严格,这说明这三方面的问题最严重,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当前水污染问题较严重,水污染必定又会影响到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同时,土地扩张很厉害,环境保护问题也较突出。 当下是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时候,污染物排放总量拐点期到来之前往往是矛盾很尖锐、问题很复杂的时期。三个最严格说明中央层面已经设定限制,今后凡是污染性、资源浪费型产业一律不准上马,这也是创新经济,加强科技含量的要求。同时,必须用最严格管理来打消一些人的念头。 环保基建迎“爆发期” NBD:《建议》在环保领域的亮点颇多,未来推进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常纪文:通过“多规合一”等措施,推进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开发利用;实行省以下环境监测和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巩固属地的环境监管责任制度,形成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监管、上级部门监察相结合的环境保护监管监察新模式,既保障环境执法的效果,又遏制地方保护主义。 但是,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议不要走入死胡同,想通过垂直管理来达到目的,往往是治标不治本。 建议还是加强社会的参与和牵制,把各种监管和企业的开发利用行为置于人们的参与和监督之中,这样,很多违法问题就会在发生之前解决。在垂直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开社会参与和监督,制定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用人民群众有序的参与和监督来解决监管的不足,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NBD:您对“十三五”环保产业发展有什么预期? 常纪文:“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涉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多方面。生态环保需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结合,同时生活条件上也应该干净、卫生、安全,对环保产业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同时,二胎政策的出台,将激活环保市场。 目前,全国有3万~4万家环保企业,大型企业可以做一些高端的环保产品和服务,小型环保企业应该走到城镇、农村环保市场中去。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