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

每经网首页 > 基金 > 正文

预算缩减影响股基定投业务 货基拟推“机构定制版”

2012-08-11 00:33:4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徐皓 魏玉卿 实习记者 陆慧婧    

每经记者 徐皓 魏玉卿 实习记者 陆慧婧

编者按

大盘转了一个弯回到了年初低点,如今一路下探至2100点一线。如果是年初入市的基金投资者,手中的债券基金可能还有5%的收益,而股票基金则分化严重。此般市场演变,使得基金产品的销售状况也是冰火两重天——债券基金大多火爆热销,而偏股型产品则举步维艰。然而物极必反的道理在资本市场上多番上演着,在“钻石底”被击破的当下,基金市场是否酝酿着潜在的变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别从基金公司、销售渠道银行、以及其大客户保险机构三方面对近期基金销售风向进行了调查。

每经记者 徐皓

随行就市,顺势而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定投业务所需人力财力较大,大多数基金公司今年对于股票型基金的定投推广力度未有持续,而固定收益基金是今年下半年大部分基金公司主推的公募品种,尤以债基为重点;而基于对A股市场的不乐观预期,对于偏股型产品的营销也有所保留。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降息周期之下,基金公司也意识到货币基金的魅力将减弱,对货币基金的推广开始向有特定需求的机构客户发力。

定投业务开销不少

基金一直以来大量推广的定投业务今年开始有所懈怠。

前两年,A股市场走势低迷,一些基金公司还加大了在定投业务推广的力度,希望由此打开局面。然而今年这一热度则未有持续。有基金业市场人士表示,“除了广发、融通今年还在定投上花了点功夫,其他都没见什么动作了。”他表示,定投业务的持续推广所需人力财力不小,而今年大多公司预算都在缩水。

实际上,“放弃”股票型产品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在于对A股市场下半年的预期不明朗。

嘉实投资者回报研究中心认为,未来五个月A股市场仍难见到确定性机会,更多还是可能将平盘调整。此外,博时基金、广发基金等大型基金公司近期策略也纷纷表示类似的观点:A股估值分化依然明显,市场中报业绩风险正在逐步释放,投资者宜谨慎观望避险为主。

在此形势之下,对于偏股型基金的投资,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冯刚建议中小投资者谨慎为先,不要盲目入市,也不要跟风去做直接的投资,可适度参与一些看好的结构性主题基金产品,或者以股票型基金定投形式参与市场。

嘉实投资者回报中心负责人黄一黎则建议,选择在历史震荡市中持续表现良好,仓位、行业配置相对适中,操作比较稳健的基金。

下半年营销计划主打债基

基金公司内部年中策略陆续完成,产品推介策略方面也多有调整。除了创新产品外,传统产品中股票型品种仍旧被看淡,而继货币、理财基金热浪之后,债券型品种被提到“主打”位置。

有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年中时曾开会讨论过是否适时加大对偏股型基金的持续营销,以应对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后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出。不过,由于市场表现始终难见起色,公司目前的营销重点放在了债券基金上。

这样的情况在当下基金行业具有一定普遍性,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方了解,多家大型基金公司均计划在下半年主推债券类产品。

嘉实基金FAS投资系统最新一期的配置建议较前一期(5月1日~7月31日)已经出现较大调整。在前一期中配置建议为:36%偏股基金;22%债券基金;42%货币基金。而新一期的组合建议中调低了偏股性基金配置比例至32%,同时大幅缩减了货币基金配置比例至22%,对于债券基金配比则调高一倍至46%。

而广发基金三季度资产配置建议中同样降低了偏股型基金和货币基金的比例10个百 分 点 至30%,而债券 基 金配置比例则从20%上升至40%。与此同时,广发基金建议,当大盘跌至2147点(年初低点)之下时,可以调整配置减持10%货币基金、增持10%主动型权益类基金。

无论是从业绩的确定性还是市场需求方面,基金公司都乐得大推债基,“渠道喜欢,投资者买账,比较好发。”

