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个股聚焦

每经网首页 > 个股聚焦 > 正文

上海本地股引领国企改革 三类公司或受益

2013-11-18 01:14:42

此次国企改革,从地域上看,上海作为试验区可能最先受益;而非竞争型国企也有望在未来长期受益。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记者 刘明涛

今年以来,国企改革备受市场关注,因为这一次“手术”革命,将对其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当《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超过千字篇幅定调未来十年的国企改革方向,并提出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实现政企分开时,“淡马锡模式”顿时浮出水面。

那么,这次超预期的改革举措将会使哪些国企直接受益?“淡马锡模式”是否适用于所有国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研究发现,此次国企改革,从地域上看,上海作为试验区可能最先受益;而非竞争型国企如军工,经营型、社会公益型国企如铁路基建,以及进入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也有望在未来长期受益。

新变革定位管资产/

经营者惰性、政府对经营干涉等国有企业固有的一些弊病,令企业的经营状况容易出现盈利不佳的问题。而近年来,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使得国企与政府、银行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发展扩张对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造成挤压,抑制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减少了市场竞争和创新,最终导致“国进民退”加重。

回顾上世纪90年代,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当时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如今,第二波国企改革势在必行,重点成为国有资本体制机制改革。

从《决定》来看,改革力度超过此前市场预期。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指出,国企改革有五大问题得到历史性突破。其中关于国企改革的道路问题,他认为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的重大突破,将在今后几年内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形成一股比较大的力量,而且是将国有和民营资本融合在一起,将民营资本的存量调动起来,和国有资本形成“国民共进”、“国民共赢”的局面。

另外,《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资产管理”概念,国家、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管资产,而不管经营,经营由若干投资公司管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资系统113个央企可以分成几大板块,分别有能源行业、机械制造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等,这些行业未来将由大的投资公司管经营,而投资公司的出现也是对投资者的保护,是对管理效率的追求。

因此,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上,政府由管企业到管资产的职能转变获得重大突破。此外,在企业使命、国企分类以及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上,均较以往有重大突破。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决定》提出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一大亮点,是实现政企分开的重要途径,也是国企改革的一大重要转变。

这一重要转变令市场想到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国企改革,具体案例便是“淡马锡模式”。

上海成改革试验田/

但从我国目前国情来看,完全效仿“淡马锡模式”是不现实的,主要可借鉴其政企分离的管理模式。因为我国国企改革还有一大难题,就是国企分类问题,不同性质的国企,未来的改革之路可能也不尽相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2012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953家,占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38.5%,市值合计13.71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1.4%。

市场人士指出,国企改革直接推广到全国的概率并不大,从今年推出上海自贸区来看,上海可能是国企改革的先行试验田,毕竟之前已有上海家化(600315,收盘价43.28元)的成功案例。

2011年11月15日,上海市国资委与上海平浦投资有限公司(平安信托旗下公司)签署协议,将上海家化集团100%股权以51.09亿元转让给后者。这样一来,上海家化的实际控制人由上海市国资委变更为平安信托,国有控股历史终结,符合国有资产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改革方向。此后,上海家化通过推出第二轮股权激励方案,实现了利润增速的进一步提高。

除了上海家化,在上海国资改革启动的预期下,上海本地另外两家企业已经走在了改革的前面。

上汽集团(600104,收盘价15.04元)日前发布公告称,为满足实施中长期激励的需求,公司委托长江养老保险设立专门投资账户,该账户针对公司管理层、关键骨干和对公司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员工,并将账户资金的80%配置于上汽集团的股票,20%配置于公司的债券。

瑞银证券指出,从中长期看,委托长江养老保险设立专门投资账户实际上是变相对公司管理层实施了股权激励,管理层利益从此和公司股价表现直接挂钩,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也使得管理层和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

另外,作为上海国资旗下唯一的医药平台,上海医药(601607,收盘价15.05元)也有可能搭上改革的快车。今年上半年,上海医药完成了董事会换届选举,现已实现平稳过渡,新一届董事会明确提出2015年业务规模超千亿的发展目标,并强调将建立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化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保持公司作为大型国企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因此,上海医药有望借此契机完善市场化机制,并在下属企业尝试鼓励单元竞争、实现“超额分成”的激励方式,成为新一轮上海国资改革的急先锋。

