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麦德龙全球挥刀砍成本 中国区暂幸免于“难”

2013-02-20 00:59:4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陈婷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赵陈婷 发自北京

零售市场的不景气在2013年似乎依然没有好转。在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宣布2013年2月份的销售是一场“彻底灾难”之后,德国最大零售商麦德龙集团又公布了将继续大规模成本削减的计划。

德国媒体称,这一次的成本削减计划,麦德龙将会考虑所有的成本问题,措施甚至将延伸到执行层面。

麦德龙中国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这次计划的具体细节并不知情,但这一计划对中国区不会有影响。

国际市场风波不断

麦德龙的大规模成本削减计划和集团创始人OttoBeisheim自杀身亡的消息先后被曝光。对于其创始人的离世,麦德龙对外发声明称Beisheim因身患绝症,选择自寻短见。

相比之下,麦德龙似乎更加命途多舛。

公司财报显示,2011年,麦德龙集团实现利润7.41亿欧元,同比下降了1/5。而2012年第一财季,麦德龙的净亏损从上年同期的300万欧元扩大至8200万欧元。为此,在2012年10月,麦德龙集团宣布下调2012年盈利预期。

据了解,目前麦德龙集团旗下包括麦德龙现购自运、Real大卖场、消费电子产品店万得城和Saturn电器卖场以及GaleriaKaufhof百货商场。其中,麦德龙现购自运是德国麦德龙集团旗下最大的销售分支,也是全球现购自运经销系统的领头公司。

不过,从2012年开始,麦德龙已经在欧洲市场不断“瘦身”。

2012年5月,在宣布将旗下子公司英国Makro全部30家连锁批发超市出售给其英国的竞争对手Booker公司后,2012年12月,麦德龙又将其在中东欧四个国家的91家Real大卖场以11亿欧元出售给法国竞争对手欧尚集团,以帮助削减债务,并专注于核心业务。

在中投顾问研究员黎雪荣看来,麦德龙在欧洲市场遭遇冲击后必然对资金链造成一定压力。麦德龙此前大举进驻中国市场,在扩张门店方面花费大量资金,其资金链必定承受着重压,出售欧洲门店继而压缩欧洲市场是无奈之举。

中国区与本计划无关?

对于麦德龙在欧洲市场的表现,有业内人士指出,欧洲市场的不景气使得麦德龙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国市场便是热点之一。

记者注意到,麦德龙近年在中国的表现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其现购自运的特定模式限制,1996年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的首家现购自运批发卖场的麦德龙目前在华的门店数不过60多家,门店规模远不及沃尔玛、家乐福等同期进入的外资零售巨头。但就在沃尔玛、家乐福等企业宣布要放缓在华扩张速度之时,麦德龙却选择在此时提速。

根据联商网的统计,2012年麦德龙在华新开门店12家,其开店速度是往年的3倍,并实现了此前提出的“年内至少开10家店”的目标。

不过,相比现购自运业态的发展,麦德龙在华的另一个业态万得城却已经画上了“句号”。

2013年1月,麦德龙宣布不再继续万得城在中国的业务活动。作为消费电子零售品牌,万得城于2010年11月进入中国,目前在华设有7家门店,悉数集中在上海。但进入中国市场两年后,一度宣称到2015年要在华开百店的万得城中国公司仍未走出上海。

对于这次大规模的成本削减计划,麦德龙中国区相关负责人称麦德龙中国区的业务并不在此次发布大规模成本削减计划的上市公司中,所以这次计划对中国区没有影响。

但有分析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出售欧洲门店是麦德龙削减计划的第一步。麦德龙将分步骤对中国区域的投资资金进行压缩,比如以租赁代替购买土地打开门店,同时降低人力支出、缩减商品采购运输费用等。

“企业管理系统中,开源节流、严控财务支出是关键。麦德龙的经营方式目前还未被国内大众接受,以多样的促销活动提升客流量、刺激消费是缓解麦德龙资金压力的又一法宝。”上述人士补充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