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IPO堰塞湖六种泄洪方案解构

证券时报 2012-12-31 11:55:30

829家!这是截至2012年12月27日A股首发募股(IPO)在审待发企业的数量。

另据证券时报记者掌握的各家保荐机构储备项目信息显示,如若IPO“堰塞湖”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疏导,这一数字则很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破1000.

1000家IPO在审待发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按照2011年A股IPO平均9.86亿元的募资额计算,届时将有近万亿元的IPO融资预期高悬在A股之上。这对羸弱的A股市场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

那么,该如何对IPO“堰塞湖”进行有效“泄洪”呢?记者认为,目前至少有6种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供选择。

基于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战略,将A股IPO排队企业向新三板进行分流堪称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来自国内多家顶尖保荐机构的建议显示,“在目前800余家排队企业中,可将其中300家暂时分流至新三板挂牌,300家留在目前的A股发行通道中继续履行发审程序,剩余200余家资质较差的企业可对其IPO申请进行劝退或否决。”

12月28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本次检查特别关注拟上市企业12项粉饰或操纵利润的情形。

在目前的时点上,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政策信号:监管部门非常有可能通过本轮财务检查,来确定IPO排队企业分流的具体方案。那些存在粉饰或操纵财报的拟上市企业或将是被淘汰的对象;那些年报利润下滑较为严重的企业极有可能被分流至新三板挂牌;而那些财报较为干净、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公司将被保留至目前的发审体系内。

在一个成熟的分流方案中,那些被分流至新三板的企业未来仍有机会向创业板(行情 股吧买卖点)或主板进行转板。记者建议,可将分流至新三板的排队企业考察期定为1年。1年以后,如若企业依然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那么将允许其转板;反之则继续留在新三板。

第二种解决方案是加快以券商为主导的OTC(柜台交易)市场建设,并将IPO排队企业分流至各家保荐机构所属的OTC市场挂牌,待时机成熟时再进行转板。

不过,由于目前国内仅有西南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一家券商旗下拥有OTC市场,因此该方案可能耗时较长。但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来看,该方案亦符合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战略。

第三种方案是向海外资本市场“泄洪”,即鼓励和支持企业赴海外上市。证监会日前发布了《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文件及审核程序的监管指引》,取消了此前“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上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人民币”等财务门槛,仅要求上市企业符合上市地监管要求即可。

上述政策的出台大幅降低了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门槛和复杂程度。但由于目前海外中国概念股频遭做空机构袭击,一些上市地比如美国 、新加坡等掀起了一股中概股私有化的浪潮。在此情形下,目前800余家IPO排队企业以及数千家处于上市辅导阶段的企业中究竟有多少家愿意逆势赴境外上市尚属未知。据记者来自于保荐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的信息显示,大多数拟上市企业不愿意擅改上市地,A股上市的愿望依旧非常强烈。

第四种方案是将目前800余家IPO排队企业进行封闭审核,发审部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再接受IPO材料申请,直至IPO排队企业数量回到一个正常的数字。

记者认为,在目前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环境下,这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投行业务中有一个简单的逻辑便是,在整体经济较差的环境中,一些财务压力较大的企业将更有冲动通过包装、造假等手段去冒险闯关上市。通过“封闭审核”,虽然会令一些质地优良的企业延缓A股上市机会,但同时也避免了更多的企业去进行道德冒险。

第五种方案是提高在审企业的财务门槛,同时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审核企业的规范性事项,此外为质地优良的企业提供绿色审核通道。这种方案亦可称为“有保有控”,堪称公平有效。如果该方案得以实施,未来IPO发审通过率将会大幅降低,但二级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将会得以提升。

第六种方案则是暂停IPO,同时对现有800余家排队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政策支持,比如鼓励并支持这些排队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资产支持票据(ABS)、中票、短期融资券等进行融资。待国内经济好转之后,重启新股发行窗口。

监管部门曾于2008年实施过此种方案。彼时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国内经济亦承受较大压力,监管部门于2008年下半年暂停了IPO审核,直至2009年下半年经济复苏才重启IPO。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可操作性较强。

不过,一旦IPO暂停,相关产业链的各个机构将会面临比2008年更加严峻的经营压力,比如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IPO咨询公司、财经公关公司等。前两年A股IPO的火爆令这些机构大举招兵买马,IPO一旦暂停势必将导致这些机构大幅裁员。因此,暂停IPO虽然是解决IPO堰塞湖行之有效的方案,却并非最优的方案。

