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民资进入银行业 短期内恐难有大作为

2013-11-12 01:14:4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珏轩 发自广州    

每经记者 杨珏轩 发自广州

自7月5日国务院发布金融“国十条”明确提出“将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来,各地民企掀起了一股争相申请设立民营银行的热潮。

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首批民营银行牌照或仅发放3张。虽然政府还没有正式公布,但业内似乎已经形成共识:获批的民营银行必定不多。

民营银行以一个垄断搅局者的身份走进公众的视野,然而在数量、规模和区域等受到限制的前提下,又能否打破现有银行的垄断格局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发现,各界普遍认为短期内民营银行难以撼动现有格局。

短期内或艰难“争食”

今日,市场传言称,首批民营银行牌照将仅发放三张,北京、天津、上海各获得一张。而此前呼声颇高的江浙、广州地区则无缘首批试点;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复星医药可能成为幸运儿。

虽然该消息没有获得相关部门证实,但业内似乎已经形成共识:首批获批的民营银行数量必定不多。某小贷公司经理杨女士此前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小贷公司比一般民营资本有更多的信贷经验和更高的风控水平,按说更有能力办好银行,但小贷转村镇银行说了多时,也没有实现。所以我觉得获批的民营银行一定是凤毛麟角,不可能贸然放开。”

至于民营银行能否打破现有行业垄断局面,业内人士王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家政策(尤其是改革性的政策)的推行向来是循序渐进的,首批获批的民营银行数量肯定不多,期望以这么少的数量和规模去打破银行业的垄断,不太现实。

“短期之内,民营银行更多扮演的是垄断利益的分食者,而且是一个处境艰难的分食者。没有政府信用背书、风险自担、网点少规模小、运营及负债成本高,这些都是民营银行的短板。民营银行短期内只能在一些固定领域,比如供应链金融、小微金融方面取得相对优势,和大银行错位竞争。”上述王先生分析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短期内只是试点,所以还谈不上冲击行业垄断。”

民营银行可使竞争更充分

根据三季报数据,今年前三季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9183.78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前三季度总利润共计6455亿元,占所有上市银行净利润的70%,国有大行的地位看起来固若金汤。

郭田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短期内民营银行难以撼动大行地位,但长期来看,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起来后,对民营银行的设立可以大批量放开,到那时便可以有效促进行业竞争,打破行业垄断。

王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首批获批的民营银行数量肯定有限,但不能用目前的数量来去推断民营银行将来的影响。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以及银行业对民营资本的逐步放开,民营银行将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最终打破垄断。因为民营资本服务意识更强,它有这个基因。民营银行不像国有大行有国家信用背书,风险自担,网点也少。所以民营银行一定会通过尽量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用户体验来争夺存款。所以长远来看,开放民营银行意义重大,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银行业由于门槛太高,造成行业垄断,供应不足。”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奚君羊进一步分析指出,“目前银行业是卖方市场,竞争不够充分。民营银行加入后,可以使竞争更加充分。资金需求方也就能得到更好的满足。”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