三类公司受益改革/

从地域上看,上海可能是国企改革先行的试验田;从国企分类上看,不同分类的企业,他们所面临的改革方式可能不尽相同。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此次《决定》尚未提及如何对国企分类,不过可能会在下一步国企改革意见上提出。他认为,按照企业性质,国企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公益型、经营型国企,二是资源垄断型国企,第三类就是非竞争性国企,主要指军工企业。

三中全会提及国企改革的核心方向是推进市场化,激发竞争活力,简而言之就是推动市场化、多元化和股份化。而产权多元化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民资,就特别适用于公益型、经营型国企,如引进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的全聚德。

全聚德此次定增方案引进IDG,并非单纯引入风投公司,而是要让IDG成为公司发展的战略伙伴,参与全聚德的经营管理。大连国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岳阳指出,全聚德一直受制于股权结构的限制,国有股权占比较大,IDG和华住酒店入股后,合计持有超过8%的股权,可以有效地改善国有股权独大的结构,并带来经营方面的提升。另外,IDG和全聚德具有一定的产业协作资源,双方可以整合各自的资源优势,丰富产品线、拓展销售渠道。

不光是引入战略伙伴,公益型国企引入民资竞争,打破国企垄断,这也将对民企产生实质性利好,这方面受益股有金融类的民生银行(600016,收盘价8.63元)、通信类的鹏博士(600804,收盘价15.26元)等。

目前民生银行“小微”战略定位清晰,创新业务加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约4049亿 元 , 同 比 增 长27.75%;小微企业贷在个人贷款及垫款中的占比较去年末提高0.16个百分点至68.94%;小微客户总数达到了169.5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0.85%。

此外,民生银行在深化“小微”战略的同时,加快推进 “小区金融”,联合政府、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正式推出民生小区金融服务店,此举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而通信领域的鹏博士,在合并长城宽带的同时,主推大宽带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在竞争型领域,将有一批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进入原属国企垄断行业,势必会带来新一轮主题投资机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至于国家利益相关的非竞争领域,比如军工企业,可能就是国家通过国企平台,以整体上市或资产注入的方式扩大掌控力。比如,之前《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未来将进一步提高市属产业类国资证券化率,力争90%以上的产业集团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市国资委系统95%的国有资产集中到前20个大企业集团,集中到关系国家战略、国计民生、城市安全等领域。

因此,整合预期强烈的军工企业如中国卫星 (600118,收盘价17.66元)、哈飞股份(600038,收盘价25.96元)将会受益国企改革。

资料库

淡马锡模式

淡马锡控股公司 (以下简称淡马锡控股)是一家新加坡政府的投资公司,新加坡财政部对其拥有100%股权。淡马锡控股直接拥有44家公司的股权,这44家公司共同组成淡马锡控股的第一层次子公司,即直属子公司。另外,淡马锡控股又分别通过产权投资活动、下设子公司等方式控制500多家公司,逐步形成了一个从政府到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产权经营多达六个组织层次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拥有淡马锡控股100%股权,但是新加坡财政部在公司内部起的作用很小,其主要事务就是任命淡马锡控股董事会主席和董事。

而淡马锡控股董事会在内部运营管理方面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股息分配及配股等事宜,并在投资决策、资金使用等方面享有完全自主权,不受新加坡财政部的约束。此外,虽然淡马锡控股的直属子公司都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但是淡马锡控股董事会作为政府的产权代表,基于保证资产增值的责任,对其直属子公司的总体经营状况仍然实施了全面监控。

当然,淡马锡控股还有一套完整的约束机制,新加坡财政部、淡马锡控股只是作为股东通过实施控股、参股等方式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除了对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企业实行独资垄断经营外,国家对大多数控股企业不采取过度保护政策,而是依市场法则公平竞争,若企业资不抵债,就会被关闭。

淡马锡模式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政府刻意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不干预这些公司在营运或商业上的种种决定。在公司治理层面,淡马锡模式是以“积极股东”身份与其政联公司之间始终保持着“一臂之距”的交往,而其对经理人的选择不仅与政府完全脱离,还拥有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其所需要的投资与管理团队可在国际范围内寻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