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财通基金解构:子公司六成产品投房地产

2014-05-26 00:38:30

如今,随着证监会对非公募业务风控升级,加上光耀地产事件影响,财通基金以及与其类似的以非公募业务为主的中小基金,将会受到哪些影响?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宋双 发自成都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宋双 发自成都

光耀地产风波,将财通基金置于聚光灯下。

从各方面来看,财通基金都是当今公募基金行业的一个典型。这是一家前期筹备4年、成立已3年的“60后”(第60家及以后成立的)基金公司。与同行相比,财通基金在非公募业务的拓展上十分高调,导致其公募与非公募资产规模严重“倒挂”:前者仅8.3亿元,而后者是前者的近50倍。

谈到财通基金,“浙系”、“非公募”是绕不开的两大关键词。如今,随着证监会对非公募业务风控升级,加上光耀地产事件影响,财通基金以及与其类似的以非公募业务为主的中小基金,将会受到哪些影响?

曾经的百强房企光耀地产,如今身陷资金断链危机。被光耀“拉下水”的除了其控制的上市公司*ST新都、银行、信托计划,还有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

资料显示,2013年12月,光耀地产通过财通资产(财通基金子公司)发行了一款专项资管计划。如今,这款名为 “财通资产-光耀扬州·全球候鸟度假地特定多个客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产品 “踩雷”。值得注意的是,财通资产有101只产品,其中65只涉及房地产,而与浙江有关的多达31只,规模共计39.249亿元。

财通基金表示,今后参与地产项目将主要寻找回款速度快的刚需盘。尽管房地产行业风险不可控,但项目风险是可控的。

业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非公募业务逆势狂飙,公募业务停滞不前实际上是中小基金公司的通病,“财通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平衡。

浙系血统以江浙为大本营

尽管注册地位于上海,财通基金人却以“浙系”自居。从股东方来看,财通基金的确是不折不扣的浙系血统:三大股东财通证券、杭州实业投资集团、升华拜克均扎根浙江本土,分别持股40%、30%和30%。

这一背景也使得财通基金日后的非公募业务以江浙为大本营。

作为 “60后”(第60家及以后成立的)基金公司,财通基金成立于2011年6月。当年的一大背景是中型券商主发起的基金公司密集成立,而财通证券作为财通基金主发起人,也赶上了这趟列车。

财通基金高管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为董事长阮琪、总经理刘未、副总经理王家俊、督查长黄惠。董事长与总经理均来自第一大股东财通证券,另外两大股东各派出一名董事进入财通基金董事会。

实际上,财通基金在成立之前经过了长达4年的筹备期。早在2007年,财通证券就与杭州实业投资集团、升华拜克正式筹划组建财通基金,计划初期投入资本1亿元。

漫长的筹备期加上成立之后的连年亏损,充分考验了财通基金股东方的耐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升华拜克的财报了解到,成立当年(2011年),财通基金便迅速募集首只产品——财通价值动量,但全年营业收入仅292.38万元,亏损高达6383.7万元。

2012年初,财通基金三大股东联手增资1亿元,将其注册资本增至2亿元。但当年财通基金继续亏损5366.69万元,营业收入2470.38万元。

2013年,财通基金的经营迎来重大转机。当年营业收入2.57亿元,亏损大幅缩减至1295.58万元。

2014年一季度,财通基金终于实现扭亏。根据现代制药(600420,SH)的非公开发行预案,作为发行对象之一的财通基金一季度财务简表数据得以曝光。数据显示,财通基金一季度录得营业收入5910.01万元,实现净利润1366.97万元。

财通基金从巨亏到扭亏,区别只在非公募业务。据了解,自2013年起,经过在专户和子公司业务的冲刺,截至今年4月末,财通基金非公募资产规模已超400亿元;而据同花顺统计,截至一季度末,其公募资产规模仅为8.3亿元。

发力非公 子公司产品主投房地产

2012年以来,随着被业内称为“无所不能”的基金子公司牌照放开,一场非公募业务盛宴正式来临。

2013年是基金子公司极速扩容的一年。据统计,2012年仅成立12家,2013年成立50家基金子公司,2014年以来成立5家。截至2014年4月底,基金子公司共计67家,超过七成的基金公司已相继成立子公司。

其中,财通基金的子公司---财通资产成立于2013年6月3日,注册资本2000万元。自2013年起,经过在专户和子公司业务上的冲刺,财通基金非公募资产规模迅速扩张。