上半年,债券基金的规模由2011年底的1648亿元,扩张到今年中期的2890亿元,规模增长了75.36%。今年债券新基金的平均首募规模也达到22.5亿份。而一只传统股票型产品要完成募集目标都颇为艰难。

不过,债券基金与股票基金发行的冰火两重天也让一些基金公司暗暗担忧,从过往经验来看,这往往意味着这类资产距离顶部不远了。事实上,也有债券基金经理认为,今年债市机会基本到头了。

货币基金转向机构客户

上半年货币基金的持续扩容成为助推个别基金公司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随着进入降息周期,银行间日益宽松的市场资金导致利率走低,货币基金收益率下滑。

统计显示,8月以来,货币基金万份基金单位收益率均值已降至0.8358元,折算年化收益率为3.05%,而今年6月和1月万份基金单位收益率均值分别为1.1903元和1.6173元,折算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34%和5.9%。收益率下滑幅度可见一斑。

而近期有消息称,监管部门有意将货币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俗称“久期”)从180天降至120天或更低。同时,拟进一步提升货币基金投资信用债要求,规定只能投资于AA级以上 的信用债。

此举在降低货币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同时,也必然将影响其收益率,若成行未来货币基金收益率将再收窄。

分析人士认为,监管部门有意将理财基金与货币基金区别开,引导货币基金发挥其现金管理工具职能,而不是过度追求收益率。

值得注意的是,7月末上海证监局曾下发 《关于加强货币基金风险管理的提示函》,指出辖区内基金公司货币基金的三类问题,如应付未付资金未提前一天从可用头寸中划出、未及时将应付赎回款划出、于同一对手连续交易未考虑风险等。

货基这些为提高收益率的擦边球行为,增加了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今年上半年,就有两家基金公司到期票据未按时到账,遭到监管层点名提示风险。

在此背景下,一些基金公司开始未雨绸缪,针对货币基金开发一些如外资企业等有大量现金管理需求的机构客户。

这些机构对于收益率的高低并没有过高要求,却对投资组合期限、评级等具有硬性要求,以求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流动性。

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已经有基金公司正在准备开发针对机构客户的货币基金产品,同时拟对一些企业推广其货币产品。

·市场结构

债基股基份额:从“二八开”到“三七开”

今年六月,监管部门为鼓励基金公司多推固定收益类产品,允许基金公司最多可以同时上报3只此类产品的募集申请,称希望未来固定收益类产品能占到基金总资产的一半。

目前基金市场中,固定收益类品种占比已达到28%左右,偏股型产品则占了约七成。虽然离监管层预期的平衡仍有一定距离,但这一比例相较于去年同期已经出现显著变化。截至去年年中,偏股基金和固定收益类基金的市场占比分别为83%和14%,一年的时间,后者已经大幅扩容。

基金品种市场比例的剧烈变化,一方面是因为货币基金在近一年来狂飙突进式发展成为推动固定收益类产品市场份额扩大,另一方面也归结于股基资产的持续缩水。

事实上“不管是从监管层的意图还是公司的角度,都在试图引导市场股基、债基‘七三开’的局面逆转,希望把固定收益类品种作为投资者池子中‘打底’的品种,而不是股票。”有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未来,这一趋势仍将延续。今年以来偏股型新基金发行的绝对数量仍占压倒性比例,然而在首募规模上却并不具备优势。

“根据传统发行节奏,一年还是总要发一、两只股基。”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但在资源愈发紧缺的2012年,传统股票型产品难以出现在重点产品的计划之中。

三方调查·销售渠道/

“无视”债市调整 低风险品种渠道“称王”

每经实习记者 陆慧婧

近期,股市疲软,债市也陷入调整,债券基金近一个月的平均收益率由正转负。

不过,来自业绩层面的变化,似乎并没有扰动基金产品的销售行情。股票基金销售依旧不温不火,债券基金依旧火爆。截至7月末,年内债券基金平均发行份额约26亿,股票基金平均发行份额约15亿,这还包含了两只300ETF巨擘。

投资者?渠道?是谁对债基始终热情如一?

