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A股量能调查:存量、增量资金“移情别恋”

每经网 2012-07-07 13:34:51

市场流动性已大不如前。按理说,随着股市扩容、社会财富增加,股市成交额应持续增长。问题出在哪?


  每经记者 赵笛


  每天盯着上证指数看的投资者发现,如今,市场流动性已大不如前。按理说,随着股市扩容、社会财富增加,股市成交额应持续增长。问题出在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市场的存量资金正源源不断地从沪市流向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市场的增量资金则被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所吸引。
  未来,市场或将呈现出三大新格局:沪市流动性继续萎缩;上证指数6124点恐难再见;被市场遗忘的“仙股”会越来越多。
/动向一/
存量资金:从主板到中小板、创业板
  市场流动性大不如从前,这些资金究竟“流动”到哪里去了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统计,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沪市主板成交量日益低迷的情况下,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成交额却在持续放大。
  这表明,主板市场的资金正流入中小板、创业板。
沪市成交额在逐年减少
  市场习惯将“股改”启动后的市场,归为一个新的阶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显示,998点以来,上证综指共经历了三次阶段性放量。
  第一次,从2006年8月到2007年7月,持续时间约一年。当时市场进入大牛市的加速上涨阶段,增量资金涌入股市,直到“5.30行情”出现。
  第二次,从2008年底至2009年12月,持续时间也是一年。当时A股结束大熊市出现反弹,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下,各类资金涌入A股,直到2009年12月“双重顶”出现。
  第三次,从2010年10月至11月中旬,持续时间仅一个多月。当时A股在横盘两个月后大幅上涨,银行等权重股大幅放量,造成了成交飙升,可惜,好景不长。
  综合来看,上述三次放量反映的三个现象值得关注。
  首先,沪市出现集中放量的时间长度,已经明显萎缩。在前两次放量均持续1年,第三次仅持续一个多月。
  其次,整体上看,这三次的量能在逐步增加。第一次的“天量”出现在2007年5月9日,沪市单边成交2572.3亿元;第二次的“天量”出现在2009年7月29日,沪市单边成交3028.2亿元;第三次的“天量”出现在2010年10月18日,沪市单边成交3075.8亿元。
  最后,2010年10月以后,沪市成交量猛地下了一个台阶,并逐级走低。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截至7月4日,沪市单边日均成交额为788.7亿元。从历史来看这一数据,2011年是978亿元,2010年是1276亿元,2007~2009年依次是1281.5亿元、748亿元、1449亿元。
  可见,今年以来沪市日均单边成交额仅比2008年高一点,比其他年份低很多。需要注意的是,2008年是超级大熊市,而今年一季度A股市场还是上行的。这么看来,沪市成交额逐年减少。
  本周的前四个交易日,沪市单边日均成交额仅剩下564亿元。
“真实换手率”惨不忍睹
  如果说上述数据反映的成交额持续减少的情况还比较抽象的话,这里不妨引入一个“真实换手率”数据。
  按道理说,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现在的成交额应多于以前。但由于A股市场不断扩容,这种成交额的增长又是失真的。所以,关键是看成交额增长是否跑赢了A股市值增长。
  所谓“真实换手率”,就是用来衡量在扩容、市值增长的情况下量能的真实水平。其公式为:真实换手率=日均成交额÷流通市值×100%。
  其原理是:用流通市值而不用总市值,能够更好地判别当前市场可交易状况,而由于官方数据只公布月度流通市值,故这里的日均成交额是通过月总成交额除以当月天数得来的。
