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讯

每经网首页 > 商讯 > 正文

中小企业不认同轮胎业准入门槛难产

2013-09-05 01:15:34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工信部委托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研究制定的 《轮胎行业准入条件》,原拟8月出台,现在却没了音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轮胎行业准入条件》争议较大,受大企业欢迎,但不获中小企业认同。此外,轮胎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某些地方还是支柱产业,支撑着就业和税收。准入条件向占比较大的中小企业动刀,也遭遇了地方阻力。

三包市场短期内难成型

今年7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受工信部之托组织讨论《轮胎行业准入条件》。

准入条件主要包括轮胎企业必须执行“三包”政策以及对缺陷产品进行召回,对已达标的轮胎企业建立星级管理模式,增加轮胎生产企业能源、资源消耗的具体要求,以及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和恶臭污染物等排放限值要求等。

一家轮胎企业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该准入条件可行性不大,不太适合当前中国轮胎行业的实际情况。

卓创咨询轮胎分析师李明维分析认为,“准入条件主要针对的是大车胎。”因为国内轿车和小车胎都带“三包”服务,非三包大车胎比较受超载车队以及中短途运输尤其是矿区和港口跑运输的中小车队的青睐。非三包轮胎对于这些车队来说,质量跟三包产品差别不大。但由于超载严重或中短途矿区内路途崎岖,轮胎用10个月就得换。他们一般不选择三包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一个大车轮胎,“三包”产品的价格约为2500元,没有“三包”的只有1500元,比正规的低了40%。如果大车22个轮子都需要更换,就多出2.2万元。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非三包市场向三包市场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在短期内难以完成,还需要很长时间。”李明维说,如果强制轮胎企业必须生产三包产品,增加轮胎保养维护、更换等售后服务以及售后服务员工,一批中小企业将因财力不够而被淘汰出市场。

中小厂是地方支柱产业

轮胎行业准入条件的另一目的是,抑制轮胎行业投资过热,防止结构性产能过剩。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投资过热难以抑制。

今年上半年,由于橡胶原料价格较低,国内轮胎行业盈利情况尚可。由于利润可观,不仅规模企业扩产,投资轮胎行业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据《2013年轮胎市场发展情况分析预测》,子午线工程巨型轮胎在2012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今年由于产能扩大及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预测销售收入增幅将在20%以上;全钢载重胎增幅也会比2012年高许多。

高利润难遏扩张冲动。“很多轮胎企业都在喊结构性过剩,但大家都在扩产。”李明维说,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利润都还可以,所以今年扩产轮胎企业较多。

上述轮胎企业负责人称,轮胎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当地的就业和税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山东东营来说,轮胎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全市有近200家轮胎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三四十家。

“如果按准入条件实行星级管理,没被评上级的企业不获国家政策和银行支持,产品销售不畅,地方政府肯定不愿意。”该人士称。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