“主要还是投资者不认可股票基金,渠道就算想推也没用。”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的内部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谈到,多年赚钱效应缺失,导致股票基金在投资者心中的地位难有提升。

此外,来自银行网点、渠道、第三方销售等多个渠道信息显示,尽管债券基金收益率有所下滑,债市走到“牛尾”的风声不时传出,但以债基为代表的低风险品种,依然获得渠道的广泛认可,在渠道中占据强势地位。

投资者冷对股基

自2007年牛市结束开始,上证指数已经调整了近5年,即使从2009年8月4日指数上触3478点算起,股市也已历经三年漫长熊市。5年时间,股票基金等权益类产品财富效应缺失,导致投资者对此类产品信心不足。

“当年投资的指数基金,现在只剩下一半,对股市还是谨慎点好。”有投资者如此感慨。

“投资者都是后知后觉的,银行只能做销售导向,现在股票型基金一般情况下就卖个2~3亿,债券基金却动不动卖个30、50亿。而且退一步说,债券‘牛尾’行情的说法也不确定,从长期来看,未来两年,债券基金业绩跑赢通胀还是大概率事件。此外,在资产配置上,股票基金这类高风险的产品,配置比例不可能太多。”一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或是投资者青睐债券基金的原因。

上述北京基金公司内部人士也称,投资者“避险情绪”严重,是股票基金“遇冷”的最关键因素。“股票基金的销售任务一直都有,而且从银行对销售人员的计价制度来看,拉到100万存款,记5分,卖出100万股基计5分,债基计3分,货基计1分,从激励制度上说,权益类产品的销售动力一直都在。关键还是客户不认可。”

银行热衷低风险类产品

事实上,除了客户的投资意愿外,作为基金最主要的销售渠道,银行理财人员给出的整体配置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起到引导作用。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各大银行网点发现,债基依旧是理财经理向客户推荐的首选对象。

“买债券基金比较好,短期虽然有所调整,但还是赚钱的。当然,如果你个人想抄股市的底,也可以投资股票基金。”工行上海一网点工作人员对于近期投资的选择,给出了他的建议。

事实上,不光银行网点,近期整体银行渠道也没有转向。“银行还是以债券基金销售为主,除非单只股票基金渠道本身就认可,会给介绍,不过总体上并没有对股票基金做配置推荐。”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上述北京基金公司内部人士也透露,目前银行整体也基本没有调整销售导向的意思,只有招商银行“风声”有所转变,建议客户降低债券的配置,增加股票的投资。“这也只是个别银行。”他进一步表示。

来自招商银行提供的5星基金池显示,三季度招商银行核心基金池共有基金36只,相比二季度的19只,股票型、债券型基金的数量都有所增加,这也从一方面说明招商银行对三季度基市投资相对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油气、黄金、不动产类的QDII也进入该基金池,包括此前二季度的国泰纳斯达克100指 数QDII、 博 时 标 普500QDII,招行基金池中的QDII已达到5只。这意味着随着美股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上扬,招商银行或认为海外市场也存在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

“监管层也有意做大固定收益产品这块,让固定收益产品成为投资者资产‘金字塔’结构的最底层,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家未来还是会加大固定收益类产品推广力度。”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第三方销售股基不积极

不仅银行渠道,基金第三方销售机构同样对股票基金的推荐不够积极。

好买基金人士表示,最主要的还是根据客户原有的资产配置情况作介绍。目前判断下半年债券市场是个中性机会,相对更推荐股票基金。此外,美国经济复苏,也会提醒客户关注QDII的投资机会,但目前看来效果不大。“客户还是更倾向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对权益类产品比较‘害怕’。”

众禄基金人士表示,近2个月来,偏股型基金销售大概占到业务量的50%,债券占比10%,不过他提醒,从历史数据上看,偏股型基金的占比在80%左右,现在的50%已经是很低的水平。