  记者计算发现,2005年5月的真实换手率是一个低点,当时沪市流通市值为6285亿元,日均成交额为53.42亿元,真实换手率为0.85%。之后,随着股市见底998点,真实换手率得以提升。
  从上述三个放量阶段来看,2007年5月的流通市值为39101亿元,日均成交额为2208亿元。以此计算,真实换手率高达5.65%;2009年7月的流通市值为86081亿元,日均成交额为2087亿元。以此计算,真实换手率为2.42%;2010年10月的流通市值为126905亿元,日均成交额为2337亿元。以此计算,真实换手率为1.84%。
  可见,沪市的真实换手率在逐步降低,流动性在日益萎缩。
  不过,若与现在的情况相比,前期市场的换手情况还算不错了。
  记者统计发现,2011年12月,沪市流通市值为122851亿元,日均成交额为465亿元。以此计算,真实换手率只有0.38%,竟不足998点历史大底前最悲观时的一半。
  今年以来,A股出现反弹,真实换手率也出现反弹。1月到5月,沪市的真实换手率依次为0.47%、0.62%、0.72%、0.64%、0.65%,充分反映了年初震荡上行、成交换手维持较高水平的情况。
  不过,随着股市开始加速下跌,换手率也大幅萎缩。6月的数据还没出炉,但根据沪市流通市值估算为130000亿元,日均成交额606.6亿元计算,真实换手率仅剩0.47%,又回到年初的水平。
  998点前,市场人气涣散,真实换手率还有0.85%。如今的沪指在2200点,真实换手率竟只剩下0.47%,这难道不是沪市流动性大幅萎缩的标志吗?
中小板、创业板持续放量
  相比沪市量能持续减少,“真实换手率”逐级走低,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却出现了持续放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相比2008年中期中小板指数上市时日均成交额仅几十亿元,如今中小板的日均成交额可达到200亿元,最高时突破400亿元。
  创业板在上市伊始,成交额也不足百亿元,如今最高也超过200亿元。
  对于这一现象,市场普遍认为是中小板、创业板市场扩容导致的。
  的确,相对于沪市偶尔才上一个大盘股而言,中小板、创业板市场是在不断扩容。但是,市场上股票增多,与交易量增多并无必然联系。要衡量中小板、创业板市场是否持续放量,还得看“真实换手率”。
  记者统计发现,中小板方面,在上市初期的2008年7月,日均成交额为38.8亿元,当时中小板流通市值为3043亿元,所以真实换手率为1.28%。随后,中小板的真实换手率一路攀升,到了历史最高点的2010年11月,日均成交额为603亿元,流通市值15505亿元,真实换手率为3.89%;2012年3月,中小板日均成交额为363亿元,流通市值15132亿元,真实换手率为2.4%;2012年5月,中小板日均成交额为266.3亿元,流通市值16335亿元,真实换手率为1.6%。
  虽然中小板的真实换手率也根据股市波动,但整体来看,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再看创业板方面,在上市初期的2010年6月,创业板日均成交58.3亿元,流通市值为791亿元,可得真实换手率为7.4%。按道理说,创业板上市初期容易受到市场炒作影响,换手率会很高。不过,后期创业板的真实换手率仍不低。
  在顶部的2010年11月,创业板日均成交额为74.7亿元,流通市值为1894亿元,真实换手率为3.9%;在2012年6月,创业板日均成交额为104.13亿元,流通市值为2976亿元,真实换手率为3.5%。
  由此可见,虽然当前市场低迷,但创业板真实换手率与其历史顶部的换手率水平相差无几,这表明市场资金对创业板较高的关注程度。
资金流到中小板、创业板
  一边是主板股票的代表——沪市市场量能的萎缩,一边是中小板、创业板市场成交量持续保持高位,难道主板资金流向了中小板和创业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一论断是有一定道理的。
  每个月,中登公司都会对A股进行统计,其中有一个表专门统计“A股账户市值”。从2010年12月起,中登公司开始统计每月末A股账户市值分布,而在此之前,仅统计季度末的市值分布。
  记者将账户市值10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账户数、机构账户数与当月末估值点位对应比较发现,股指的涨跌关系着千万级账户的多寡。
  也就是说,当某月股指上涨,千万元级别的账户就会增加;反之,就会减少。
