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信托业绩下滑藏玄机:规避监管 绕道基金子公司发项目

2014-08-08 01:24:03

多家信托公司中报业绩欠佳,甚至部分信托公司出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周雅珏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周雅珏 发自北京

近期,50家信托公司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公布了201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多家信托公司中报业绩欠佳,甚至部分信托公司出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然而,具有信托公司背景的基金子公司业务量却在稳步攀升。一位信托公司业务总经理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信托公司业绩下滑很正常,其实很多大型集团公司的总体业务量并没有下降多少,只不过有一部分业务绕道基金子公司做成了资管业务了。

对此,某大型信托公司研究总监向记者坦言,这种做法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由于银监会和证监会对于同类业务有不同的监管政策,公司层面为了规避一些监管问题选择绕道。

绕道是行业潜规则/

今年上半年,50家信托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31.71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62亿元。50家信托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88.4亿元,每家信托公司的平均盈利水平为3.77亿元。

与2013年报相比,多家信托公司中报业绩欠佳,甚至部分信托公司出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降的情况。像中信信托、中融信托这样的业内大公司也难逃业绩疲软的境遇。

然而,同做“类信托”业务的基金子公司业务量却在稳步攀升。短短一年多时间,多家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就达到上千亿级别,堪比发展十余年的信托公司。其中,多家具有信托公司背景的基金子公司,在主动管理类信托业务量上也突飞猛进。

一位信托公司业务总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就今年的形势而言,信托公司业绩下滑是很正常的事。其实,很多大型集团公司的总体业务量并没有下降多少,只不过有一部分绕道基金子公司,做成了资管业务。”

该总经理同时向记者透露,前段时间刚做的一个地产项目,就是绕道平台下的基金子公司发行的。由于信托公司内部风控标准提升,过会比较难;再者,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投资于地产类的项目需要事前审批,由于融资方融资需求比较紧急,所以通过基金子公司做成了资管项目。

某大型信托公司研究总监也向记者透露,他所在的信托公司这类情况很普遍,很多集团业务在信托公司不太好操作,就绕道平台下的基金子公司了。

该研究总监进一步告诉记者:“这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银监会和证监会对于同类业务有不同的监管政策,公司层面为了规避一些监管问题而选择绕道,也是正常现象。”

自2012年年末,泛资管时代来临,注册资本仅需2000万元,规则灵活、监管宽松的基金子公司被称为“万能神器”。在业务开展初期,凭借政策红利优势,在通道与创新之间,基金子公司以一年1万亿的资产管理规模扩张,成为资产管理行业中发展最迅速的翘楚。

截至2014年3月底,在89家基金公司中,设立子公司的基金公司数量达到67家,仅比68家信托公司数量少一家。《2014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67家基金子公司中,有60家开展了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账户达4186个,管理资产规模达1.38万亿元。

信托风控严于基金子公司/

2014年的泛资管时代,金控集团优势越发凸显,平台下各企业之间的联动也越来越频繁。

由于基金子公司具备无净资本约束、成本低廉的先天优势,其主要是抢了银行通道类业务,投向房地产项目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也有部分主动管理类的业务。随着,基金子公司数量逐渐增多,股东自身实力的强弱体现得格外明显。

公开资料统计显示,67家基金子公司中,14家具有银行背景,16家具有信托背景,而其余37家是券商系血统。具有信托背景的基金子公司业务增加同样迅猛,主要是以主动管理类业务见长。

用益信托首席研究员李旸认为,由于信托公司部分业务受到监管层的限制,房地产业务需要提前审批,且风控标准变严格,很多业务做不了,所以走基金子公司业务也很正常。

上述信托公司业务总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基金子公司对项目的风险把控没有信托公司严格,监管也较为宽松,为了项目好融资,一般都是选择收益率较高的房地产类产品。”

不仅如此,基金子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相较于信托产品在小单人数上的规定也存在较大差异。基金子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对于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客户人数要求不超过200人,远高于集合信托产品人数限制(50人),这对产品的顺利发行也是利好。

除信托项目经理将部分业务主动做到基金子公司的情况,集团层面内部业务互动,信托业务主动绕道基金子公司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上述研究总监向记者表示:“传统信托业务向基金子公司绕道,主要还是在于与监管层的博弈。特别是某些信托公司某一类项目的规模做得非常大之后,监管层对于这类项目进行风险警示,信托公司可能通过绕道基金子公司的方式继续做业务。信托公司的业绩受到影响,但是对于整个集团层面并没有影响。”

