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2013影子银行:来势凶猛 挑战监管

2012-12-28 00:28:35

银监会明年将继续强化影子银行的监管,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界定、识别,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井鑫 万敏 发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杨井鑫 万敏 发自北京

2012年,多家银行违规代销理财产品的事件,让影子银行的问题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目前业内对影子银行的看法不一,也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但是其聚集的风险显然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银监会明年将继续强化影子银行的监管,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界定、识别,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此外,对于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监管层也已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在社会融资规模适度扩大的同时注意结构的调整。

30万亿规模?

尽管过去两年多监管层不断强调对各类非常规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但是影子银行的规模仍呈现爆炸式增长。

从目前来看,业内人士和机构对影子银行规模的具体数字估算不一,但是基本上都处于15万亿~30万亿元的范围。

“影子银行的发展已经没有了传统的银、证、保的分界线,各机构的统计数据也存在一些分歧。”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澳新银行最新的报告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为15万亿~17万亿元,相当于正规银行体系资产的12%~13%,GDP的三分之一。宏源证券认为,目前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有21万亿元,占GDP的40%左右。广发证券则认为,中国影子银行总规模应当在30万亿元左右。

“在国内,影子银行大概可以分为三类: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融资。”北京通达投资首席分析师李鹏涛表示,这分属不同的三类“影子银行”在最近两年都表现不俗,值得一提的是,影子银行的风险聚集也非常明显。

风险“滚雪球”

2012年,业内人士对影子银行的风险高度关注,但看法却大相径庭。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影子银行的风险已经面临爆发,监管层应该紧急“刹车”;一部分经济学家却持完全相反的观点,表示如今对影子银行的风险过高估计,并不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

“事实上,风险就像在滚雪球,暂不论会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监管层踩刹车遏制一下增长趋势肯定是有必要的。”李鹏涛说。

他解释说,现在地方融资平台新增债务的比例越来越高,这种堆积效应现在看来没有问题,但是一旦新增的债务不能偿本付息的话,这个游戏也就结束了。“同样的道理,在影子银行很多的业务和项目中,无论是抵押,还是担保都是不足的,风险的集中爆发肯定是在薄弱环节。”

“银行非保本理财可能相对要好一点,而信托等非金融机构融资和民间借贷的风险要更为明显。”李鹏涛说。

据了解,今年轰动全国的老板跑路潮相继在温州、鄂尔多斯等地爆发,而其根源在于民间融资。不难发现,这种不规范和大量依赖于信用的融资方式有着极大的弊端。作为影子银行一种,其负面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除。

从信托的发展来看,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可能在年底超过保险业,但是很难让人忽略其潜在的风险。中融信托青岛凯悦项目的兑付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这种所谓的低抵押率、安全的融资方式,也暴露出了其中的种种问题。北京一家信托公司人士称,房地产信托的风险已经被业内炒得沸沸扬扬,监管层对此的审批也严格了很多。

监管新挑战

银监会对影子银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采取了多项监管措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思路。

“十八大之后,影子银行监管被银监会列为五项重要工作之一。”银监会相关人士称,从目前来看,银监会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不会放松。

事实上,对于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信托及民间借贷,监管层的监管强度大部分体现在细节上。

以信托监管为例,银监会的新政不断。在信托规模爆炸式增长的情况下,房地产信托、基建类信托、艺术品信托都被相继收紧。“监管层对信托的监管是比较有效和及时的,而核心控制体现在项目审批和窗口指导上。”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表示,房地产信托占比在去年受到监管影响已经呈下降趋势,但是其风险在年底已经有所显现。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同比增58.25%,截至2012年9月底,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已达到6.32万亿元。

对于民间借贷的监管,温州已经成为了全国的典型。“民间借贷一直以来都处于监管的边缘,而温州的做法也是在尝试将民间借贷合法化,并纳入到监管中。”某证券公司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将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村镇银行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棋,不过由于主发起人争议,目前仍未开闸。

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应该改变当前分业管理的架构,推动“一行三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政策协调。

申银万国则认为,影子银行的问题集中在更高的产品预期回报与较低的资金投向的矛盾。监管层应该将监管重点落脚在对高风险资产投向和对通道中介合规性监管等方面。

刘煜辉认为,金融监管最可能的措施是总量控制,限制增长和风险排查,在抑制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推动理财资产的回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