  由此可见,至少从2010年1月以来,千万元市值级别的账户数量相对是比较稳定的。这就是说,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相对来说是稳定的。
  在此情况下,沪市成交额、真实换手率的持续下降,就表明资金流向了深市。而根据中小板、创业板放量的情况看,这两个“小板”显然分流了不少沪市主板资金。
/动向二/
增量资金:从现货市场到股指期货
  如果说中小板、创业板分流了沪市存量资金,那么,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出现,则分流了A股的增量资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目前,A股现货市场成交额持续走低,股指期货合约的成交额却在与日放大。
股指期货持续放量
  在股指期货推出的2010年4月,股指期货日均成交量为129748.5手。按照当时点位3100点估算,日均合约价值在1206.7亿元左右。
  随后,随着市场关注的提高,参与度的增加,2012年6月18日至7月5日,股指期货日均成交量已达到336396.5手,较起初翻了近两倍。按照2400点估算,日均合约价值在2422亿元,也较最初的股指期货翻了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2年6月29日结算时起,沪深300股指期货所有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统一调整为12%。而在此之前,交易所近月合约收取15%的保证金,而期货公司通常在交易所的基础上再上浮2%~3%不等。
  若以早期合约17%的保证金为例,2010年4月的日均成交金额为205亿元;以如今14%的保证金比例为例,当下日均成交金额为3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股指期货运行伊始,沪深300曾在3100点高位,而如今沪深300已经跌至2400一线。按道理说,点位下降,每笔合约交易所需资金越小。但如今成交额的放量表明,资金确实在不断地流入股指期货。
持仓数大幅增加
  由于股指期货是T+0交易,市场无法得知投资者每天在股指期货中换几次手,故无法准确判断每日参与股指期货资金的数量。仅以日均成交量来看股指期货的“吸金”未免有些扩大。
  实际上,就从中金所每日公布的多空持仓数量,也能看出股指期货持续放量的本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2012年7月4日的IF1207合约、2011年7月1日的IF201107合约、2010年7月1日IF1007合约后发现,各期货公司的持仓量均大幅上升。
  2010年7月1日,IF1007合约,国泰君安持买单量为1782手,持卖单量为3421手,均排名第一;
  2011年7月1日,IF1107合约,华泰长城持买单量为2900手,国泰君安持卖单量为6321手,各排名第一;
  2012年7月4日,IF1207合约,国泰君安持买单量为4066手,持卖单量为8474手,均排名第一。
  显然,相比日成交数据,持仓过夜的数据更能够真实反映股指期货市场的活跃程度。从以上数据看,2010~2012年这三年间,股指期货的持仓率和参与度稳步上升。
增量资金流向期货
  早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市场就激烈讨论:股指期货上市会不会分流现货市场的资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大多数分析认为,股指期货不会分流A股资金,原因就是股指期货和A股处于不同市场。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曾指出,股指期货的资金不一定来自股市,所谓“资金分流”的猜测并不合理。
  平安期货分析师李建春也指出,市场缩量不能简单认为是股指期货的分流作用。股指期货交易有利于吸引场外资金入市,增强市场流动性。
  的确,从记者总结引用的上述数据也可发现,说A股资金大幅流向股指期货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在沪市量能减少的情况下,中小板、创业板的量能却在增加,这只能说明资金从主板流向了“小板”;其次,从每月末账户市值统计看,千万级账户的波动与股指涨跌有关,并未见股指期货推出后,千万级账户大幅减少的情况。
  可见,A股的存量资金并未明显流向股指期货市场。
  那么,股指期货的放量,资金来自哪里呢?