对于债券基金下半年收益或会走低的说法,他称,其实相对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盈利下滑得更加严重,去年有3.7%左右的年化收益率,今年上半年只有2.5%左右,不过股市方面也不容乐观,经济下滑,导致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从20%下滑到10%,估值进一步受到压制,进入恶性循环。两者相比,虽然固定收益类产品近期收益有下滑的趋势,但还是建议客户投资这类产品,股市要等到真正有趋势性行情显现,才会对客户做推荐。

三方调查·机构投基/

险资谨慎 不急于追加投资

每经记者 魏玉卿

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保险资金的调查来看,它们在近期的动作稍显“沉闷”,似乎并没有什么亮点。而这与市场低迷、保费增长降低以及后期引入基金、券商、保险公司资管,而不急于追加投资都不无关系。

60亿申购指标还未用完

昨日(8月10日),某大型保险公司投资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股市低迷,权益投资的收益并不理想。”当前其所在公司的权益类投资占到总量大约在10%~12%,上限为25%,处于中性。“由于宏观经济仍然处于下行期,在政策转向保增长后,其真正见底需要到三季度以后,因此不支持股市出现趋势性行情。当前股市的吸引力在于估值优势和价格低廉,因此我们仓位上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据了解,另一大型保险公司今年上半年定下的60亿的申购基金目标,目前仅差不多完成了一半。某投资经理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掌握的资金,今年基本没动,仅在近期申购了一点,并且也是以指数型基金为主,“因为其流动性好,并且也主要是以调结构、维持规模稳定为主。”

从险资以往的投资业绩来看,2004年至2010年,保险机构的年均投资收益率略超5%,只在2007年达到10.9%,2009年达到6.41%。同期,社保基金年均收益率为8.41%。相比之下,其业绩输于社保基金。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尽管险资整体投资收益为正,但在权益类投资方面则是处于负收益,从上市基金公布的年报数据就可窥探一二,不少险资从去年年底开始重押指数型基金,如易方达深证100ETF、华安上证180ETF等,但今年从二季度开始,指数也开始节节败退。

缺乏新增保费

而缺乏增量资金,也是保险当前并不急于投资的原因之一。

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费数据,今年上半年行业实现原保费收入8532亿,受寿险保费增长放缓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的总保费同比仅增长了5.9%。其中,财产险实现原保费收入2699亿,同比增长了14.4%;人身险实现原保费收入5832亿,同比仅增长2.4%。

据统计,在今年上半年保费排名前十的寿险公司中,有中国人寿、人保寿险、泰康人寿和阳光人寿4家公司保费出现负增长。其中,负增长最明显的泰康人寿,同比下降了7.8%。其中,保费增速最猛的依然是中邮人寿,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达144%。排名第二的是新华保险同比增长了10.4%。此外,增长趋势较好的还有太平人寿,同比增长达9.09%。

还有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在银行存款方面达到了2.26万亿,较前五个月的1.99万亿上升了0.27万亿元;同时,保险在投资方面减少,投资总额为39226亿元,较前五个月的39518亿元减少了292亿元。

某险企投资部相关人士曾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主要是保险行业对股市的预期不太好,同时保险公司预期央行可能会降息,所以保险公司对投资的态度偏向谨慎。”

等待新增险资管理人

保险在权益类投资上的业绩长期不佳,也促使保监会加快了引入其他投资管理人的步伐。

就在今年7月23日,保监会发布了《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最吸引市场关注的就是允许保险资金委托券商和基金公司进行投资管理。此举意味着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市场正式开放,从而改变保险资金只能委托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垄断格局。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新了解的情况,险资目前整体对市场抱有的谨慎态度,再加上即将开始引入基金、券商,还有一些保险公司也正忙着成立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现在并不急于追加投资。

北京某保险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接下来我们就要准备符合条件的券商、基金的相关材料,先做到对它们的基本实力和竞争优势有所了解,当然进入引入程序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某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认为,历史业绩和管理经验会成为险资在选拔管理人上的主要考虑因素。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