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中金改制股份公司 IPO之旅近在咫尺

2015-06-02 00:54:1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一鸣    

◎每经记者 王一鸣

昨日(6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金公司获悉,中金公司已于2015年6月1日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其全称由“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依法变更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工商变更手续已经完成。

这意味着,这家缺席资本市场良久的汇金系券商,在其开启IPO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

汇金系券商接连上市

据悉,中金公司的中文简称、英文名称及英文简称将保持不变,其境内外分支机构的联系方式、地址、互联网域名等均保持不变。中金公司的经营范围、既有的债权债务及相关业务亦不因改制而发生变化。

“在IPO前,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是必经之路,IPO前期主要工作就是完成内部的股份改制。”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股份制改造的目的在于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的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体制基础及实体资质。

此前另有消息指出,中金公司希望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赴港IPO计划,拟募资10亿美元。

“赴港上市对中金公司应是较优选择。从过往经验看,港股投资者对于境内金融企业的估值相较A股高。”上述投行人士向记者分析称,同为汇金旗下的银河证券(06881,HK)于2013年借助H股上市后(募资65亿元)完成“逆袭”,对同门券商起到标杆作用。

今年上半年,银河证券还完成配售20亿股新股,集资净额239.16亿港元,相当于H股IPO的2.7倍,所得款项将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确保业务持续发展。并且,银河证券已开启A股回归之旅,预计融资量级同样近百亿。

此外,同属于汇金系旗下的国泰君安A股首发申请亦将于6月3日上会。申万宏源(000166,收盘价19.52元)则已于今年1月完成了合并和更名,正在布局自己的“金控”之路。

相较而言,对于曾经的巨人中金公司来说,IPO已是一场迟到的盛宴,未来如何借力资本市场突破发展瓶颈,更为外界关注。

中金融资能力受制约

不过,中金公司方面对于IPO计划措辞谨慎。昨日公司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目前IPO尚无具体时间表,也还未对外明确是否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自2014年10月,任职十年的总裁朱云来、董事长金立群先后主动请辞后,中金公司的IPO之路一度扑朔迷离。至今年3月,中金公司董事会聘请毕明建为公司总裁及管理委员会主席。

作为中金公司的元老之一,毕明建曾参与中金公司的组建,并作为首批员工服务公司十余年。业内预期,随着新任管理层的上任,中金公司又重回IPO轨道。

此外,随着A股行情走牛,2014年中金公司实现不俗业绩,实现营业收入52.28亿元、净利润1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27%和202.16%。其中,公司优势领域——投行业务的净收入为18.93亿元,增幅为75.44%。

不过,中金公司的经纪业务相对逊色,7.77%的增幅明显慢于行业平均38.23%的水平。并且,对于券商而言,除了经纪和投行业务,目前以两融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正迅速崛起,后者对资本金依赖度极高;在中金公司2014年年报中,对两融业务则未着笔墨。

在证券业协会2013年(2014年未更新)行业排名一栏中,中金公司彼时净资本为43.27亿元,排名第34位,两融业务收入未上榜(仅有中位数以上排名)。而截至2014年末,中信证券的净资本已达443.19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2013年,中金公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排名第6,实现4.78亿元。

面对融资困局,在2014年年报里,中金公司也坦言,作为证券公司,中金公司的融资能力受到了较大局限,银行间市场拆借的最长期限只有7天,而银行对证券公司的融资也受到较多监管限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流动性管理能力。

2014年度,公司投资活动亦偏少,出资设立了3家营业部、4家全资子公司、1家分公司,以自有资金参与了2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转让1家子公司。

目前,中金公司的七名股东包括中央汇金(持股比例43.35%)、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16.35%)、TPG亚洲(10.3%)、KKR集团(10%)、中国投融资担保(7.65%)和名力集团(7.35%)。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王一鸣 昨日(6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金公司获悉,中金公司已于2015年6月1日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其全称由“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依法变更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工商变更手续已经完成。 这意味着,这家缺席资本市场良久的汇金系券商,在其开启IPO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 汇金系券商接连上市 据悉,中金公司的中文简称、英文名称及英文简称将保持不变,其境内外分支机构的联系方式、地址、互联网域名等均保持不变。中金公司的经营范围、既有的债权债务及相关业务亦不因改制而发生变化。 “在IPO前,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是必经之路,IPO前期主要工作就是完成内部的股份改制。”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股份制改造的目的在于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的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体制基础及实体资质。 此前另有消息指出,中金公司希望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赴港IPO计划,拟募资10亿美元。 “赴港上市对中金公司应是较优选择。从过往经验看,港股投资者对于境内金融企业的估值相较A股高。”上述投行人士向记者分析称,同为汇金旗下的银河证券(06881,HK)于2013年借助H股上市后(募资65亿元)完成“逆袭”,对同门券商起到标杆作用。 今年上半年,银河证券还完成配售20亿股新股,集资净额239.16亿港元,相当于H股IPO的2.7倍,所得款项将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确保业务持续发展。并且,银河证券已开启A股回归之旅,预计融资量级同样近百亿。 此外,同属于汇金系旗下的国泰君安A股首发申请亦将于6月3日上会。申万宏源(000166,收盘价19.52元)则已于今年1月完成了合并和更名,正在布局自己的“金控”之路。 相较而言,对于曾经的巨人中金公司来说,IPO已是一场迟到的盛宴,未来如何借力资本市场突破发展瓶颈,更为外界关注。 中金融资能力受制约 不过,中金公司方面对于IPO计划措辞谨慎。昨日公司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目前IPO尚无具体时间表,也还未对外明确是否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自2014年10月,任职十年的总裁朱云来、董事长金立群先后主动请辞后,中金公司的IPO之路一度扑朔迷离。至今年3月,中金公司董事会聘请毕明建为公司总裁及管理委员会主席。 作为中金公司的元老之一,毕明建曾参与中金公司的组建,并作为首批员工服务公司十余年。业内预期,随着新任管理层的上任,中金公司又重回IPO轨道。 此外,随着A股行情走牛,2014年中金公司实现不俗业绩,实现营业收入52.28亿元、净利润1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27%和202.16%。其中,公司优势领域——投行业务的净收入为18.93亿元,增幅为75.44%。 不过,中金公司的经纪业务相对逊色,7.77%的增幅明显慢于行业平均38.23%的水平。并且,对于券商而言,除了经纪和投行业务,目前以两融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正迅速崛起,后者对资本金依赖度极高;在中金公司2014年年报中,对两融业务则未着笔墨。 在证券业协会2013年(2014年未更新)行业排名一栏中,中金公司彼时净资本为43.27亿元,排名第34位,两融业务收入未上榜(仅有中位数以上排名)。而截至2014年末,中信证券的净资本已达443.19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2013年,中金公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排名第6,实现4.78亿元。 面对融资困局,在2014年年报里,中金公司也坦言,作为证券公司,中金公司的融资能力受到了较大局限,银行间市场拆借的最长期限只有7天,而银行对证券公司的融资也受到较多监管限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流动性管理能力。 2014年度,公司投资活动亦偏少,出资设立了3家营业部、4家全资子公司、1家分公司,以自有资金参与了2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转让1家子公司。 目前,中金公司的七名股东包括中央汇金(持股比例43.35%)、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16.35%)、TPG亚洲(10.3%)、KKR集团(10%)、中国投融资担保(7.65%)和名力集团(7.35%)。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