  记者注意到,股指期货影响的并不是股市存量资金,而是那些游离于二级市场之外的增量资金。
  一方面,股指期货的高杠杆,会吸引一批原本有意投资股市的投资者转投股指期货。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中金所数据显示,股指期货开户者中,约80%投资者来自商品期市的老客户。显然,再指望将期货客户开发成股市客户就很难了。
  另一方面,从以往数据看,在股市大跌、政策出手等关键底部,成交量往往会放大,说明有场外增量资金进场抄底。如今股指期货推出后,场外增量资金显然更愿意参与股指期货的高杠杆交易。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来沪市在底部区域鲜有大幅放量的原因。
/量能走向/
未来市场三大猜想
  当存量资金从主板流向中小板、创业板,当增量资金远离A股转投向股指期货,未来市场的成交量将会何去何从?
  如今,新三板、国际板魅影若隐若现,又值国债期货等其他金融衍生品有望陆续推出之际,A股市场又将出现怎么样的变化?
猜想一:沪市流动性继续萎缩
  从上文结论可知,存量资金从沪市主板流向中小板、创业板,是导致沪市成交额、真实换手率持续降低的主因。另一方面,增量资金也绕道而行。
  未来沪市的流动性会进一步萎缩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未来,国际板、新三板、国债期货等新生产品将对A股存量、增量资金构成冲击,沪市成交可能将继续萎缩。
  仅以国际板为例,6月4日的股市大跌便有国际板的魅影。当时消息显示,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八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由于该《指导意见》含有“适时试点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等内容,造成市场对国际板将出的恐慌。
  在市场的眼中,国际板推出将比新股发行带来更凶猛的扩容压力。
  数据显示,2010年IPO募集资金规模为4883亿元,2011年为2756.96亿元。这一扩容已给市场资金面造成不小的影响。然而,一旦国际板推出,国际大型企业的融资额将是惊人的。正如经济学家谢百三所言,一个汇丰控股募集50亿英镑,等于500亿元人民币;上一个路透社、纽交所、可口可乐,又要募几百上千亿。
  在此背景下,深谙其道的A股市场屡屡在有国际板消息出现后出现大跌。
  从目前情况看,国际板的推出只是时间问题,这必将继续困扰A股。国际板一旦推出,势必对A股流通性构成进一步冲击。
猜想二:6124点难再见
  众所周知,998点到6124点的大牛市行情,是增量资金汹涌入市推动的结果。未来,增量资金还能够推动沪指奔向6124点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股市增量资金本就不多。
  首先,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热钱持续流出。数据显示,由于人民币贬值预期,以及出口增速放缓,今年前5个月新增外汇占款只有2535亿,乐观估计全年到1万亿,大幅低于2011年的2.78万亿。
  其次,在本就稀少的增量资金中,随着高杠杆的金融衍生品越来越多,增量资金选择的去处也越来越多。以前,只要有明确的底部信号,资金就蜂拥进入股市,这样的场景很难再出现了,因为增量资金完全可以通过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炒作,赚取更多利润。
  记者注意到,6124点是增量资金不断堆积的成果。在2007年5月的4000点一线,沪市的“真实换手率”一度高达5.65%。而如今仅有0.47%。
  即使不考虑流通市值的增加,以6月份约130000亿元的流通市值计算,沪市真实换手率若要达到1%,日均成交额需达到1300亿元水平,即现在的成交额要翻倍。
  而要达到2007年5月份的5.65%水平,即使不考虑市值暴增,沪市单边日均成交额也要达到7000亿元。
猜想三:未来“仙股”辈出
  在资金从股市流出、从主板流出后,市场活跃度将出现明显分化。一批有业绩、有题材的热门股,将获得资金的炒作,而业绩差、无题材的冷门股将受到资金抛弃。
  昨日是一个月来的第二次降息,午后,市场资金疯狂涌入医药、地产等个股,推升股指大幅上演,一批冷门股却鲜有资金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昨日成交额不足1000万元的股票多达570家,成交额不足200万元的有8家。在股指如此活跃的情况下,郴电国际(600969,收盘价14.85元)竟23分钟无一笔成交。
