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地方政府融资冲动 政信信托谋“变形”

2013-02-22 01:12:15

部分信托公司打破了原本固化的政信合作模式,通过对信托交易对手、风控方式、担保资产的调整,规避监管束缚。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井鑫 发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杨井鑫 发自北京

在地方政府强烈的融资冲动下,“变形”的政信合作项目仍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了解,针对四部委下发的463号文件,部分信托公司打破了原本固化的政信合作模式。通过对信托交易对手、风控方式、担保资产的调整,规避监管束缚。然而,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依然是对政府信用的一种考验。

平台公司仍在发信托/

国民信托2月20日发行了一款“天津武清基础设施第二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融资3亿人民币,期限2年,投资收益为9%~9.8%,而资金投向为天津自行车王国产业园区有限公司产业园区秀园道等9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据该信托风控设置上,武清区财政出具承诺函,承诺本计划项下信托融资款列入当年区财政还款预算。而天津市武清区国有资产经营投资公司(以下简称武清区国投)为本信托计划提供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信托明确说明了武清区国投已于2011年6月调出政府融资平台。与之前常规的政信信托情况并不一样。

其他部分城市近日也有类似产品发行。2月21日,中铁信托发行的一款产品,其资金就是用于收购对地方政府的2亿元应收债权。

一家信托公司项目经理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这类信托风险不能看项目,也不能看平台,只能看背后的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和还款意愿。这就是常规用政府信用担保的政信信托项目。

据他介绍,在近期多款信托产品的设计中,平台公司将政府债务拿去信托公司融资,到期由地方政府偿还平台公司,再偿还信托资金。但是,信托的风险在于地方政府还款意愿及项目盈利能力能不能覆盖信托融资成本两方面。

信托监管存灰色地带/

监管层在去年已叫停了政信信托,但是部分公司通过规避一些条款可能对信托的发行有一定帮助。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常规政信信托的审批确实是存在一定的障碍,而明显具有政信合作特征的信托产品通常会被监管层关注。

据了解,2012年12月24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 《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这份通知中明确划定红线,地方政府不得将储备土地注入融资平台公司,不得出具担保函,公益性质项目不得通过金融机构中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直接或间接融资。

“如果是非公益性项目,通过的公司不是融资平台公司,那么是不是就不算政信合作项目呢?”上海某信托公司中层表示,这些都是灰色地带,没有规章来约束。

他认为,对463号文的解读,业内理解不同。大部分信托公司都认为,463号文所涉主体“地方融资平台”的定义,明显不包括已退出银监会名单的数千家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而这也成了地方政府融资的一条途径。

“在信托行业中,没有说不准的,那么通常意义上就是准许的。”上述人士认为,2013年地方政府的融资冲动依然强烈,即使是政府与信托的直接融资渠道被堵,地方政府肯定也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融资。

事实上,北京一家信托公司部门负责人表示,在监管层叫停了政信信托之后,政信信托的发行数量已有了明显的下降。监管层遏制这类信托的目的也基本上实现了。对于一些有“变形”的信托可能在执行的力度上就会有所缓和。

“当然,一旦这种“变形”的信托数量激增,那么监管层也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上述人士称。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