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孰是孰非?纽约市长出面力挺高盛

2012-03-20 01:25:2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可瞻 实习记者 钟舒    

每经记者 杨可瞻 实习记者 钟舒

如果你是高盛的铁杆拥趸,也许会乐于听到下面这条消息:著名金融终端商Bloomberg创始人同时也是纽约市长的迈克·布隆博格,在格雷格·史密斯(GregSmith)事件后访问了高盛。他不仅和高盛CEO共进了一顿汉堡大餐,更力挺高盛并没有做错。

当然,关于史密斯还能否在华尔街混下去似乎已没有太多悬念了。重要的是,到底谁错了?

最终受害人:客户的客户

高盛是否真如格雷格·史密斯所抱怨的一样,充满着有毒的文化并且将自我利益凌驾于客户利益之上?我们对此不便妄加评判,但可以先告诉你一个小故事:早在上世纪20年代时,国家城市银行将有问题的拉美债券打包成全新的证券,随后将它们悉数卖给客户。在1929年大萧条爆发后,这些证券变得一文不值,但银行却借此活了下来。

也许,这就是华尔街的本质,高盛不过扮演了其中领头羊的角色。特别是当你读完下面这条消息后,便会发现金融与政治之间时常在玩最亲密的游戏。

上周末,布隆博格光临了位于纽约世贸中心附近的高盛塔并逗留了1个小时之久。期间,他几乎和每一个高盛交易员及部门主管作了亲切攀谈。他鼓励他们,“高盛是构成城市经济的重要部分,对于公司的无端攻击将最终伤害每一位纽约人。”布隆博格还特别出,“史密斯太幼稚了,高盛是一家公司,赚钱是他们的天职。”

可格雷格·史密斯显然不这么认为。在辞职信中他提到,高盛的文化没有改变,他们将最终丧失客户,从对冲基金经理一直到私募股权客户。这些都将对高盛中长期发展构成威胁。

对 此 ,CNBC著 名 主 持 人DAVID·FABER表示了明显异议。他认为,“高盛的客户其实非常清楚他们可能被公司玩,但他们却不会离开高盛。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他们的选择并不多。随着贝尔斯登和雷曼退出,整个行业竞争并不激烈。如果你真想干点什么,还不得不拉上高盛。其次,即便是高盛的客户,他们也可能通过收取惊人的高费用来剥削其下线客户。所以最终游戏的输家是客户的客户,通俗一点讲是40.1万美元养老金的投资者。”

亟待披露的“利益冲突”

但如果不考虑史密斯所说的“道德问题”,高盛多重身份背后确实存在难以避免的利益冲突。比如一个简单的问题,高盛到底是交易商还是做市商,是财务顾问还是投行顾问?

“提线木偶门”发生后的第三天(3月16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高盛正在考虑加强向客户披露银行职员金融资产头寸等内部规则的执行力度。

上个月,美国特拉华州某法庭对高盛提出批评,因为高盛银行家StephenDaniel在一笔总额211亿美元的交易中可能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同时,高盛还涉嫌有意压低收购价格。

2011年10月16日,美国能源公司KinderMorgan以211亿美元收购天然气公司ElPaso,高盛为该项并购交易提供了顾问服务。法庭文件显示,参与交易过程的StephenDaniel持有KinderMorgan公司价值34万美元的股票,高盛的PE部门拥有KinderMorgan19.1%的股权。此外,高盛在代表ElPaso进行被收购谈判的同时,也在为ElPaso可能发生的输油管业务分拆提供咨询服务。

对此,美联储前主席PaulVolcker一语道破:自高盛上市以来,它的交易操作便开始损害到客户利益,其业务模式导致了众多的利益冲突。直到去年,高盛才在监管压力下首次从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服务、投资与借贷(即自营投资),以及投资管理四个层面进行财务披露。在2011年1月19日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财报中,人们第一次得以了解高盛的自营交易仓位,而在此前的财报中,高盛一直将所有的交易与其自有本金进行的投资合并披露。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