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石家庄关停水泥粉磨站治污被指“权宜之计”

2013-11-25 01:22:29

自10月起,河北省开始了大力治污行动,省会石家庄更是要求,区域内所有粉磨站必须在年底前全部关停。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彭小东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彭小东 发自北京

在京津冀地区雾霾频发的情况下,河北省的水泥、钢铁等高排放行业饱受诟病。

自10月起,河北省开始了大力治污行动,省会石家庄更是要求,区域内所有粉磨站必须在年底前全部关停。

粉磨站是指将水泥熟料 (半成品)掺入适量石膏再磨出水泥成品的单位。其上游熟料生产线从10月15日起,也被要求大规模关停。当地媒体报道,熟料生产线的关停时间将持续到明年4月。

“这只是权宜之计。”11月23日,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副主任赵刚说,一定要从技术上、政策上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能只靠一时的关停。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秘书长吴善淦认为,现行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新标准(征求意见稿)都太过宽松,必须制定严格的标准并加强监管。

河北省开展“利剑斩污”行动/

吴善淦在中国水泥网日前主办的“2013第六届中国水泥环保大会”上称,水泥工业排放的水泥粉(烟)尘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39%,高居工业排尘之首,属于重点污染行业。

若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横向对比,我国单位国土面积排放的水泥粉(烟)尘量是世界平均值的8.45倍,约数百万吨。

水泥工业还是高能耗行业。国务院参事室参事蒋明麟援引一组2010年的数据说,水泥工业总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总能耗5%,“这给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双重挑战。”

另一方面,在地方投资冲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水泥产能过剩加剧。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水泥生产能力达到30.7亿吨,水泥产量22.1亿吨,而水泥产能利用率73.7%。在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过剩严重过剩问题矛盾的指导意见中》(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水泥成为被点名的五个严重过剩的行业之一。

在环境治理和化解过剩产能的双重压力下,河北等水泥、钢铁行业集中地区率先行动。据当地媒体报道,从11月下旬起至2014年5月,河北省各级公安、环保部门将联合开展为期半年的“利剑斩污”行动。

10月初,一位水泥行业分析师就向《每日经济新闻》报记者透露,石家庄市提出在10月底前,关停整改市内达不到环保要求的水泥建材企业,年底前关停所有水泥粉磨厂。当地一家网络媒体报道称,熟料生产线的关停时间将持续到明年4月。

除了石家庄,河北唐山等地也要求核心经济圈内的粉磨站必须关停或减产。

据了解,不少粉磨站不仅污染大,而且生产出的水泥质量差,并以低质、低价的水泥扰乱市场。关停粉磨站能在短期内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难以在本质上解决问题。赵刚说,关停、限产只是权宜之计,一定要从技术上、政策上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新版排放标准仍在预审阶段/

吴善淦认为,目前的技术瓶颈已经突破,关键是水泥行业要制定更严、更高的颗粒物排放标准,并且加强监管。

吴善淦表示,我国长期执行的环保标准过于宽松。例如,根据现行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要求,颗粒物排放浓度是50mg/m3,而国际先进地区已经实现低于10mg/m3的粉尘排放标准。

在雾霾现象频发的今天,政府与公众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

环保部通过 《重点控制区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在47个城市对水泥、钢铁重污染行业进行总量排放限制。《指导意见》也要强化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能源、资源单耗指标约束,对整改不达标的生产线依法予以淘汰。

在紧迫压力下,环保部正在编制2013版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对粉尘、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进行收紧。据《中国证券报》5月底报道,上述《标准》已经完成全国征求意见,并已递交送审稿,将在行政审批后发布。报道援引环保部人士的消息称,预计《标准》今年7月1日前颁布,但没有最终确定。

但截至目前,上述《标准》仍未正式公布,记者获悉,其仍在预审阶段。

据悉,新版《标准》颗粒物排放浓度的标准由50mg/m3降低至30mg/m3。吴善淦认为,修订后30mg/m3还是太宽松,“与现在的灰霾现状和控制PM2.5的要求差距甚远”。

现实情况是,众多水泥企业仍认为该标准要求过高。吴善淦认为,环保部心存忧虑也是因为担心 《标准》出台后可能会引起争议。

据了解,《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现有水泥生产线NOx(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要降至450mg/m3,新建水泥生产线要低于320mg/m3,这与我国水泥工业目前Nox880mg/m3的排放水平相差甚大。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