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不让石墨走稀土老路

2014-08-06 01:15:05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师烨东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师烨东 发自北京

不可再生、私挖滥采、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廉价出口、外国储备、世界产量第一、出口第一……这些当初描述稀土资源流失的词汇,如今可以一字不差地套用在天然石墨上。

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担当了世界稀土主要供应者的角色,付出了破坏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天然石墨现在走着同样的老路。

天然石墨产品的含金量与稀有程度或许还难以比肩稀土。但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已经对天然石墨以购代采多年的情况下,如果仍然不利用资源的优势去发展技术,而是等到技术发展带动高端产品需求时,才去重视原始资源,类似于稀土般亡羊补牢的做法,恐怕为时已晚。

早在2012年便已发布的《石墨行业准入条件》,曾经被业界认为是“及时雨”,期许可以规范这个产业。然而在我们的采访中,现在仍能听到对私挖滥采以及没有矿源的抱怨。文件是有了,但在规划与地方政府短期GDP出现冲突时,如何执行成了最大的难题。

石墨的产业发展不只需要文件,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更需要大量技术研发资金,需要培育市场的时间。

然而,研发上的投入比起资本市场的炒作资金,显得有点寒酸。资本的躁动,可以通过一些捕风捉影的信息瞬间掀起数十亿的财富再分配,却没有多少资金有耐心进入这个行业推动其发展。或许在概念热潮退去之后,人们才能发现,如果资金没有投入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而是在资源上大量输出或是没有根据的短期炒作,那么石墨资源,走的还是稀土资源的老路。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天然石墨需要保护。比保护更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更加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与更加合理的管控。

用非市场化的手段限制石墨的开采与出口,并非最合适的方法,但如果地方政府的默许行为阻碍着市场化的进程,那么稀土现有的管控模式经验,或许又是最好但也是最无奈的方法。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