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2-02-18 10:02:06
最后,对于投资机会,有分析认为,在缩量上涨的情况下,蓝筹股的机会更为明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认为,首先,市场要习惯这种缩量上涨的行情。
据中金公司早前测算,2012年股市资金需求量约1.25万亿元,而目前预计的资金供给是约1.03万亿元。这导致今年资金缺口高达0.22万亿元。中金公司认为,股市的资金供需平衡改善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政策驱动资金成本下降,从而推动居民资产重新配置,回流股票市场;二是利用制度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显然,前者属于市场层面,这需要股指上行的配合;而后者属于政策层面,比如养老金入市如果成行,必将引导更多的长期资金进入股市。
遗憾的是,当前上述两个方面的情况并不明朗。此外,再加上欧债、QE3、通胀、国内经济前景等多因素的制约,指望资金面供给和量能的大幅改善,尚不现实。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寻找到了一条缩量上涨之路。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6.53%的成交额增幅便推动1%的指数涨幅,是比较可观的数据。
其次,从2132点反弹以来的市场状况看,成交放量和股价上行并不构成正相关。在当前环境下,传统的看量能追股票的做法应该谨慎,对于放量的个股应该警惕。
统计显示,今年1月6日~2月16日,在A股反弹的背景下,共有111只股票逆市下跌,而这些下跌的股票呈现出两种:一是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占据了绝大多数席位,二是这些小盘股出现了相对较大的换手率。比如换手率最高的天舟文化(300148,收盘价24.78元),区间涨幅仅为1.76%;星期六(002291,收盘价8.12元)在1月10日放出历史天量,随后却是暴跌。
蓝筹股迎来机会?
最后,对于投资机会,有分析认为,在缩量上涨的情况下,蓝筹股的机会更为明显。
从后5.30行情看,当时的市场格局便是缩量上涨,蓝筹股上涨。记者对比后发现,后5.30行情与当前行情虽然在点位上明显不同,但却存在不少类似的地方。
比如政策信号方面。2007年5月30日,A股市场因为财政部凌晨宣布上调印花税,导致股市在短短一周内从4300点一路狂泄至3400点,众多股票连续遭遇3个跌停板,投资者损失惨重。
在5.30暴跌之前,市场的氛围是,垃圾股疯狂上涨,认沽权证遭到恶炒,游资大户兴风作浪。实际上,就在2007年5月14日,证监会就发布了通知明确提出要“强化风险提示”。
如今,在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台后,他对内幕交易的持续打击,以及鼓励长线资金入市、提出蓝筹股价值明显等 “喊话”,不恰与后5.30行情前十分相似吗?
从资金的流向看,5.30后,游资大户炒作题材股之风偃旗息鼓,基金上位主攻蓝筹股,源源不断的基民资金涌向蓝筹股,挤出的是其中的散户、大户。
如今,在严打内幕交易、股市缩量上行的背景下,游资、大户并不敢大肆进场炒作,这就表现为当前少有强势板块和主题投资机会,这导致市场的增量资金不济。
另一面,机构对经济环境的担忧,迫使他们远离不确定性强的题材股。比如近期市场鲜有偏爱题材布局的王亚伟的消息。当然,由于仓位的要求,公募基金不可能空仓,配置大蓝筹便是其唯一路径。在此格局下,市场便见到了有色股、煤炭股在前期的大幅上扬,攀钢钢钒、广晟有色(600259,收盘价59.26元)的多次涨停。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