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更多

每经网首页 > 更多 > 正文

村旁小河:童年乐园今日垃圾成堆

每经网 2015-02-25 11:23:10

我的故乡,豫东平原上的一个普通的村落,距县城(商丘市民权县)不过十里。中学时,每逢休息日,从县城返里时都会在学校正门右侧的报刊亭买一份《参考消息》和一瓶矿泉水,看着报纸,徒步回家。报纸看完,水喝光,也就到家了。

每经编辑 张喜威    

张喜威

我的故乡,豫东平原上的一个普通的村落,距县城(商丘市民权县)不过十里。中学时,每逢休息日,从县城返里时都会在学校正门右侧的报刊亭买一份《参考消息》和一瓶矿泉水,看着报纸,徒步回家。报纸看完,水喝光,也就到家了。

现时回家,从县城出发,沿着一条4米宽的水泥路,驱车10分钟就可到家。

小村西头有一条小河。

说是小河,更贴切地说应该是一条人工的水渠。至于何时开凿,早已不得而知,但依稀记得儿时就有过数次拓宽的经历。那时参与“挖河”是义务劳动,由受惠于这条小河的各村、大队出青壮劳力,自带镐、锹、锨等共同参与。

虽然没有工资,但挖河期间的吃喝是有“公家”承担的。“公家”会请方圆几里有名的厨子为参与挖河的乡亲们做大锅饭。大锅饭很好吃,一是因为厨子的手艺,二是因为人多,热闹;而最重要的,则是因为这里的大锅饭隔三差五地就会有顿荤菜。

有一次,因为离挖河的工地比较近,“公家”把伙房搭建在了我爷爷家的院子里。那时,我还跟着爷爷一起生活,也跟着沾了“公家”的光。伙房的师傅是个热心肠,他不用去工地干活,只需要准备饭菜,闲时就和爷爷聊天。你什么时候见他哼着小曲儿,拎着一块肉回来,就知道是要“改善伙食”了。而每次这个时候,伙房的师傅就会盛一碗肉菜分给我爷爷,爷爷则总是将他“不爱吃”的肉块儿夹到我的碗里……

除了挖河的热闹之外,这条河本身自也是我们儿时的一个乐园。夏天捉鱼、冬天滑冰。小河两岸上的草地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牛羊,能听到放羊娃的打闹声……

多年在外求学、工作,有许久没有再回到河边看看。2015年春节前夕,回到老家的第二个清晨,吃过早饭,终于有一次来到小河岸边。

河的西侧,垃圾成片堆积,有的还在岸上,有的已经掉进河里;河里死气沉沉,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河的东侧,原来的打麦场,变成了一片麦子地;麦子地的北边,原是相连10多个池塘,现在也已荒草重生,无人打理。

实际上,在这10多个池塘里,就有我家的一个。当年挖建池塘的片段还依稀残存。而这些贷款挖减额的池塘最早是用来种植莲藕的;不知何故,数年之后,大家有一窝蜂地不种植莲藕,全改养鱼,再过些年月,养鱼的池塘也相继荒废……

相对小河和池塘的落寞,村里新一代年轻人可谓潮气蓬勃。家家户户盖起了2、3层的小楼,有的干脆搬进来了城里。只是,原来修建的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显得有些窄了,仅能并排行驶两辆汽车。

“这辆车给我爸,再买一辆好点儿的。”堂弟指着前年买的一辆银色奇瑞告诉我,“表弟在(县城)东区买了一套房,100多平,我准备攒点儿钱在郑州买一套,把户口也迁过去,等以后有了孩子就让他在那儿上学,肯定比在咱这儿强。”

是的,故乡,真真就是那永远回不去的地方。古人常言“物是人非”,而如今的故乡之于我们却是“物非人亦非”。留住的只有记忆,归向的却是远方……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