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

每经网首页 > 评论 > 正文

不可小瞧“美国制造”的威力

2012-08-18 01:14:41

美国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恰逢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美两国难免在一些产业上构成某些“交集”,直接竞争。

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伦敦奥运会落下帷幕。与中美金牌之争一样,中美制造业之间的竞争同样激烈,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金融危机后,美国逐渐加速的“再工业化”以及美国政府对“制造业回归”的强力推动正在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从2009年到2012年,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了购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内保就业促进倡议等多项政策来帮助美国制造业复兴,并逐渐体现出了政策效果。2011年美国制造业新增23.7万名就业岗位,制造业投资恢复明显。根据制造商协会的预计,美国制造业将在今明两年分别增长4%和3.5%,高于同期的美国GDP增长预期。

今年年初,奥巴马曾发表第三次国情咨文,确定其2012大选竞选主题,并提出由美国制造、本土能源、劳工技术训练与美国价值等四大支柱,建构国家永续经营建设的蓝图。美国甚至要成立贸易执法部门调查中国等国贸易行为,誓言把“流失”的“美国制造”夺回来,这是奥巴马政府欲重振美国经济的重要“轴心”。

实际上,美国的战略意图很明显。

首先,回归工业制成品,解决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

长期以来,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结构上。相比而言,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中,制成品所占比重从1995年大约94%增至2010年的96.5%以上;而美国各类进口商品价值方面,制成品所占比重呈现下滑态势。

在中美双边贸易的商品中,工业制成品占比较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纺织产品在中国对美贸易出口的占比最高。如果需要减少对中国向美输出商品的压力,就需要对占比较高的商品类别做有针对性的重点应对。按照奥巴马“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构想,机械和运输设备等工业制成品的回流无疑是解决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关键。

其次,大力度给予政策优惠促进制造业回流。

为提高美国制造业吸引资本和投资的能力,美国政府正在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降低美国制造业的税收负担,并使暂时性减税措施永久化。

金融危机以来,奥巴马政府也开始重新审视和修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协定、美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这些措施的目的依然是推动制造业回归,即取消把业务转移到海外的美国公司所享税务优惠,促使那些公司把业务回流美国,使其国内制造商能够从政府为促进就业和出口所提供的补贴中获益。

最后,鼓励创新投资与强化技术保护并重,重夺制造业优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美研发投入一直保持在占国内生产总值2.5%左右的水平上。虽然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财政捉襟见肘,经济基本面难有大起色,但政府研发预算并未减少。2011年即达1480亿美元,企业研发投入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微软一家,去年的研发投入即达95亿美元,其中90%投向了极为关键的“云计算”领域。在全球IT企业研发投入30强中,美国有12家。2011年,美国的研发投入占全球份额的33%左右,是中国的两倍半。

与此同时,随着制造业开放程度的提高,美国越来越担心尖端、高端产品制造向海外转移。最近几年,美国国内对大型喷气式飞机外购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讨论。美国业内人士担心美国飞机制造技术扩散到外国公司,提升外国企业包括其他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损害美国企业独立创新能力。上述担忧反映一个倾向,即美国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保持和强化其技术优势。

毋庸置疑,中美之间的制造业博弈只是序曲,真正的战略较量还在后头。美国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恰逢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美两国难免在一些产业上构成某些“交集”,直接竞争。美国正在酝酿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如何尽快调适心态、调整战略、破解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足的难题,必须思谋战略性的问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