  股价方面,目前股价低于3元的个股多达57家,其中除了一批没有业绩支撑的“大块头”外,还包括一些总市值不足20亿元的小盘股。它们由于缺乏业绩、题材支撑,少有人问津。
  值得注意的是,A股每年将扩容数百只股票,随着股票的增多,市场关注度会根据偏好来选择,越来越多的“冷门股”将被遗忘。

责编 靳水平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赵笛   每天盯着上证指数看的投资者发现,如今,市场流动性已大不如前。按理说,随着股市扩容、社会财富增加,股市成交额应持续增长。问题出在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市场的存量资金正源源不断地从沪市流向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市场的增量资金则被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所吸引。   未来,市场或将呈现出三大新格局:沪市流动性继续萎缩;上证指数6124点恐难再见;被市场遗忘的“仙股”会越来越多。 /动向一/ 存量资金:从主板到中小板、创业板   市场流动性大不如从前,这些资金究竟“流动”到哪里去了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统计,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沪市主板成交量日益低迷的情况下,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成交额却在持续放大。   这表明,主板市场的资金正流入中小板、创业板。 沪市成交额在逐年减少   市场习惯将“股改”启动后的市场,归为一个新的阶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显示,998点以来,上证综指共经历了三次阶段性放量。   第一次,从2006年8月到2007年7月,持续时间约一年。当时市场进入大牛市的加速上涨阶段,增量资金涌入股市,直到“5.30行情”出现。   第二次,从2008年底至2009年12月,持续时间也是一年。当时A股结束大熊市出现反弹,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下,各类资金涌入A股,直到2009年12月“双重顶”出现。   第三次,从2010年10月至11月中旬,持续时间仅一个多月。当时A股在横盘两个月后大幅上涨,银行等权重股大幅放量,造成了成交飙升,可惜,好景不长。   综合来看,上述三次放量反映的三个现象值得关注。   首先,沪市出现集中放量的时间长度,已经明显萎缩。在前两次放量均持续1年,第三次仅持续一个多月。   其次,整体上看,这三次的量能在逐步增加。第一次的“天量”出现在2007年5月9日,沪市单边成交2572.3亿元;第二次的“天量”出现在2009年7月29日,沪市单边成交3028.2亿元;第三次的“天量”出现在2010年10月18日,沪市单边成交3075.8亿元。   最后,2010年10月以后,沪市成交量猛地下了一个台阶,并逐级走低。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截至7月4日,沪市单边日均成交额为788.7亿元。从历史来看这一数据,2011年是978亿元,2010年是1276亿元,2007~2009年依次是1281.5亿元、748亿元、1449亿元。   可见,今年以来沪市日均单边成交额仅比2008年高一点,比其他年份低很多。需要注意的是,2008年是超级大熊市,而今年一季度A股市场还是上行的。这么看来,沪市成交额逐年减少。   本周的前四个交易日,沪市单边日均成交额仅剩下564亿元。 “真实换手率”惨不忍睹   如果说上述数据反映的成交额持续减少的情况还比较抽象的话,这里不妨引入一个“真实换手率”数据。   按道理说,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现在的成交额应多于以前。但由于A股市场不断扩容,这种成交额的增长又是失真的。所以,关键是看成交额增长是否跑赢了A股市值增长。   所谓“真实换手率”,就是用来衡量在扩容、市值增长的情况下量能的真实水平。其公式为:真实换手率=日均成交额÷流通市值×100%。   其原理是:用流通市值而不用总市值,能够更好地判别当前市场可交易状况,而由于官方数据只公布月度流通市值,故这里的日均成交额是通过月总成交额除以当月天数得来的。   记者计算发现,2005年5月的真实换手率是一个低点,当时沪市流通市值为6285亿元,日均成交额为53.42亿元,真实换手率为0.85%。