责编 吴永久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829家!这是截至2012年12月27日A股首发募股(IPO)在审待发企业的数量。 另据证券时报记者掌握的各家保荐机构储备项目信息显示,如若IPO“堰塞湖”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疏导,这一数字则很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破1000. 1000家IPO在审待发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按照2011年A股IPO平均9.86亿元的募资额计算,届时将有近万亿元的IPO融资预期高悬在A股之上。这对羸弱的A股市场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 那么,该如何对IPO“堰塞湖”进行有效“泄洪”呢?记者认为,目前至少有6种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供选择。 基于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战略,将A股IPO排队企业向新三板进行分流堪称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来自国内多家顶尖保荐机构的建议显示,“在目前800余家排队企业中,可将其中300家暂时分流至新三板挂牌,300家留在目前的A股发行通道中继续履行发审程序,剩余200余家资质较差的企业可对其IPO申请进行劝退或否决。” 12月28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本次检查特别关注拟上市企业12项粉饰或操纵利润的情形。 在目前的时点上,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政策信号:监管部门非常有可能通过本轮财务检查,来确定IPO排队企业分流的具体方案。那些存在粉饰或操纵财报的拟上市企业或将是被淘汰的对象;那些年报利润下滑较为严重的企业极有可能被分流至新三板挂牌;而那些财报较为干净、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公司将被保留至目前的发审体系内。 在一个成熟的分流方案中,那些被分流至新三板的企业未来仍有机会向创业板(行情股吧买卖点)或主板进行转板。记者建议,可将分流至新三板的排队企业考察期定为1年。1年以后,如若企业依然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那么将允许其转板;反之则继续留在新三板。 第二种解决方案是加快以券商为主导的OTC(柜台交易)市场建设,并将IPO排队企业分流至各家保荐机构所属的OTC市场挂牌,待时机成熟时再进行转板。 不过,由于目前国内仅有西南证券(行情股吧买卖点)一家券商旗下拥有OTC市场,因此该方案可能耗时较长。但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来看,该方案亦符合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战略。 第三种方案是向海外资本市场“泄洪”,即鼓励和支持企业赴海外上市。证监会日前发布了《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文件及审核程序的监管指引》,取消了此前“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上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人民币”等财务门槛,仅要求上市企业符合上市地监管要求即可。 上述政策的出台大幅降低了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门槛和复杂程度。但由于目前海外中国概念股频遭做空机构袭击,一些上市地比如美国、新加坡等掀起了一股中概股私有化的浪潮。在此情形下,目前800余家IPO排队企业以及数千家处于上市辅导阶段的企业中究竟有多少家愿意逆势赴境外上市尚属未知。据记者来自于保荐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的信息显示,大多数拟上市企业不愿意擅改上市地,A股上市的愿望依旧非常强烈。 第四种方案是将目前800余家IPO排队企业进行封闭审核,发审部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再接受IPO材料申请,直至IPO排队企业数量回到一个正常的数字。 记者认为,在目前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环境下,这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投行业务中有一个简单的逻辑便是,在整体经济较差的环境中,一些财务压力较大的企业将更有冲动通过包装、造假等手段去冒险闯关上市。通过“封闭审核”,虽然会令一些质地优良的企业延缓A股上市机会,但同时也避免了更多的企业去进行道德冒险。 第五种方案是提高在审企业的财务门槛,同时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审核企业的规范性事项,此外为质地优良的企业提供绿色审核通道。这种方案亦可称为“有保有控”,堪称公平有效。如果该方案得以实施,未来IPO发审通过率将会大幅降低,但二级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将会得以提升。 第六种方案则是暂停IPO,同时对现有800余家排队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政策支持,比如鼓励并支持这些排队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资产支持票据(ABS)、中票、短期融资券等进行融资。待国内经济好转之后,重启新股发行窗口。 监管部门曾于2008年实施过此种方案。彼时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国内经济亦承受较大压力,监管部门于2008年下半年暂停了IPO审核,直至2009年下半年经济复苏才重启IPO。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可操作性较强。 不过,一旦IPO暂停,相关产业链的各个机构将会面临比2008年更加严峻的经营压力,比如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IPO咨询公司、财经公关公司等。前两年A股IPO的火爆令这些机构大举招兵买马,IPO一旦暂停势必将导致这些机构大幅裁员。因此,暂停IPO虽然是解决IPO堰塞湖行之有效的方案,却并非最优的方案。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