根据官网披露,截至2014年4月末,财通资产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超253亿元,旗下金融产品覆盖房地产投融资、政府基建项目融资、股票质押专项资产管理、工商企业、证券投资、投资基金、项目股权等多个新老投资领域。

“财通母子公司条线划分清晰,子公司属于类信托性质,开发的都是母公司不允许做的产品,例如直投非标等。而专户业务我们仍旧放在母公司操作。”财通基金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很多基金子公司把主要产品标的放在房地产项目,主要为各类房地产项目筹措资金,融资收益则来自于地产项目销售回款。财通资产也不例外。

记者根据财通资产官网信息,及查阅大量资料,基本掌握了财通资产旗下产品全貌。

财通资产首只产品重庆渝兴建投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于2013年7月26日面世,募集资金7950万元,共23户。

而其首只房地产产品财通资产·卓达太阳城特定多个客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成立于2013年8月7日。该产品期限为18个月,资金用途是向卓达太阳城公司发放委托贷款,专项用于石家庄卓达太阳城·环湖别墅项目群后续工程建设,该别墅约3亿元销售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该产品募集资金1亿元,共38户,预期年化收益率10.8%~11.3%,每半年分配一次。

就此,财通资产进入了房地产投融资领域。

记者了解到,财通资产旗下房地产产品以主动管理型居多,而通道业务占比较少,这进一步加剧了财通资产本身的运营风险。

记者根据产品成立公告统计发现,目前财通资产已有的101只产品中,运作于房地产项目的多达65只,规模合计71.23亿元。而目前在发的5只产品中也有3只属于房地产行业。

65只产品中,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达到12.3%,最低的为10%。年化收益率12.3%的分别是与金地集团合作开发的金地南京仙林湖特定多个客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项目规模4.5亿元;与陕西星河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的西安星河湾特定多个客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该计划共两期,规模合计2.997亿元。

由于高收益的吸引和地产商的品牌效应,上述两只产品募集规模与预期规模接近。不过,财通资产其他多数房地产产品只能募集到规模上限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此外,记者了解到,财通资产各产品收益分配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分配时点不同,主要包括按季度分配、按半年分配和按年分配。而到期是否归还本金、本息,是否分配剩余收益也因产品而异,其中承诺到期归还本金的占大多数。

产品“踩雷”三套方案应对光耀事件

既然房地产投融资项目作为财通资产的主力产品,而浙江又是其大本营,因此其地产项目多与浙江结缘,充分体现了 “本土化”特点。

不过,今年3月爆发的房地产违约第一单也正是来自浙江宁波的房地产公司兴润置业。该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为浙江地产界乃至全国房地产行业敲响了警钟,所幸并无基金子公司产品牵涉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财通资产的65只房地产产品中,与浙江有关的多达31只,规模共计39.249亿元,其中可以分为融资主体为浙江本土地产公司、项目地点位于浙江两大类,而其余地产项目也大多集中在江苏等周边地区。

上述31只产品分为1期、2期、3期、4期和8期,涉及11家公司。其中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12%,最低为10.2%。

如今,民间借贷盛行的浙江成为房地产敏感地带。因此,业内有观点认为,项目多集中于江浙地区的财通资产或许正站在 “雷区”之上。

尽管众基金从兴润置业逃过一劫,但同样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陷入破产危机的光耀地产激起了更大波澜。在光耀地产繁杂的融资手段中,基金子公司产品作为其中之一,风险再也不是写在契约书上的假设,而是已经实实在在出现了。

尽管财通资产与光耀地产合作的全球候鸟度假地项目位于江苏扬州,尚且不是光耀地产资金链断裂风险集中爆发的广东地区,但财通资产仍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光耀扬州·全球候鸟度假地特定多个客户专项资管计划分为两期,首期成立于2013年12月17日,第二期成立于2013年12月30日。两期募集上限均设置为2.5亿元,但成立时规模分别为第一期1.9亿元45户,第二期0.6亿元20户,距离募集上限尚有一定差距。

该资管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8%~11.5%,这在财通资产所开发的房地产产品中属于最低收益偏高、最高收益中等水平。具体来看,投资100万元(含)~300万元收益率为10.8%,投资300万元(含)~600万元收益率为11.2%,投资600万元 (含)以上收益率11.5%。

上述资管计划两期产品设计完全一致,均是每半年分配一次。不过在其官网披露的产品细节中,记者并未发现到期归还本金的条款,尽管该条款在财通资产其余房地产产品中较为普遍。

财通资产对光耀地产事件高度紧张,处理态度积极。其于5月10日在官网主动公告称,“对此高度关注,已经在第一时间与光耀地产进行积极沟通核实”。

截至5月22日,根据记者了解,财通提出三套解决预案,即项目公司股权收购、债权转让、资产处置变现,并积极寻找接盘方。

“不仅与光耀沟通,我们也与客户进行了沟通。我们在抢时间。接盘方来看,目前有3至4家有意向在谈,但还没有确定。不过即便三套预案不可行,还有抵押的土地作为底牌。”财通基金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光耀地产事件是否会令财通资产暂停房地产开发项目?

