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

每经网首页 > 评论 > 正文

谁有资格做楼市的预言家?

2013-02-20 01:00:21

纵观中国楼市的发展历程,由于缺乏做空机制,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投机者,唱空是不可能赚到钱的。

◎郭文婧

言论自由,任志强有预言的权利,新华社狠批也是媒体权利。任志强可以继续说,新华社也可以继续狠批,甚至还可以“不约而同”唱出同一个调。但问题是,多年的经验已经证明,楼市的价格走向既不会听从任志强的“大炮”,也不会跟随新华社的狠批走向理性,纠结的依然是头脑不够冷静的购房者。在当下的中国楼市,谁都可以作出预言,但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成为预言家。实际上,中国的楼市根本就不需要预言家。

无利不起早。在市场经济里,各类预言背后往往都夹着特殊的利益诉求,很多人甚至为利益而信口开河,从而误导舆论、影响心态、改变价格走向。任志强作为开发商,唱多楼市是他一贯的风格。实际上,近年来,任志强还著书立说赚版费,频繁出席各种公众平台赚出场费,也需要时常炒作以保持曝光度。在房价合理回归仍是楼市“主旋律”的当下,新华社“狠批”一下任志强,是起码的责任,但还远远不够。

住房,是一种消费品,也是一种投资品,具有很强的市场性,也有着很强的政策性。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土地市场高单价、高总价的地块次第出现,楼市量价齐升势头明显,不少地方又重现了排队熬夜抢房的盛景。2012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充满无限想象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的金融定调,以及美国、日本开足马力印钞。于是,很多人认为楼市的风向变了。在此背景下,任志强再次抛出“暴涨论”,确实吹的不是一阵好风。

楼市有所回暖,这是事实。然而,是否就能够据此认为楼市的风向变了,房价将再次步入一个上升的快车道?恐怕未必。一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相关部门都三番五次强调了 “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二则,市场供应充足,2012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到了创纪录的36460万平方米,增长27%,消化存货,一线城市平均需2.4年,二线城市平均需3.7年,一些三线、四线城市则需10年甚至以上;三则,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住房报告(2012~2013)》称,到2015年之后,刚需市场将被逆转,支撑房价暴涨的动力将不足。

既然房价的涨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和措施,那么面对任志强等预言家和新华社的言论交锋,政府就不能像公众一样看热闹。可喜的是,自1月份以来,昆山、东莞、金华等地先后出台了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的通知,这与去年下半年30多个地市纷纷松绑公积金政策形成反差。虽然目前尚无法证实部分地市收紧公积金贷款政策与房地产调控有关,但目前处于政策空窗期是不争的事实,楼市调控已经进入敏感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说楼市调控已经进入生死博弈期也未尝不可。

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房价暴涨有害,房价暴跌也难以承受。但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目前房价调控已见成效,但成果仍不稳固,房价也还未回归合理价位。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走出“调调涨涨”的怪圈,在党的十八大已经明确收入倍增目标的情况下,未来与民众的消费诉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实现房地产业的软着陆,这是全社会共同的期望。如何实现房地产业的软着陆?政府不能任由各种预言大行其道,需要及时通过政策调控显示政府努力的方向。

纵观中国楼市的发展历程,由于缺乏做空机制,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投机者,唱空是不可能赚到钱的。长期以来,楼市的预言家们大多是一路看涨,造势托市。而在2005年以前,楼市的预言家很少,恰恰房价的波动幅度也不大。就如股市一样,一个充满预言的楼市,并不会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即使投资,也不是一个价值投资市场。在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资格成为预言家,但却都可以频繁作出预言。对此,有着清醒执政目标的政府,在不能禁止预言的情况下,就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各种预言作出回应。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