之后,随着股市见底998点,真实换手率得以提升。   从上述三个放量阶段来看,2007年5月的流通市值为39101亿元,日均成交额为2208亿元。以此计算,真实换手率高达5.65%;2009年7月的流通市值为86081亿元,日均成交额为2087亿元。以此计算,真实换手率为2.42%;2010年10月的流通市值为126905亿元,日均成交额为2337亿元。以此计算,真实换手率为1.84%。   可见,沪市的真实换手率在逐步降低,流动性在日益萎缩。   不过,若与现在的情况相比,前期市场的换手情况还算不错了。   记者统计发现,2011年12月,沪市流通市值为122851亿元,日均成交额为465亿元。以此计算,真实换手率只有0.38%,竟不足998点历史大底前最悲观时的一半。   今年以来,A股出现反弹,真实换手率也出现反弹。1月到5月,沪市的真实换手率依次为0.47%、0.62%、0.72%、0.64%、0.65%,充分反映了年初震荡上行、成交换手维持较高水平的情况。   不过,随着股市开始加速下跌,换手率也大幅萎缩。6月的数据还没出炉,但根据沪市流通市值估算为130000亿元,日均成交额606.6亿元计算,真实换手率仅剩0.47%,又回到年初的水平。   998点前,市场人气涣散,真实换手率还有0.85%。如今的沪指在2200点,真实换手率竟只剩下0.47%,这难道不是沪市流动性大幅萎缩的标志吗? 中小板、创业板持续放量   相比沪市量能持续减少,“真实换手率”逐级走低,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却出现了持续放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相比2008年中期中小板指数上市时日均成交额仅几十亿元,如今中小板的日均成交额可达到200亿元,最高时突破400亿元。   创业板在上市伊始,成交额也不足百亿元,如今最高也超过200亿元。   对于这一现象,市场普遍认为是中小板、创业板市场扩容导致的。   的确,相对于沪市偶尔才上一个大盘股而言,中小板、创业板市场是在不断扩容。但是,市场上股票增多,与交易量增多并无必然联系。要衡量中小板、创业板市场是否持续放量,还得看“真实换手率”。   记者统计发现,中小板方面,在上市初期的2008年7月,日均成交额为38.8亿元,当时中小板流通市值为3043亿元,所以真实换手率为1.28%。随后,中小板的真实换手率一路攀升,到了历史最高点的2010年11月,日均成交额为603亿元,流通市值15505亿元,真实换手率为3.89%;2012年3月,中小板日均成交额为363亿元,流通市值15132亿元,真实换手率为2.4%;2012年5月,中小板日均成交额为266.3亿元,流通市值16335亿元,真实换手率为1.6%。   虽然中小板的真实换手率也根据股市波动,但整体来看,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再看创业板方面,在上市初期的2010年6月,创业板日均成交58.3亿元,流通市值为791亿元,可得真实换手率为7.4%。按道理说,创业板上市初期容易受到市场炒作影响,换手率会很高。不过,后期创业板的真实换手率仍不低。   在顶部的2010年11月,创业板日均成交额为74.7亿元,流通市值为1894亿元,真实换手率为3.9%;在2012年6月,创业板日均成交额为104.13亿元,流通市值为2976亿元,真实换手率为3.5%。   由此可见,虽然当前市场低迷,但创业板真实换手率与其历史顶部的换手率水平相差无几,这表明市场资金对创业板较高的关注程度。 资金流到中小板、创业板   一边是主板股票的代表——沪市市场量能的萎缩,一边是中小板、创业板市场成交量持续保持高位,难道主板资金流向了中小板和创业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一论断是有一定道理的。   每个月,中登公司都会对A股进行统计,其中有一个表专门统计“A股账户市值”。从2010年12月起,中登公司开始统计每月末A股账户市值分布,而在此之前,仅统计季度末的市值分布。   记者将账户市值10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账户数、机构账户数与当月末估值点位对应比较发现,股指的涨跌关系着千万级账户的多寡。   也就是说,当某月股指上涨,千万元级别的账户就会增加;反之,就会减少。   由此可见,至少从2010年1月以来,千万元市值级别的账户数量相对是比较稳定的。这就是说,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相对来说是稳定的。   在此情况下,沪市成交额、真实换手率的持续下降,就表明资金流向了深市。