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外资加速“吸金”中国市场 渠道争权愈演愈烈

2013-04-19 01:21:00

“得渠道者得市场”的道理已被广泛认同,随着中国车市不断发展,利润空间较大的进口车、豪华车的市场容量也随之扩大,跨国公司欲争夺中国市场渠道掌控权,从而进一步获取丰厚的利润。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黄琳涵 发自上海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实习记者 黄琳涵 发自上海

“得渠道者得市场”的道理已被广泛认同,随着中国车市不断发展,利润空间较大的进口车、豪华车的市场容量也随之扩大,跨国公司欲争夺中国市场渠道掌控权,从而进一步获取丰厚的利润。不过,虽然外资企业想要掌控销售渠道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然而对于渠道的争夺或将受到来自政策层面的影响。

随着雷诺的国产项目审批逐渐完成,新合资公司将难以回避渠道销售管理权花落谁家的问题。有消息传出,在雷诺与东风汽车的合资项目中,还计划与东风成立合资销售公司,新合资公司渠道问题进一步显现。

此前,在中外汽车合资公司中,一直是外方管技术,中方管市场,但随着近几年市场不断发展,中国市场贡献的利润在跨国公司的全球业务中占比日益扩大,跨国公司希望能更直接地管控销售渠道,从而获取更加丰厚的利润。

目前,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包括雷诺、英菲尼迪、菲亚特、JEEP等,在中国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最大利润奶牛的背景下,外方对于合资公司的掌控已经不再满足于生产和产品方面,掌控销售渠道的意图愈发明显。因此,在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关于渠道控制权纷争的话题一直不断。

合资公司欲掌握渠道权/

有媒体消息披露:“东风雷诺合资项目成立后,其将独立运营,采用独立渠道,在级别上也将与东风日产平级,雷诺希望在合资公司获得更多话语权,甚至包括对销售的管理。”

有关外资企业争夺渠道控制权的话题再次被点燃。对此,雷诺中国的相关人士不予置评,表示关于未来国产项目的销售渠道问题,目前还处于谈判阶段。

雷诺的渠道之争并非个例。中国车市不断发展,让跨国公司垂涎欲滴。而是否能通过加强销售管理权,从而争取到更多利润,也成为车企一直在思索的课题。

去年5月,英菲尼迪宣布了在华国产的消息,根据披露信息,英菲尼迪国产项目仍置于东风日产框架之下。按照业界此前的预测,英菲尼迪很可能效仿奥迪,(即负责进口车业务的奥迪中国被撤销,原有职能并入新成立的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如按照此模式,英菲尼迪在东风日产体系中导入国产项目后,将会在合资公司体系下成立新的事业部,全面统筹英菲尼迪在华销售业务。

但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管理人士曾多次公开强调,国产后英菲尼迪仍将维持“一个品牌、一个渠道”的销售原则。这意味着,英菲尼迪现有销售网络会继续保留,至于是否纳入合资公司,将是中外双方未来博弈的难点。

此外,进口品牌中,大众、奔驰持续已久的渠道之争在今年也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过去的三个月中,戴姆勒将中国销售业务进行了整合;而随着斯柯达的进口业务日渐明朗,大众中国有关进口车业务的整合工作再次被推进。

渠道争夺将受政策影响/

LMCAutomotive亚太区汽车市场研究总监曾志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国公司之所以要争夺中国业务渠道掌控权,是由于中国已成为其最重要的市场。

以大众汽车为例,根据其集团财报信息,随着近几年亚太地区销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大众在该地区的销量占全球市场比例,已由2008年的18.6%上升至34.2%,而作为亚太区最核心的中国市场,为其作出的贡献不言而喻。

“正是由于看重豪华车在中国市场的利润,跨国公司才希望加大在华话语权,从而进一步攫取丰厚的利润。”曾志凌表示,对于大多数跨国企业而言,中国市场的销量正以每年至少5%~10%的速度持续增长,并已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市场。

有观点认为,对于外资来说,加强对销售渠道的控制权,可以减轻管理和成本压力,同时获取不菲的利润。随着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渠道掌控权日益加强,其控制力度也将由渠道终端向整个价值链传导,逐渐渗入售后服务、零部件等环节。

虽然外资企业想要掌控销售渠道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然而这种行为或将受到来自于政策层面的影响。

一位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将于5月1日正式推行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以下简称 《办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跨国公司渠道争权的行为。根据《办法》,车企年度内所有销售车辆的平均单车油耗在2015年要降至6.9升/百公里,2020年降至5.0升/百公里。由于《办法》规定,核算时将以独立法人为计算单位,因此,新的合资公司倘若以独立法人身份设立独立销售渠道,那么在核算时很难达到标准。“但具体效果如何还得取决于后续是否会出台执行细则。”该人士表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