上述信托公司业务总经理向记者表示:“业内大型金融控股集团,旗下都有自己的信托公司与基金子公司,内部的业务联动也是常态。”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周雅珏发自北京 近期,50家信托公司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公布了201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多家信托公司中报业绩欠佳,甚至部分信托公司出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然而,具有信托公司背景的基金子公司业务量却在稳步攀升。一位信托公司业务总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信托公司业绩下滑很正常,其实很多大型集团公司的总体业务量并没有下降多少,只不过有一部分业务绕道基金子公司做成了资管业务了。 对此,某大型信托公司研究总监向记者坦言,这种做法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由于银监会和证监会对于同类业务有不同的监管政策,公司层面为了规避一些监管问题选择绕道。 绕道是行业潜规则/ 今年上半年,50家信托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31.71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62亿元。50家信托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88.4亿元,每家信托公司的平均盈利水平为3.77亿元。 与2013年报相比,多家信托公司中报业绩欠佳,甚至部分信托公司出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降的情况。像中信信托、中融信托这样的业内大公司也难逃业绩疲软的境遇。 然而,同做“类信托”业务的基金子公司业务量却在稳步攀升。短短一年多时间,多家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就达到上千亿级别,堪比发展十余年的信托公司。其中,多家具有信托公司背景的基金子公司,在主动管理类信托业务量上也突飞猛进。 一位信托公司业务总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就今年的形势而言,信托公司业绩下滑是很正常的事。其实,很多大型集团公司的总体业务量并没有下降多少,只不过有一部分绕道基金子公司,做成了资管业务。” 该总经理同时向记者透露,前段时间刚做的一个地产项目,就是绕道平台下的基金子公司发行的。由于信托公司内部风控标准提升,过会比较难;再者,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投资于地产类的项目需要事前审批,由于融资方融资需求比较紧急,所以通过基金子公司做成了资管项目。 某大型信托公司研究总监也向记者透露,他所在的信托公司这类情况很普遍,很多集团业务在信托公司不太好操作,就绕道平台下的基金子公司了。 该研究总监进一步告诉记者:“这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银监会和证监会对于同类业务有不同的监管政策,公司层面为了规避一些监管问题而选择绕道,也是正常现象。” 自2012年年末,泛资管时代来临,注册资本仅需2000万元,规则灵活、监管宽松的基金子公司被称为“万能神器”。在业务开展初期,凭借政策红利优势,在通道与创新之间,基金子公司以一年1万亿的资产管理规模扩张,成为资产管理行业中发展最迅速的翘楚。 截至2014年3月底,在89家基金公司中,设立子公司的基金公司数量达到67家,仅比68家信托公司数量少一家。《2014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67家基金子公司中,有60家开展了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账户达4186个,管理资产规模达1.38万亿元。 信托风控严于基金子公司/ 2014年的泛资管时代,金控集团优势越发凸显,平台下各企业之间的联动也越来越频繁。 由于基金子公司具备无净资本约束、成本低廉的先天优势,其主要是抢了银行通道类业务,投向房地产项目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也有部分主动管理类的业务。随着,基金子公司数量逐渐增多,股东自身实力的强弱体现得格外明显。 公开资料统计显示,67家基金子公司中,14家具有银行背景,16家具有信托背景,而其余37家是券商系血统。具有信托背景的基金子公司业务增加同样迅猛,主要是以主动管理类业务见长。 用益信托首席研究员李旸认为,由于信托公司部分业务受到监管层的限制,房地产业务需要提前审批,且风控标准变严格,很多业务做不了,所以走基金子公司业务也很正常。 上述信托公司业务总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基金子公司对项目的风险把控没有信托公司严格,监管也较为宽松,为了项目好融资,一般都是选择收益率较高的房地产类产品。” 不仅如此,基金子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相较于信托产品在小单人数上的规定也存在较大差异。基金子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对于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客户人数要求不超过200人,远高于集合信托产品人数限制(50人),这对产品的顺利发行也是利好。 除信托项目经理将部分业务主动做到基金子公司的情况,集团层面内部业务互动,信托业务主动绕道基金子公司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上述研究总监向记者表示:“传统信托业务向基金子公司绕道,主要还是在于与监管层的博弈。特别是某些信托公司某一类项目的规模做得非常大之后,监管层对于这类项目进行风险警示,信托公司可能通过绕道基金子公司的方式继续做业务。信托公司的业绩受到影响,但是对于整个集团层面并没有影响。” 上述信托公司业务总经理向记者表示:“业内大型金融控股集团,旗下都有自己的信托公司与基金子公司,内部的业务联动也是常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