而根据中小板、创业板放量的情况看,这两个“小板”显然分流了不少沪市主板资金。 /动向二/ 增量资金:从现货市场到股指期货   如果说中小板、创业板分流了沪市存量资金,那么,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出现,则分流了A股的增量资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目前,A股现货市场成交额持续走低,股指期货合约的成交额却在与日放大。 股指期货持续放量   在股指期货推出的2010年4月,股指期货日均成交量为129748.5手。按照当时点位3100点估算,日均合约价值在1206.7亿元左右。   随后,随着市场关注的提高,参与度的增加,2012年6月18日至7月5日,股指期货日均成交量已达到336396.5手,较起初翻了近两倍。按照2400点估算,日均合约价值在2422亿元,也较最初的股指期货翻了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2年6月29日结算时起,沪深300股指期货所有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统一调整为12%。而在此之前,交易所近月合约收取15%的保证金,而期货公司通常在交易所的基础上再上浮2%~3%不等。   若以早期合约17%的保证金为例,2010年4月的日均成交金额为205亿元;以如今14%的保证金比例为例,当下日均成交金额为3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股指期货运行伊始,沪深300曾在3100点高位,而如今沪深300已经跌至2400一线。按道理说,点位下降,每笔合约交易所需资金越小。但如今成交额的放量表明,资金确实在不断地流入股指期货。 持仓数大幅增加   由于股指期货是T+0交易,市场无法得知投资者每天在股指期货中换几次手,故无法准确判断每日参与股指期货资金的数量。仅以日均成交量来看股指期货的“吸金”未免有些扩大。   实际上,就从中金所每日公布的多空持仓数量,也能看出股指期货持续放量的本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2012年7月4日的IF1207合约、2011年7月1日的IF201107合约、2010年7月1日IF1007合约后发现,各期货公司的持仓量均大幅上升。   2010年7月1日,IF1007合约,国泰君安持买单量为1782手,持卖单量为3421手,均排名第一;   2011年7月1日,IF1107合约,华泰长城持买单量为2900手,国泰君安持卖单量为6321手,各排名第一;   2012年7月4日,IF1207合约,国泰君安持买单量为4066手,持卖单量为8474手,均排名第一。   显然,相比日成交数据,持仓过夜的数据更能够真实反映股指期货市场的活跃程度。从以上数据看,2010~2012年这三年间,股指期货的持仓率和参与度稳步上升。 增量资金流向期货   早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市场就激烈讨论:股指期货上市会不会分流现货市场的资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大多数分析认为,股指期货不会分流A股资金,原因就是股指期货和A股处于不同市场。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曾指出,股指期货的资金不一定来自股市,所谓“资金分流”的猜测并不合理。   平安期货分析师李建春也指出,市场缩量不能简单认为是股指期货的分流作用。股指期货交易有利于吸引场外资金入市,增强市场流动性。   的确,从记者总结引用的上述数据也可发现,说A股资金大幅流向股指期货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在沪市量能减少的情况下,中小板、创业板的量能却在增加,这只能说明资金从主板流向了“小板”;其次,从每月末账户市值统计看,千万级账户的波动与股指涨跌有关,并未见股指期货推出后,千万级账户大幅减少的情况。   可见,A股的存量资金并未明显流向股指期货市场。   那么,股指期货的放量,资金来自哪里呢?   记者注意到,股指期货影响的并不是股市存量资金,而是那些游离于二级市场之外的增量资金。   一方面,股指期货的高杠杆,会吸引一批原本有意投资股市的投资者转投股指期货。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中金所数据显示,股指期货开户者中,约80%投资者来自商品期市的老客户。显然,再指望将期货客户开发成股市客户就很难了。   