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险企年度收官战开打 年底高薪“拉队伍”

每日经济新闻 2012-11-28 09:15:09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某某保险公司给我的‘财补’(财务补贴)是20多万元。不过,我现在手上已经有四、五家保险公司、经纪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英雄帖’了,究竟去哪一家?还要考虑考虑。”11月23日下午,在上海主城区一家咖啡吧,某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渠道高级经理马宁(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事实上,我们公司有不少同事最近已经过去了,目的就是为了拿‘财补’。这些人不可能真正埋头做业务,最多做两、三个月,拿了‘财补’就闪人。还有一些人,已经回家‘休息’半年多了,现在也去了一家保险公司,这家公司给他的财补是一个月一万多块。”马宁继续表示。

对于年底保险公司的人才争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调查。

理财顾问模式堪忧

“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入这行没有错,错就错在跟错了领导。”2012年11月的某个下午,某中欧合资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理财顾问渠道业务经理王飞(化名)在和记者交流时略显疲惫说。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开始,这家保险公司的理财顾问营销模式,以其专业化、职业化、高端化的职业发展特征,一度吸引了大批保险代理人、大学毕业生和白领阶层加盟。

相比于传统代理人营销模式,理财顾问营销模式向保险理财顾问们支付底薪。按入职条件不同,支付底薪在1200~6000元/月不等,(后来又缴纳少许的“五险一金”)。同时,对理财顾问们的业绩提成比例,参照传统代理人的业绩提成比例,即按照单月累计业绩,对理财顾问们的业绩提成予以打折(一般是乘以0.2~0.8),也不享受续期保费收入的续佣。

在业务模式上,该保险公司向第三方电话公司购买客户预约名单(由电话公司向潜在客户预约见面时间和地点),理财顾问们在得到主管分配的名单后,通过向客户提供“理财需求分析服务”的方式来签署保单。

“开始时,我感觉我们这里挺好的,至少有底薪拿。但慢慢的,就觉得自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一位高级理财顾问表示,“比如我当月做了一张15年期期缴的单子,期缴标准保费在10000元左右,在理财顾问渠道只能拿到800~900元的佣金,而要放在代理人渠道,佣金至少是3000元,如果考虑季度奖励和续期佣金的话,至少在4500元以上。”

另一位已经离职的该渠道理财顾问表示,“时间长了,我感觉没意思。因为我们的提成是在‘c’(保险公司一种业绩计算办法)基础上乘以相关系数,不同的系数对我们的收入影响很大。我们一般都会悄悄‘累单’,以获得较高的系数。有一次,我们总监为了拿到自己的业务奖励——一台笔记本电脑,将我的单子拆开交了上去,我因此少拿了一千多块,她多了一台电脑。我感到很气愤。”

在该模式的运营中,随着监管机构对寿险“禁拨”范围的升级,“第三方”电话公司能够提供的预约名单越来越少。并且,“总监”、“经理”们对预约名单的分配,也并无规则可言,基本凭个人喜好。一些理财顾问就逐渐开始在代理人部门 “挂单”,以获取更高的佣金收入。

对此,一位知情的高级理财顾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一次早会上,我们(公司)的全国理财顾问总监对‘挂单’的事大发雷霆,还当场开除了一名理财顾问。”

人员流失严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上述公司理财顾问部属于营销服务部建制(相当于支公司),在业务高峰时期,理财顾问部下辖数个大区,大区负责人被称为总监,总监下辖几个到几十个直辖组,直辖组负责人被称为业务经理 (或助理业务经理、高级业务经理),每个直辖组组员从四、五个到三、四十个不等。

“公司对理财顾问渠道投入很大,但这些钱花在了什么地方?”一位理财顾问部管理层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此,谈及多年来在理财顾问部的经历,依旧留守在理财顾问部的“元老”李先生语气愤慨的表示,“从2006年至今,公司投入理财顾问渠道的资金超过了4亿元。问题是,这4亿元花在了什么地方了?公司高管靠做‘假保费’把规模冲上去,保费一上去就伸手向公司要钱。要到钱后,再‘砸’下去冲规模。这些高管年薪都过百万元,搞个两、三年就走人,留下一个烂摊子。比如说,我们公司从北美招来的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华东区总经理,年薪300万元,干了两、三年,什么也没干成,现在就走人了。”

李先生还表示,高管们从不替员工着想,换了一拨又一拨。而保险营销员们则像韭菜一样,割了一批,又招一批新的进来。从这个部门成立以来,基本上每个月招聘30~40个新人入职,一年下来培训300~400多人,几年下来,入职的新人有一、两千人,现在连我在内,也就剩十几个人了。

“尽管总公司全国理财顾问总监已经请我吃了好几次饭,希望我留在这个部门帮助他从头再来,但这一次我坚决要走了。估计他(指该公司全国理财顾问总监)也已经打了离职报告。”李先生表示。

年底高薪“拉队伍”

事实上,现阶段已经到了保险公司年度收官冲刺阶段,各保险公司纷纷拿出各种招聘人才 “计划”,行业“跳蚤族”也开始跃跃欲试,进入一年当中的“活跃期”。

“像我们招聘的基层业务主管,只要你能带四个业务员过来,底薪6000元起,基本上没有业务指标或者说这个业务指标达成没有什么难度。”一位上市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部门总经理在和记者交流时表示。

另一位上市寿险公司上海分公司部门负责人在与 《毎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我们有一个支公司总经理就是带团队过来的,现在在分公司系统内业务做得很好,总经理给他们的费用也是最多的,而且费用都是给支公司总经理,这个费用在团队内怎么分配,由他做主。”

事实上,随着年终冲刺阶段的到来,一些保险公司营销基本法逐步颁布,一些营销团队主管会在综合考虑“基本法”和“财补”的前提下另谋“东家”。而一些主管营销队伍的高管层也在近日忙着和基层营销主管们“把酒言欢,沟通感情”,以求稳定队伍,为业务开展打好感情牌。

“一定要把队伍做上去,扩大队伍是保险营销工作核心中的核心。”在某大型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高峰会间隙,该分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表示。

据普华永道此前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人才短缺”、“销售团队流动率”成为中小保险公司担忧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保险高管们,已经开始尝试走保险营销的“第三条”道路。据记者了解,国内不少知名风投已经与保险业资深经理人出资组建中介机构,以求在保险业渠道变革的大环境下分得一杯“羹”。据了解,仅今年9月,就有超过30家保险中介机构从保监会拿到了批复文件。

责编 杨军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