财通基金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今后在选择交易对手时要更加注重对方的品牌,选择地产行业龙头,同时加强投后管理,监督后续流程。不过,如光耀扬州度假地这类“高大上”的项目可能不会再参与了。

财通基金表示,今后参与地产项目将主要寻找回款速度快的刚需盘。尽管房地产行业风险不可控,但项目风险是可控的。

保公重专 已发行200只专户产品

相比子公司财通资产,财通基金在专户业务上更为“高调”。

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财通基金日常的宣传基调明显向专户倾斜,并主动冠以“定增王”和“期货专户开拓者”的称号。

财通基金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财通的发展思路是保公募重专户。”如上所述,浙系背景对于财通非公募业务发展影响深远,不仅子公司投资江浙房地产,其专户同样立足江浙一带,这里高净值人群资源充足,正好满足专户发展需要。

据同花顺统计,财通基金截至今年4月末非公募资产规模已超400亿元,而今年一季度末公募资产规模仅为8.3亿元,呈现严重倒挂。

财通基金于2011年12月30日获得专户资格,2013年正式发力专户产品。这样的发展思路得到了股东方赞许。

股东之一升华拜克2013年报中对财通基金的业务转型相当满意,称“财通积极调整产品设计方向,在发展传统公募基金的同时积极拓展专户业务,坚持以期货专户和定增业务为特色的发展路线,(2013年)共完成163只专户产品的发行募集工作”。而这一数据在今年3月份已经突破200只。

财通基金将一对一专户称为“玉泉系列”,可按客户要求专属定制,初始委托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将一对多专户称为 “富春系列”,委托人不超过200人,单个客户委托金额不低于100万元,总委托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定增专户和期货专户是其两大特色。

与此对应的是,3年过去了,财通系公募产品仅8只,规模合计仅为8.3亿元,与非公募资产规模相差近50倍;其中3只规模更是不足1亿元。财通基金2011年、2012年末公募资产规模分别为10.58亿元和25.38亿元,而在非公募业务腾飞的2013年,其公募资产规模降至7.82亿元,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态势。

财通基金称,公司的经营理念类似于“混业经营”,对待产品多是按传统业务、创新业务划分。

就此看来,不论专户还是子公司,财通基金似乎已成为为少数人理财的公募基金。而在“保公重专”的发展思路之下,如何权衡公募与非公募的发展更是财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在目前管理层对于基金非公募业务风控升级,并强调公募业务主体地位的背景之下。

业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非公募业务逆势狂飙,公募业务停滞不前实际上是中小基金公司的通病,“财通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平衡。

财通基金内部人士表示,公募业务的着力点还是在业绩上,靠业绩推动。“毕竟目前公司履历较新,尚未形成长期业绩的招牌,我们正在努力打造,而且还面临产品线建设的问题。公募成本较高,小基金公司短期内难以追求规模效应。”

目前财通基金共有8只公募产品,包括股票、偏股、指数、债券、保本几类,市场上大热的货币基金并未涉及。

财通基金称,除了打造业绩之外,特色化的产品线也是未来公募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背靠其第一大股东财通证券控股的永安期货,财通基金也准备拓展至公募领域,开发指数产品。

从投研团队来看,根据财通基金官网披露,总人数为10人。其中公募投资决策委员会由5人组成,分别是总经理刘未、投资副总监兼专户投资部总监吴成勇、基金投资部副总监吴松凯、固定收益部副总监邵骏、研究部总监助理焦庆;专户团队5人,但吴成勇和焦庆同样要负责专户。

从管理团队来看,财通基金尚算稳定,基金经理变动不算频繁。高管方面,3年以来共两位高管出走,分别是2012年7月26日前副总黄瑞庆辞职,以及2013年4月8日筹备期便已加入财通基金的前总经理陈东升辞职,后者现已成立私募基金上海同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