另一方面,从以往数据看,在股市大跌、政策出手等关键底部,成交量往往会放大,说明有场外增量资金进场抄底。如今股指期货推出后,场外增量资金显然更愿意参与股指期货的高杠杆交易。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来沪市在底部区域鲜有大幅放量的原因。 /量能走向/ 未来市场三大猜想   当存量资金从主板流向中小板、创业板,当增量资金远离A股转投向股指期货,未来市场的成交量将会何去何从?   如今,新三板、国际板魅影若隐若现,又值国债期货等其他金融衍生品有望陆续推出之际,A股市场又将出现怎么样的变化? 猜想一:沪市流动性继续萎缩   从上文结论可知,存量资金从沪市主板流向中小板、创业板,是导致沪市成交额、真实换手率持续降低的主因。另一方面,增量资金也绕道而行。   未来沪市的流动性会进一步萎缩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未来,国际板、新三板、国债期货等新生产品将对A股存量、增量资金构成冲击,沪市成交可能将继续萎缩。   仅以国际板为例,6月4日的股市大跌便有国际板的魅影。当时消息显示,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八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由于该《指导意见》含有“适时试点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等内容,造成市场对国际板将出的恐慌。   在市场的眼中,国际板推出将比新股发行带来更凶猛的扩容压力。   数据显示,2010年IPO募集资金规模为4883亿元,2011年为2756.96亿元。这一扩容已给市场资金面造成不小的影响。然而,一旦国际板推出,国际大型企业的融资额将是惊人的。正如经济学家谢百三所言,一个汇丰控股募集50亿英镑,等于500亿元人民币;上一个路透社、纽交所、可口可乐,又要募几百上千亿。   在此背景下,深谙其道的A股市场屡屡在有国际板消息出现后出现大跌。   从目前情况看,国际板的推出只是时间问题,这必将继续困扰A股。国际板一旦推出,势必对A股流通性构成进一步冲击。 猜想二:6124点难再见   众所周知,998点到6124点的大牛市行情,是增量资金汹涌入市推动的结果。未来,增量资金还能够推动沪指奔向6124点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股市增量资金本就不多。   首先,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热钱持续流出。数据显示,由于人民币贬值预期,以及出口增速放缓,今年前5个月新增外汇占款只有2535亿,乐观估计全年到1万亿,大幅低于2011年的2.78万亿。   其次,在本就稀少的增量资金中,随着高杠杆的金融衍生品越来越多,增量资金选择的去处也越来越多。以前,只要有明确的底部信号,资金就蜂拥进入股市,这样的场景很难再出现了,因为增量资金完全可以通过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炒作,赚取更多利润。   记者注意到,6124点是增量资金不断堆积的成果。在2007年5月的4000点一线,沪市的“真实换手率”一度高达5.65%。而如今仅有0.47%。   即使不考虑流通市值的增加,以6月份约130000亿元的流通市值计算,沪市真实换手率若要达到1%,日均成交额需达到1300亿元水平,即现在的成交额要翻倍。   而要达到2007年5月份的5.65%水平,即使不考虑市值暴增,沪市单边日均成交额也要达到7000亿元。 猜想三:未来“仙股”辈出   在资金从股市流出、从主板流出后,市场活跃度将出现明显分化。一批有业绩、有题材的热门股,将获得资金的炒作,而业绩差、无题材的冷门股将受到资金抛弃。   昨日是一个月来的第二次降息,午后,市场资金疯狂涌入医药、地产等个股,推升股指大幅上演,一批冷门股却鲜有资金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昨日成交额不足1000万元的股票多达570家,成交额不足200万元的有8家。在股指如此活跃的情况下,郴电国际(600969,收盘价14.85元)竟23分钟无一笔成交。   股价方面,目前股价低于3元的个股多达57家,其中除了一批没有业绩支撑的“大块头”外,还包括一些总市值不足20亿元的小盘股。它们由于缺乏业绩、题材支撑,少有人问津。   值得注意的是,A股每年将扩容数百只股票,随着股票的增多,市场关注度会根据偏好来选择,越来越多的“冷门股”将被遗忘。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